上次的文章银行哪些理财产品值得买?发出以后,不少人希望我再写下银行有哪些产品购买的时间需要注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上篇文章主要是从稳健的角度来讲的,里面涉及的产品大部分风险比较低或者基本0风险,但是如果涉及到值得谨慎买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必然就是风险相对较高或者存在某种隐患了。

1.高收益产品

如果是在银行呆过的朋友就会知道,银行是一个对风险控制要求很高的单位,各项业务都有一套合规流程,如果严格按照流程办事,基本上不至于发生大的风险。

但是吧,总会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比如业绩压力或者其他方面原因,给客户承诺高息产品,这时间就要长个心眼了。毕竟银行本身在各种合规的限制下,根本不可能出现远高于同期市场平均水平的理财产品。

比如“飞单”或者“萝卜章”案,就是常见的允诺高息的情况。

“飞单”通常指银行向客户出售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如年,华夏银行轰动业界的“飞单”违约事件,牵涉资金1.19亿,最后由于第三方跑路造成无法兑付,导致监管最后介入处理。

而“萝卜章”则是银行员工伪造印章销售产品,可能销售的产品都是编造出来的。例如年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向该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成员出售虚构理财产品,称该产品保本保息,年化8.4%的回报,这次牵涉资金规模高达30亿元。

在这两个案例中,都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银行承诺高息,并且保本保息,所以以后面对银行承诺的高息,我们心中还是要打个问号的。特别是在银行现在理财产品普遍净值化,打破刚性兑付的前提下,高息且保本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记住,现在只有国债,50万以下的存款,固收类保险产品是刚性兑付的,其他产品都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特别是收益明显高于同业的,我们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多比较,多询问!

2.保险类产品

既然上面提到了保险,这里就说一下银行销售的那些保险。

倒不是说银行销售的保险就一定不能买,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个尴尬:就是银行保险很多都是在非正常的情况下销售的大部分都是以理财产品或者存款的名义销售的,可能很多客户来本身是要办个存款,但结果细细糊涂变成了保险。

等到客户最后发现,如果前期退保肯定会有损失,这样就产生了保险纠纷,这也一直是银保销售的一个痛点。

而且有时间银行还会销售一些健康类产品,这些产品投保一般都需要健康告知,但是在银保渠道那种特殊的环境下,很少有人去询问这东西,最后同样是纠纷。

3.原油宝等产品

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下原油宝案件始末。

原油宝是是中国银行于年1月开办,为境内个人客户提供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很多银行都提供有类似业务。

月20日晚,美国原油05合约出现历史上最低结算价,并且是负值结算。这部分投资者不仅本金亏完,还面临倒欠银行本金的情况。所有客户共亏损本金40亿左右,并倒欠银行50亿左右。

根据最新的报道,中行原油宝万以下的客户将退还20%的保证金,穿仓的部分由中行兜底,万以上的大户保证金亏损由投资者承担,穿仓部分由银行兜底。

并且最终银保监对中行中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合计罚款万元,列出了4项违规责任。

原油宝等类期货产品,理论上是一个风险相对极高的产品,是要高于股票基金等产品的,但是银行在宣传的时间很多会忽略风险,这就给客户造成了这个产品风险不大的假象,因此投资也需要谨慎,类似的产品还有外汇类,各种账户商品类等等。

如果您还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sh/889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