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商丘传统农区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商丘外在的城市颜值上,更体现在商丘内在的工业气质上。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商丘市工业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信息化和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从加大融资支持、加强要素保障、帮助开拓市场、推进自主创新、深化企业服务等,多方面、多层次、立体式加快推动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家,年前11个月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企业个数和经济总量较“十一五”末均有大幅提升。

 

我市突出资源、产业、园区对接,力促本地产业与沿海地区产业协作配套,联合发展。以做大制冷产业为重点,着力承接了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制冷产业转移。

结构优化多元支撑逐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市把工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阵地,稳步提升二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今年1—11月份,食品、服装服饰、现代家居、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六大高成长产业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6.4%,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5%,同比增速达25.3%。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加快,六大高成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新的产业支撑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市把培育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三城五基地”,即食品工业城、纺织服装制鞋城、装备制造产业城、新材料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五金工量具产业基地、农资化工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

目前,我市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拥有纺纱万锭、织布18万吨、服装6亿件、制鞋万双的生产能力,形成了集纺织、印染、服装、床上用品为一体的产业链。世界第一缝纫线落户夏邑,睢阳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称号,睢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称号。

食品产业形成了以面粉加工、酒类制造、乳品加工、果蔬加工、速冻食品加工、食用菌加工等为主导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食品工业体系,乳品、速冻食品、面品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康师傅、雨润、王老吉等一批国内知名食品企业落户我市,我市正在成为全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面制品生产基地。

制冷家电产业形成了年产冰箱冷柜万台、冷藏保温车2万辆的生产能力,其中冷藏保温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连续5年居同行业之首。

五金工量具产业年产钢带10万吨、钢卷尺12亿只、五金工具1.5亿只,钢卷尺产量占国内市场的85%,居全国第一位,虞城县被誉为“中国钢卷尺城”。

超硬材料产业形成了金刚石15亿克拉、金刚石微粉48亿克拉、金刚石制品余万件(套)的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全国品种最全的金刚石及制品生产基地。

电动车产业形成了年产电动车万辆的能力,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国性电动车展览会,我市已成为全国三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之一。

环保设备产业拥有年产大型环保专用设备1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的60%,95%的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打造出国内及至国际有机固废热裂解处理设备的商丘品牌。

 

我市超硬材料产业形成了金刚石15亿克拉、金刚石微粉48亿克拉、金刚石制品余万件(套)的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承接转移集聚带动持续提升

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以来,将开放招商作为“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关键举措,搭建承接平台,强化工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一大批产业转移项目先后落户我市,为我市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年3月,郑州科美瑞商用冷柜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转移,在民权县建立了年生产各种冷柜、陈列柜系列产品万台生产基地。该公司董事长孟凡科说,他之所以选择民权,正是看中了民权发展制冷产业所具备的产业配套、交通区位、劳动力资源和投资环境等多种优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企业集中集聚发展。目前,全市1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拥有省级以上各类检测中心10家(国家级3家)、省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47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院士工作站2家。今年1—10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同比增长11.7%,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64.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2%。

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式承接,我市突出资源、产业、园区对接,力促本地产业与沿海地区产业协作配套,联合发展。其中,以做大制冷产业为重点,着力承接了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制冷产业转移;以壮大食品加工业为重点,着力承接了泉州、漳州、杭州等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转移;以做强纺织服装业为重点,着力承接了绍兴、宁波、石狮等地纺织服装业加工产业转移;以扩大新兴产业规模为重点,着力承接了上海、昆山、东莞等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移。富士康电子、安踏、°鞋业、乔治白服饰、澳柯玛、阿诗丹顿电器,国药、广药制药,史丹利化肥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纷纷落户商丘。—年,全市共引进省外资金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规模连续5年居全省前4位,预计今年全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各产业集聚区为依托,重点建设了夏邑纺织服装、虞城五金工量具、梁园区医药健康、睢阳区针织服装、柘城超硬材料、睢县制鞋、宁陵农资化工、民权制冷、示范区装备制造等多个专业园区。全市产业集聚区的承载作用日益突出,承接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集聚日益突显,综合带动效应持续提升,已成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和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主要支撑。

 

目前,我市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拥有纺纱万锭、织布18万吨、服装6亿件、制鞋万双的生产能力,形成了集纺织、印染、服装、床上用品为一体的产业链。

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12月22日,商丘市东和专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新三板”挂牌上市仪式。东和作为中国行业内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上市不仅为我市民营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示范和经验,更是企业自身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飞跃。这飞跃,是东和持续不断地科技创新的成果。

“十二五”时期,我市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难题、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培育提升科技创新主体、发展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快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带动了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省科学院在县级直接签约合作科研的第一个企业选在了虞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虞城始终以科技创新促壮主导产业扩大增长点。目前,有10多家科研院校与该县骨干企业达成科研合作项目,有6家企业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被批准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为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强化企业发展科技支撑,我市从年开始,对获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奖励20万元。年开始,我市又将奖励范围扩大到院士工作站、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市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的奖金分别提高到3万元和1.5万元。

年以来,市财政每年用于研发项目、科技奖励的资金突破了0万元,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38家,获省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个,被省政府认定省级高新区2个。

“两化”融合工业经济高效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信息技术应用大放光彩的时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在信息化的冲击下,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正不可避免地成为工业经济向高效发展的必然路径。

年4月11日,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正式上线。至此,我市“两化”融合“一带四展”——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电动车、纺织服装及鞋业、食品、制冷装备展览会——格局基本形成。截至今年12月,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已入驻企业超0家,涵盖9大行业、余种产品,线上及带动线下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以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为平台,采用“O2O”的形式,我市连续两年组织举办了“商丘纺织服装及鞋业产品展销会”、“商丘电动车展览会”、“商丘食品博览会”和“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四个大型展销活动。产业带对拓展企业营销渠道、探索O2O全新营销模式、推进产品优化升级、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两化”融合、拉动快递物流、银行结算等三产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效果明显,企业信息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等一体化集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如柘城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在食品、电动车等行业也得到了较好的示范应用,如诚实人、张弓酒业等企业建立了企业的信息管理、生产管理、综合调度和安全生产、产品追溯等系统,科迪食品集团奶牛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系统,世纪泰美车业有限公司、诚实人食品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信息化应用等在行业内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富士康科技集团(睢县)产业园拥有CNC精密仪器台,手机配件产能达到2亿件,已成为富士康郑州厂区之外河南最大的手机配件生产基地。河南中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智能终端产品快速发展,增强了我市电子基础产业创新能力。商丘师院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商丘师范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建设4G通信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与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商丘师范学院-中科遥感学院”,开设无人机技术服务专业和遥感信息处理专业,为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祁博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傅青摄

编辑:小丘

来源:商丘网

商丘日报,商丘权威媒体

ID:shangqiuribaoshe

赞赏

长按







































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zx/839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