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赵康王-赵构(照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精选的第二篇就是《赵康王南渡传说系列》,它由“海神留我看金鳌”、“清修风景千年在”、“康王放桔灯”、“不要穿蟒袍,只要张户艚”、“宋高宗避难观音洞”、“泥马渡康王”、“麦碎娘娘的传说”等七个故事传说组成。

《赵康王南渡传说》也是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了解它、传播它;也需要我们继续发掘、创作赵康王传说系列故事。

此外还有民间流传的上辇、上马、下马等地名的来历;路桥地名的来历等都是与赵康王在台州有关的传说故事,而本文仅限于在椒江发生的七个传说故事。

正史的赵构(即赵康王):

宋高宗赵构(公元年6月12日—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年6月12日-年7月24日在位),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大观元年五月(年6月),生于宫中,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拜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绍兴三十二年(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尊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年),崩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宋光宗绍熙二年(年),累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洛神赋》(草书)等。

02

海神留我看金鳌

▲章安金鳌山(照片来源于网络)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侵,攻陷开封,掳走徽、钦二帝。于是小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继位当皇帝,后迁都到临安,开始了南宋王朝。

康王即位初,很担心自己的江山能否保牢。

一次,他请来一位姓徐号称神翁的道士来询问未来的凶吉,但徐神翁很玄虚,不肯直说,康王再三相问,他オ提笔写下了一首诗给康王,诗上说:“牡蛎滩头一艇横,夕阳多处待潮生,与君不负登临约,同向金鏊背上行。”

康王看了之后,心中疑问不解,他哪里知道徐神翁已经预见到他以后南渡的日子。

那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再度南侵,攻下了临安、宁波,康王被迫仓惶从海路往南向温州逃难。船队在海上行驶,遇到台风,为了避风,只好开进了台州湾。这时候是转年的正月初三。

康王的船停泊在章安金鳌山外的江中,这地方有浅滩叫牡蛎滩,潮退后,船正好搁在滩头。康王打开船舱,望见江北岸边有一座小山,山形蛮奇特,就问到了哪里。

随从回答说:“皇上,这是章安郡金整山。”

康王听后觉得奇怪,便带领一班文武朝臣上岸来到金鏊山上的祥符寺院。寺院方丈连忙出来把皇帝迎进寺里,献上清茶。

可是康王这时肚子正饿着,对清茶不感兴趣,他问方丈有无饭吃。方丈连忙端出五个饮饼,康王也顾不得许多,拿起来就吃,竟然连吃三个半。

吃过饭后,康王就在寺院里边走边浏览起来,来到一间僧房,只见墙上题着首诗很醒目,只见写着:

牡蛎滩头一艇横,夕阳多处待潮生。与君不负登临约,同向金整背上行。

这不是先前徐神翁写给自己的吗!看那墨迹肯定是新题上不久的,就问:“这题诗的人何在?

方丈回答说:“题诗的是个过路客人,已经离开了。”康王心里越发觉得奇了。

回到了船上,康王还在不住地感叹,好象觉得自己这次南渡途经金山是神灵的有意安排,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阻潮诗”:

碧天低处浪滔滔,万里无云见玉毫。不是长亭多一宿,海神留我看金鳌。

附记:宋高宗赵构(-),初封康王,靖康之后,建立南宋政权。关于宋高宗南渡的传说,在椒江沿岸一带流传较广,主要可分为史实性和神异性两类,尤以后者流传更为普遍。

03

清修风景千年在

▲椒江枫山清修寺(照片来源于网络)

南宋建炎四年()的正月,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侵,渡海来到椒江。官船停泊在章安码头,高宗登上金鳌山,放眼南望,只见眼前的椒江宽阔浩荡、隔岸有一座山峰,青翠秀美。

一问晓得是海门的枫山,山上建有一座清修寺。于是高宗择日带了班朝臣随从,过渡到海门,在江边卫上岸,然后登上枫山,来到清修寺游览。

这清修寺建于北宋仁宗年间,距这时已近百年,但见寺院四周古松修竹,景致清幽;从这里东望大海,境界更比金鳌山来得开豁,高宗皇帝看得兴头上来,便命拿来笔墨纸砚,当即写下一副联对:

清修风景千年在,沧海烟岚一笑开。

吃过中饭,赵构来到僧房休息。他意犹未尽,这位逃难中的帝王,在暂时置身于佛堂寺庙时,内心正得到些许解脱,他提起笔来又写下了两首绝句:

其一

古寺青山春更妍,长松修竹翠含烟汲泉拟欲增茶具,暂就僧房借榻眠。

其二

久坐方知春昼长,静中心地自清凉。人人圆觉何曾觉,但见尘劳尽日忙。

早时人们对高宗皇帝逃难时还念念不忘游山玩水,说佛道禅有过许多非议;而有一些老海门人则对宋高宗把枫山清修寺最说成“千年在”这句话不满意,因为皇帝圣旨口一开,就把海门的风水限死在干年之内了。

04

康王放桔灯

▲小桔灯(照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南宋年间,金兀术大举侵犯江南,攻下临安、宁波等地,赵康王被迫仓皇南逃,从海路由舟山出发,逃到椒江,将船停泊在北岸时金鳌山下。

这一日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康王登上金鳌山,观赏椒江江面和对岸白枫山的景致,不禁勾起对繁华京都生活的回忆,心中闷闷不乐。

这时,只见从上游黄岩方向驶来一艘帆船,满载着柑桔,正从官船旁经过。

康王见了心中一喜,他想,桔者,吉也,如此良夜遇到这么多的“吉”,想来是天赐好兆头,于是吩咐把这一船柑桔统统买下来,分赏给随从人员。

趁着康王高兴的时候,也不知是哪个官员给康王出了个主意,康王又吩咐大家:

吃柑桔时必须把下半截的桔皮留下当碗,然后都灌上油,放在竹排和稻杆捆上。等到明月当空,水天一色的时候,就点起盏盏桔灯,依次都放到椒江上去。

不久夜月升起,只见风平浪静的江面上也同时亮起了一片灯火,从金鳌山脚一直亮到对岸的葭沚。康王就在这一片奇特的景致中与他的逃难伙伴们度过了元宵节。

05

不要穿蟒袍,只要张户艚

▲20世纪初厦门港延绳钓作业大型钓艚渔船,背景为地标打石字

(图片来源网络,仅为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话说当年小康王逃难逃到了海门,在外沙上岸仓惶逃命,金兵随后紧紧追来,眼看康王越来越跑不动了。

正在这危急关头,椒江上驶来了一只小船,小康王看到后就高声地喊起“救命”来。船上的老大听到呼救声,把船靠了岸。

康王这时顾不得皇帝的体面,打拱作揖地请求搭船逃生。船老大赤脚上岸,把康王背上船,随即拿起竹篙,望岸上用力一点,船如离弦之箭射向江心,把金兵远远地甩在了岸上。

康王见已脱了险,便又摆起了当皇帝的架子,三句不离本行,说道:“爱卿救朕脱了大难,朕要封你一封了。”

老大回答道:“小民不知你就是皇上,但我正在掌舵驾驶,不能下跪,望你见谅。现在船已快到葭沚,我要离船回家了,对面是章安郡,江边有一座山,叫金鳌山。你如要到章安去,我可以送你到金鳌山上岸,不知皇上怎样打算?”

康王听见金鳌山三字,眉头一动,说:“卿家保驾有功,朕现在就封你一一葭沚对金鳌,子孙代代穿蟒袍。”

老大听了连连摇头说:“不瞒万岁说,我们渔户人家,风里来,浪里去,闲散惯了,穿上蟒袍,倒反拘束得很,不如抛风跌浪,打得鱼后,换点柴米,买壶老酒,家人团聚,倒也快活,还是张我的户艚吧。”

康王此时又饥又乏,想讨老大的欢心,先吃上饭再说,于是顺水推舟地说:“好,好,好。就封你子孙代代张户艚吧。”

“哈哈......,”,老大也高兴了,说:“这倒要谢谢万岁了。我们上岸吧。今日舱里有黄鱼鳓鱼,可以下酒,请你吃了饭再走吧。”

葭沚的渔民现在还在称赞这位先辈老大,是他保持了打鱼人朴实、豪爽、勤劳、勇敢的本色。

附记:

另据传说,早年罗隐到葭沚时,曾说过“葭沚对金鳌,子孙代代张户艚”等话。参看洪仙良搜集的“罗隐在葭沚”一文,道台里的读者请继续耐心等待“罗隐的故事系列”。

06

宋高宗避难观音洞

▲蜘蛛结网(照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南宋年间,金兀术大举南侵,宋高宗赵构乘船仓皇逃命,到海门关外的时候,追兵已近,杀声阵阵,赵构十分害怕,在海门外沙滩头慌忙弃舟登岸。

他很担心暴露自己的行踪,就叮嘱姓陈的船老大说:“金兵追来,你千万不可说出我的去处!”

陈老大见皇上不放心,为表明自己忠心,就“扑通”一声投水自尽了。这一突然的举动把个赵构皇帝感动得流出眼泪,连呼“忠烈可嘉!忠烈可嘉!”

当下,赵构三步并作两步,逃到外沙的双狮山下,只见迎面一个山洞,黑黝黝的阴森可怕,但此时此地,性命要紧,顾不得什么天子的威风体面,把袍襟一撩,就要朝洞里钻。

猛地听到附近树上有一只乌鸦对他叫着:“倒退进洞,倒退进洞!”

赵构听了就一步一步倒退着进到洞内。

说也奇怪,当他刚退进洞里,洞边恰巧来了一只大蟢(即大蜘蛛),一时吐丝织网,把洞口封了个严严实实。

金兵上岸,循着赵构的脚印追到了洞口,见沙地上脚印是向外的,洞口又布满了网,便断定大宋皇帝不在洞里。

呐喊一声,蜂拥而去。赵构在洞里听得清清楚楚,吓出一身冷汗。

不久,赵构回到临安(杭州),重新坐上皇帝宝座。感怀旧事,就降旨一道,封投水而死的陈老大为“陈大圣”,派人到海门为他厚葬,还营建起大圣殿,配享香火,每年祭祀演戏。

赵构也没有忘记救驾有功的大蟢,特赐蟢身佩金绶带三条,以示殊荣。

如今在外沙,人们还会发现一种身上有三条金线的大蟢,传说就是那只救驾的蟢的后代。

赵构避难的那个山洞就是外沙观音洞。

附录:

由包高兴搜集的“宋高宗避难金鳌山”一文,说宋高宗避难的山洞在金鳌山麓,除船老大一节外,其余情节与本文类似。

另据胡仁尧搜集的“赵康王避难观音洞”一文,述金兵追康王于椒江,形势危急,陈老大和康王互换衣服后跳水,被金兵乱箭射死,等金兵发现死者并非康王时,康王已脱险上岸了。接下去避入观音洞情节二文相似。

07

泥马渡康王

▲照片来源网络

南宋赵康王逃难到章安江边,天已黄昏,只见前面是茫茫椒江,后面金兵紧紧追来,形势万分危急。

这时忽然有一匹白马沿着江边嘶鸣着奔过来,康王也来不及细想,就抓住马鬃毛,用力一跃坐上马背,他两腿夹紧,催马只往前冲。

马象懂得康王心意似地跃入江口,向着南岸飞快的流去。

康王吓得闭紧双眼,死命伏在马背上,只听身边呼啦啦风声,咕噜噜水响......

一会儿声响没有了,马也不动了。康王睁开眼一看,原来已经到了椒江南岸。正要往前走,却见那匹白马已经无影无踪了。

康王只得趁天黑继续赶路,撞进了一座庙里,见到一尊菩萨的旁边上站着一匹泥塑白马,仔细看上去正和刚才把自己渡江来的白马一色一样。康王觉出是泥马显灵救了自己。

金兵退后,康王回到了杭州,他为了追念泥马的功劳,就命人①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和凤凰山南山脚,建造了泥马庙,直到大跃进时,庙宇才被拆毁。

08

麦碎娘娘的传说

▲麦碎(照片来源于网络)

金兵侵犯南宋朝廷,康王赵构被迫撤退南方,一路逃难来到章安后,身边跟随的官员都逃散了,康王孤身一人,躲过了金兵的追捕,来到了金鳌山脚的一个村子。

连日来都在拼命地逃呀逃呀,现在逃得了性命,才觉得条肚里饥饿难熬,就在村子里各处找吃的来充饥。

由于战乱,村里百姓都四出逃难了,康王东寻西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病倒在床上的女子,因为这个女子正在生病,所以无法动身逃难。家里人临走之前怕她饿死,留下一碗麦碎饭和一碗吃剩的鸡汁汤。

现在见康王条肚饥饿,她就把一碗的鸡汁汤浇拌在麦碎饭里让康王吃,康王实在太饿了,也顾不得什么体面,端起来就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觉得味道特别地好,三口两口就把麦碎饭吃个精光。

后来康王几经磨难,重回临安皇宫,又重新过起享乐的日子来,但是尽管他吃的是山珍海味,总觉得没有逃难时那顿饭好吃,就传下圣旨,要宫廷厨倌烧出美味的麦碎饭来。

但厨倌们精心烧的麦碎饭都不合康王的口味,一个个都被康王杀了头。最后康王派人去章安用轿抬来那位女子,要她烧出和上次一样好吃的麦碎饭来。

女子烧好后,康王尝了一口,立即紧皱眉头大声斥责说:“大胆刁妇,不识抬举,居然把这等猪食般的糙饭烧给我吃,戏弄寡人,该当何罪?”

女子跪奏说:“民女②怎能欺瞒皇上,民女和厨倌们的的确确烧的是一样的麦碎饭,只是当年战乱,皇上腹中饥饿,所以才觉得麦碎饭好吃。现在皇上吃的是山珍海味,终日腹中饱食,自然吃不下我们农民吃的饭食了。”

听了女子一番话,康王自觉惭愧。为了感激这女子战乱中救驾有功,就封她为麦碎娘娘,以后当地百姓建立了麦碎娘娘庙纪念她,从此麦碎娘娘故事流传至今。

扩展阅读:

大陈岛传说系列

雨中清修寺

葭沚的船业(上)

莫道本土无文化,用心发掘鸣天下!

-END-

一、万济池的真正来历

二、医院,五代行医,有留学博士,也有赤脚医生

三、日本飞机堕葭沚,大将命丧椒江

四、送大暑船出海全过程(视频)

五、“里长”方言配音“一江两岸宣传片”

六、里长栅浦游记

七、东魁杨梅的真正来历

八、椒江的同学们,你还记得25前母校的模样吗?

九、你99%没有见过的椒江老照片

十、浙东千里海塘纪念碑(镇海神牛)的来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sh/883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