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等领域,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的人生态度、语言文风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人影响很大。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但“蒙”在何处,司马迁没有确切所指,以致后人众说纷纭。那么“蒙”到底位于何处? “蒙”为宋地 《史记》不曾确指蒙地所在的地理位置,但《史记·集解》说:“《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史记·索引》亦说:“《地理志》:蒙县属梁国。” 汉代著名史学家刘向《汉书·艺文志》载:“庄子,宋之蒙人也。” 还有《淮南子·修务训》、张衡《髑髅赋》等,都明白无误地说:庄子为宋之蒙人。 当代的各种书籍,写到庄子时,基本上都持此说:《辞海》(版)中有《庄子》条目:庄子(约前-前)。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以上所说的“宋”与“梁国”实指一处,“宋”指春秋时代宋国,“梁国”则是指汉朝时的地理概念,战国时的宋地,西汉建立后为梁国,著名的梁孝王刘武即都城于此——睢阳,即现在的商丘。 《汉书·地理志》云:梁国,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县八:砀;淄;杼秋;蒙;己氏;虞;下邑;睢阳。行政区划与今河南商丘市(宋国古都)大致相同。 一直到唐朝,学者都公认庄子为宋人(梁人):唐代学者陆德明在他的《经典释文·庄子序录》中说“庄子,梁国蒙县人也。”,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谓“小蒙城在县(宋城县)北二十二里,即庄周之故里”;唐代学者成玄英在《南华真经疏·序》中写道: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生宋国睢阳蒙城,师长桑公子,受号南华仙人”。唐代魏征等在《隋书·经籍志》“《庄子》二十卷”下注曰:“梁漆园吏庄周撰。” 《庄子》33篇,最明显的是宋文化的烙印,其记述的内容,多同宋人有关。如“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逍遥游》),“宋荣子犹然笑之”(《逍遥游》),“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列御寇》),“宋元君将画图”(《田子方》),“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天运》)等等。如果庄子不是生长在宋国的环境中,他对宋国绝不会如此熟悉。当然,出生地并不等于工作地、生活地,在非出生地生活久了,也会熟悉当地的情况。但我们知道,庄子鄙弃荣华、淡泊名利,曾面对楚使发出过“宁可曳尾于中”、“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的誓言,因此,他一不会跑出去做官,二不会去追逐名利,而是在他的故里始终过着隐士的生活…… “蒙”的具体方位 《史记·宋世家索隐》所据庄子佚文载:“桓侯(宋桓侯,名辟)行,未出城门,其前驱呼辟,蒙人止之。” 那么,“蒙”具体在何处呢? 《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时宋国的版图上睢阳北部明确标有“蒙”。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谓“小蒙城在县(宋城县)北二十二里,即庄周之故里”;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汴)水又东经蒙县故城北,俗谓之小蒙城也。晋末戴祚《西征记》云:城在(汴)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为蒙之漆园吏,郭景纯(郭璞)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 地方志书中对此也有明文记载。明嘉靖《归德志》在《舆地志·遗迹》中记述:“小蒙城,州南(误,当为州北)二十五里,即庄周为漆园吏本邑,久废。”该志在卷七《人物志·隐逸》中收录了庄周,具体内容引自《史记》。清乾隆《归德府志·地理略上》对“蒙”的注释是:“《考城县志》:在县东三十里。《方舆胜览》云,考城东有蒙泽,乃庄子故里也。” 以上记载,明明白白、确切无误,“蒙”的方位都指向一处:即宋城(今商丘古城)北、考城(今兰考县)东。即现在商丘古城北十至二十公里左右。 上世纪70年代,我省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丘市北12公里处的李庄乡蒙墙寺村发现有古城遗址,并发现了汉代城墙、陶器、铜器、汉代砖雕及明清石碑等文物。 河南省地名研究学家张庆华曾撰文指出:对于蒙城故城,经过考古研究和实地考察,应在今商丘北蒙墙寺无疑。张庆华推断说:蒙墙寺村的来历,其村名字中的“蒙”字,应为古蒙县在地名中留下的痕迹;“墙”则指古城郭,是地名的进一步演变;“寺”是后来建了寺庙的缘故。现在,蒙墙寺村保存有明成化四年(年)关于重建蒙墙弥陀寺的碑记,即是另一有力物证。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zx/825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