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旧闻: 有一名BBC科学栏目的记者叫Greg,他非常好奇,人肉到底好不好吃? 于是,他来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朋友的实验室,打算让朋友帮助他完成这个壮举。 总之过程就是,科研人员用电钻插进Greg的大腿,在里面转了几圈,然后又猛地拔出来,带出来几块非常小的大腿肉。(一瓮按:科研人员想必深谙腿部血脉神经的分布走行了……) 他们对大腿肉的纤维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发现有两种形态,其中一部分纤维和鸡胸肉非常像,另一部分则和牛肉非常像。 不过,在英国,吃人肉是犯法的,所以……需要换一种方法来“品尝”人肉。 Greg拿着自己的肉找到了另一个朋友,让这个朋友帮他把肉煮熟,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据小哥介绍,这个肉闻起来……真的挺香的!味道介于猪肉和羊肉之间,还有点像啤酒炖肉的味道!(不是一般的重口啊……) 据说一个东西尝起来味道如何,80%取决于它散发出来的气味。于是他们决定给这些肉做一个气相色谱分析,看看这个气味是由什么组成的。 于是小哥把煮好的人肉闻了又闻,一定要记住这个气味。 接下来,他们买来了猪肉和羊肉。 他们打算按照刚才分析出来的这两种肉类香味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模拟出人肉的气味。 然后小哥用混合好的猪肉和羊肉做了一个汉堡…… 友情提示: 小哥的这一系列实验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完成的,千万不要模仿! 关于人肉的寻找 人肉什么味道?这么毛骨悚然的问题恐怕不会有人特意去想,但在不可逆的残酷历史车轮中,这个问题却是有答案的!笔者(张发财)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终于在《旧唐书》找到了终极答案。 《资治通鉴》千年记载中“大饥,人相食”这句话出现频率很高,一共33处。其中,人吃人的历史,最早记载的是公元前年6月“关中大饥,人相食”,最后记载的是年5月的“王建攻彭州,城中人相食”。最讨厌的记载是年,因为在“大饥,人相食”的“饥”后面加了个引文注释,却没有详细说明。 这33处记载很简练,没有提及人肉的味道。中国历史上吃人事件层出不穷,细心查阅终于找到了一些事例。《旧唐书》说了一件安史之乱时的吃人事件。至德二载,鹿邑县令张巡起兵讨伐安史两逆贼,张巡到睢阳后被围困,最初士兵每日能分到一勺米,后来实在没东西了。张巡拎出自己小老婆说:“我不能割自己肉给大伙吃,吃她吧。”于是杀了吃了。书中没说味道,个人猜测应是海鲜风味,俗语云: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参。唐朝吃人的事件很多,《新唐书》说神龙元年,张易之、张宗昌被杀后,“士庶欢踊,脔取之,一夕尽”。两人的味道书中依旧没有描述。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记述这俩被杀时说“百姓脔割其肉,肥白如猪肪,煎炙而食”。有争议的是“肥白如猪肪”,到底是形状像猪油还是味道像?张鷟并没有说清楚,个人认为应该是形状。而味道,因为张家兄弟生前是武则天的职业面首,也就是鸭子,其肉大概具有浓郁的全聚德风采吧。 真正描述人肉味道的文字在《卢氏杂记》里,书中说唐朝的河中节度使张茂昭常吃人肉,张茂昭到京城时,同僚好奇地问他到底吃没吃过,老张答:“人肉腥且肕,争堪吃。”张的回答有两种可能:一是吃过,难吃,不吃了;另一种是别人吃过,告诉他腥、难吃,就没吃。但有人被吃应该是肯定的,味道“腥”也可以肯定。难得的是,还描述了口感“韧”。“腥”且“韧”,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这个被吃的倒霉鬼应该是双鱼男,腥嘛。而韧?双鱼男都是不要脸的滚刀肉。当然,也可能是巨蟹。但双鱼的可能最大,因为刚咬了下自己的手,确实很腥并很臭。当然,也可能是早上翻完政治书后没洗手的缘故。 《朝野佥载》和《卢氏杂记》都是文学笔记,经不起推敲,而被吃和吃人的两个主角又都姓张,你们应该知道,姓张的说话从来“一个都不正经”,所以存疑。而治学严谨的周作人先生在《虱子》一文中谈到人肉时,说了一个崭新的味道:“日本传说,佛降服鬼子母,给与石榴实食之,以代人肉,因石榴实味酸甜似人肉云。”按此说法,日本人肉的味道是酸甜的。这让我开始怀疑歌手张含韵的国籍了。她曾唱过一首歌叫《酸酸甜甜就是我》。据说她认可人肉酸甜这个说法,但是很遗憾,她也姓张。姓张的说话“大家说,都很二”,所以还是存疑。 《虱子》一文是引用“日本传说”,但上世纪40年代日本确实发生过吃人事件并被记录下来。日本军人荻原长一在《骷髅的证词》一书中回忆,年驻守菲律宾棉兰时,被美国人逼得走投无路弹尽粮绝后开始吃人:“肝脏嘛,那可是我最爱吃的哟!肠也切成小段,好好煮一煮,嚼起来就像吃蘑菇一样,别提多鲜美了!”“脑浆,那东西可好吃呀,软得就像吃豆腐一样。”这段记述里的豆腐和人脑,让我想起前天跟人“豆腐脑咸甜之战”,把这段话发到了网上,于是万籁俱静。 但是人肉到底什么味道?查阅了许久,终于在《旧唐书》找到了终极答案。《硃粲传》里说隋末反贼硃粲走投无路,只好降了李渊。李渊派散骑常侍段确接收降贼,接风宴上段确问硃粲:“你的军粮就是人肉,人肉到底什么味道?”硃粲对曰:“若啖嗜酒之人,正似糟藏猪肉。”酒糟猪肉做法如下:整块猪肉冷水下锅煮熟,捞起沥干抹盐。纱布包裹酒糟,分两袋。一袋酒糟放在密封罐底部,放肉,肉上再盖一袋酒糟。密封后置阴暗处,半月即可食用。写完这道菜,意犹未尽。忽然想到《西游记》里妖怪捉到唐僧后“且蒸一蒸,尝下人肉滋味”,那唐僧规定台词必是:“悟空救我!”唐长老若看过《硃粲传》,大概会改台词:“八戒救我!上笼屉!” 本文摘自《新周刊》,原标题《人肉到底什么味道》。 又一旧闻: 美国冒险家和新闻记者威廉·比埃勒·西布鲁克(WilliamBuehlerSeabrook)在他年所着《丛林途径》一书中,记录了他和西非食人族共度的经历,其中作了目前可见最详细的人肉口感说明。西布鲁克写道,生的人肉看起来和牛肉差不多,但没那么红,并带有浅黄色的脂肪。当人肉煮熟后,会变成灰色,闻起来也像牛肉。至于口感,西布鲁克写道,“吃起来非常像烤熟的上好小牛肉,我认为没有人能靠普通的味觉就能分辨出来。” 美国冒险家西布鲁克在他年所着《丛林途径》一书中,作了目前可见最详细的人肉口感说明。 与西布鲁克的描述不同,德国杀人犯阿明·迈韦斯坚称,人肉吃起来像带有一点苦味的猪肉;而日本食人魔佐川政一则形容,人肉像吞拿鱼般柔嫩。年,佐川在巴黎索本大学杀害并生吃了一名荷兰籍女同学。 另外,从接二连三的食人案件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行凶者对身体不同部位各有所好。迈阿密的鲁迪·尤金啃食了受害者的脸;瑞典食人魔只吃人的嘴唇;日本东京一名画家则把自己的生殖器卖给出价最高的竞标者煮吃。 (不一而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重口和考察癖自行搜寻。) 接下来的故事主角是南度.帕拉多,贝爷开讲~ 人肉的味道 “这里没有英雄主义,也没有冒险精神,这里是阴曹地府。” ——南度.帕拉多 对于年仅22岁的南度.帕拉多(NandoParrado)而言,一开始那次旅行不过是一次合家欢乐游罢了。 当时,他为乌拉圭橄榄球队效力,随队飞去智利的圣地亚哥地区做一次表演赛。走之前,他邀请妈妈尤金妮亚和妹妹苏西同行。如果她们也想来一次乘坐双引擎涡轮螺旋桨飞机跨越安第斯山的旅行的话。 年10月13日,那天正是个“黑色星期五”,他们母子三人登上了飞机。当时球队里几个伙伴还开玩笑,说今天可不是个飞跃山脉的好日子,很可能会有坏天气祟干扰飞行员工作。譬如说,热空气从山麓处一直徐徐上升到雪线,会搅浑那儿的冷空气,导致旋涡气流的产生,那可就把飞机害苦了。 这只是随口说说的笑话,其实那天的天气预报还是很利于飞行的。 山区天气变幻无常。尤其是他们要飞跃的这条山脉。飞机才起飞两个小时,飞行员变不得不将它迫降在了山麓小镇门多萨。 他们只得在这里过夜。次日,机组人员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继续飞行,另一派则执意留在此地。乘客们一心想着橄榄球比赛的事儿,少不得对机组人员大施压力,逼着他们继续前行。 他们真是太失策了。 在飞过普兰肯峡谷时,这架涡轮螺旋桨飞机被激流击中,疯狂地颠簸起来。飞机上有些乘客竟兴奋的欢呼,仿佛他们是在玩过山车。南度的母亲和妹妹却感到非常害怕。她俩把手紧紧的拉在一起,南度张开嘴巴,想要安慰她们。可惜,南度的话还没来得及讲出口,飞机就骤降了好几百英尺。 这一回,再也没有人敢欢呼了。 飞机疯狂的颤抖着,有些乘客开始害怕地尖叫。坐在南度旁边靠窗的那位乘客则惊恐的指着窗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南度看到在离机翼尖不到10米的地方,是一处巨大的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岩石峭壁。 南度的邻座吓坏了,哆哆嗦嗦地问,咱们离山体这么近正常吗? 南度没有回答他。他拼命倾听着尖锐刺耳的引擎声,那说明飞行员正在竭尽全力地使飞机升高。此时,他们这架飞机抖得像痉挛了似的,让人感觉他马上就要散架了。这时,南度看到妈妈和妹妹被吓坏了的眼神。然后,惨剧发生了。 飞机先是剧烈地颤抖了一阵子。接着,一声可怕的巨响,是金属在岩石上撞击的声音。飞机撞上了半山腰,被撕裂成两半。 南度抬起头,飞机顶被掀了,他看到了天空。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云雾缭绕在飞机的舷梯附近。此时没有时间祷告了,甚至连定心的时间都没有。他只觉得有一股超可怕的蛮力把他从椅子上撕扯起来,伴随着恐怖的、震耳欲聋的噪音。 南度·帕拉多几乎敢肯定,他这回死定了,而且死得又狼狈又痛苦又悲惨。然后,他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飞机失事后,南度昏迷了整整三天三夜。他没有看到同机乘客受伤的惨状。 一个男的被飞机上的钢管刺穿了腹部,当他朋友试着把钢管给他取出来时,一截肠子流了出来。还有一个男的,小腿上的肉从骨头上被撕了下来,腿骨也断了。他伤得这么重,这条伤腿却只能露天晾在那儿,他的朋友帮他把扯下来的腿肉又贴回骨头上,并且包扎起来。还有一位女士,她被卡在一堆座椅中间了,没人能把她解救出来。她的腿也断了,痛得呼天喊地,大家却无能为力,只能听凭她的生命一点一滴地流逝掉。 南度的头已经肿成篮球大小。他还有呼吸但大家已对他的生还不抱希望。三天后他却出乎同机乘客意料地醒来了。 南度躺在一块已成为残骸的地板上,身边挤满了幸存者。死者都已被挪到外面的雪地里去了。飞机的翅膀折断了,机尾也掉了下去。之所以会受这么大损失,是因为他们撞上了覆盖着白雪的悬崖峭壁。那里除了阻挡飞机前行的高高山峰外,一无所有。现在,南度无暇顾及这些,他想知道妈妈和妹妹都怎么样了。 不幸的是南度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妈妈已经遇难了。万箭穿心南度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他深知,眼泪会带走他体内的盐分,盐分的流失会加速人的死亡。虽然才从昏迷清醒过来几分钟,他已下定决心决不放弃自己的生命了。无论如何,他都一定要活下去。截至目前,已经有15个人死于这次空难了。南度马上想起了妹妹。苏西仍然活着,却已是一具行尸走肉了。她满脸污血、遍体鳞伤,仅仅是轻轻挪动一下就会给她造成更多的内伤。她的双足严重冻伤已经变黑了,而且还在神志不清地喊着妈妈,求妈妈带他们兄妹回家,她不想再受冻了。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南度都紧紧地抱着妹妹,连夜里也不松手,希望能够把她的身体温暖过来,让她有生还的希望。 随着时间逝去,越来越多的危险向他们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在这座山里,夜间温度奇低,甚至跌破零下40度。在南度昏迷期间,其他幸存者曾经用行李箱和积雪堵住飞机残骸上的破洞以帮助伤者抵御恶寒的山风。就算如此,南度从昏迷中醒来时,还是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冻在皮肤上了,而且,身边每个人的头发和嘴唇上都结了―层白霜。此时,落在巨大冰川之上的这段残破的机身是他们这些幸存者唯—的蔽体之处,尽管他们所在的位置已经很高了,但若想要看到周围群山的山峰,他们仍需要仰着脖子。此处的空气很稀薄,他们的肺都要着火了。太阳的直射令他们的皮肤起泡,白雪反射阳光令他们得了雪盲症。 如果他们是迫降在了海面上或沙漠中,他们活下去的机会还能够大—点。因为那两个地方是有生物存活的,这儿却是个不毛之地。没有动物,也没有植物,他们竭尽全力才从大家的行李箱里翻出一点少得可怜的食物,然后定量分配给大家。可是这点吃的实在太少了而且很快就被吃光了。 天色渐暗,他们又进入了冰冷的黑夜,然后,再挣扎着开始新的一天第5天开始的时候,4个最强壮的幸存者决定试着爬出山谷。几个小时后他们又折返回来了,他们严重缺氧、疲惫不堪,这次大逃亡以惨败告终。根本没可能逃走,他们这样说。 对于在绝境中求生的人而言,“不可能”实在是个能致命的可怕词汇。 飞机失事后的第8天,南度的妹妹在他怀里死去了南度又—次心碎了,但他又一次忍住了眼泪。南度把妹妹埋在了白雪之下。现在,他已失去了一切——除了父亲。幸亏乌拉圭的家里还有父亲。南度默默地对自己许愿:一定不要死在安第斯山脉里的这片冰雪荒原中。 因为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这里到处都能够找到淡水。但是,由于天气干冷,他们的嘴唇都干裂流血得厉害,很快吃雪就变得令人难以忍受了,很多人开始死于口渴,直到有幸存者用铝片造出了融雪装置。他们将雪堆在铝片上依靠折射太阳光来融化它。但是,再多的水也无法将他们从饿死的边缘拯救回来。他们那点吃的只够勉强支撑一个礼拜。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极寒,人体会比在平地上更需要营养,现在他们一点吃的也没有了,很快,他们开始消耗身体里存储的能量,如果没有蛋白质的话,他们会失去生命。 现在,他们只剩下唯一一个食物来源了,遇难者的尸身还躺在外面的雪地里。由于温度一直保持在零下,他们的肉体并未腐烂。南度第一个提出以这些往生者为食的建议。如果不吃掉这些同类,他们就只有等死一条路了,这是南度绝对不愿意走上的一条绝路。 于是,他们从飞行员吃起。四名幸存者在机身碎片中找到了玻璃,他们用这些玻璃把一位飞行员的尸身砍成肉条,南度拿起了其中一条,它被冻得邦邦硬,而且还泛出奇怪的灰白色。 南度紧盯着自己手里那条肉。在他身边其他几名幸存者也做着和他同样的事情,还有一些人已经把人肉塞进嘴巴里,开始艰难地咀嚼它了。 只是一块肉罢了,他告诉自己,没什么的。 他将那条人肉塞进干裂的嘴唇,用舌头接住了它。 什么味道也没有,只是质地非常坚硬结实,南度用力咀嚼了几下,然后强迫自己把这块人肉咽了下去。 他毫无罪恶感,只是很生气,恨自己的人生竟然会凄惨到如此境地,虽然这条人肉并未使南度摆脱饥饿带来的痛苦,却给了南度实实在在的希望。他们不会饿死,他们一定能够坚持等到救援的。每一支隶属于乌拉圭的救援队都会极力搜救他们的。所以这些幸存者不会长时间靠吃人肉为生的。 一名幸存者找到了一具小小的晶体管收音机的残骸,然后,他设法修好了它。开始吃人肉的次日,这些幸存者花了一天的时间想要给收音机调出新闻台。 可惜的是,他们听到了最不想听到的消息。搜救他们的行动已被取消。他们迫降地的条件太恶劣,官方认为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人幸存下来。“呼吸吧!”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前,每当被绝望攫住的时候,幸存者们就会这样提醒自己,“只要能够呼吸,咱们就还活着。” 现在,所有的获救生还的希望都落空了,他们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喘多久的气。 冰川之上的幸存者要面对诸多恐惧。很快,新的麻烦到来——持续了整整一夜的雪崩。无数吨冰雪在异常冬季风暴中从山上滑落下来,落进飞机的残骸里,这里是南度等人的藏身之所。现在,他们只能闷闷在冰冷的毯子里忍受寒冷,很快便有6人陆续死去。 后来,南度有过―次被困在海底、闷在潜水艇里的体验,可以与这次的恐怖经历“媲美”。风好大好大,他们不敢冒险出来,也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厚的雪压在了他们头顶。他们很有可能就永远地长眠在这个冰雪坟墓里了。 还有,冰雪遮挡住了太阳,他们的融水设备也不能用了,他们唯―的食物来源就是新近死去的那6名难友。 之前只有负责帮难友们切人肉的人才不得不去面对那些死人,可是现在,幸存者寥寥无几,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死去同伴的尸身。刚刚死去的那6位难友,他们的遗体尚未被太阳晒干,所以吃他们的肉和之前吃人肉的感觉大不相同。那肉不是干硬的,而是软乎乎、带着油性的。生吃人肉,新鲜湿软的人肉。它还流着血,而且布满了软骨组织。这肉可不是没味儿,它的味道夺走了南度和其他幸存者的仅剩的一点乐观。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吞下人肉。那肉上有脏乎乎的脓肿,有黏糊糊的脂肪,还充满了体弱多病者特有的恶臭,令人作呕。 终于,暴风雪结束了。那些幸存者花了整整8天的时间,才把他们容身的飞机残骸从雪里挖出来,重见天日。 幸存者们知道,在飞机尾部上有—些电池可用,如果巧加利用,他们或许可以让飞机上的电台工作,然后利用电台呼唤援助。于是,南度和他的3名难友开始了趟在冰雪中寻找电池的痛苦旅程。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电池,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试图修好飞机上的电台,却失败了。 在这段找电池、修电台的时间里,坠机现场已日益成为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方。 一开始这些幸存者只吃一点点遇难者的肉,聊以为生。之前还有些幸存者拒绝吃人肉,但当遇难者发现自己别无选择时,他们的脑子都会转到吃人肉上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连人肉都开始短缺的残酷现实摆在了大家面前。 在他们藏身的坠机现场,尸骨遍地,到处都有断手断脚,上面还残留着尚未吃光的肉。这些残肢堆在他们住的飞机残骸里,这里成了一个方便取食看起来却无比阴森的人肉储藏室,现在,大块的、被阳光晒干的人肉已被他们吃光了,幸存者们开始吃死人的内脏、肾脏、肝脏、心脏、肺脏。他们甚至还敲碎死者的头骨吃掉脑子。然后,他们就把那些破碎的头颅丢在雪地里。 出于对南度的尊重,大家从不会把主意打到其中的两具尸身上——那是南度的母亲和妹妹。但南度知道,她们是上好的食物,那些幸存者不会忍太长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的需要会战胜对他人的尊重。因此,他拼命努力,希望能够在被迫献出家人尸身之前联系上救援。他现在是要和挡住电台信号的群山搏斗。 他知道他的努力会害死自己,即使是这样也比束手无策地等着妈妈被吃掉好。 坠机60天后,南度和另外两名幸存者罗伯托和丁丁一起出发了,他们要去寻求救援.他们根本找不到下山的路,只能往上走,翻到山的另一面再下山。那时他们还不知道,他们要翻越的是安第斯山脉中的最高峰,它将近英尺。 是否来一次极限登山,那些经验丰富的登山家偶尔会考虑一两次,但登山家们绝对不会饿了60天且毫无极限登山装备的情况下去做这样的尝试。南度和他坚忍不拔的难友既没有冰耙子、冰镐,也没不适用于极寒天气的手表,更没有安全绳或钢锚了。他们穿着从行李里扒出的全部衣物,虚弱不堪、饥渴难耐,还要强忍疲惫和强光的侵害。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登山没多久,南度经验缺乏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没体验过高原反应的人根本无从想象那种痛苦的滋味。你会头痛欲裂,也会晕得站不稳,还会疲惫不堪。到海拔太高的地方去会损伤你的大脑,甚至导致死亡。有人说,一天之内的上升高度不能够超过英尺,你必须给自己的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可是,南度和他的两名同伴根本不知道这些。第一天上午,他们往上爬了英尺,这导致他们的血液变黏稠了,这样可以节省耗氧量。他们气喘吁吁,渴得要死。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唯一的物质支持就是几小块人肉,那是他们死去难友的肉,他们把它装在袜子里随身带着。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吃人肉已不是什么难关了,如何翻过面前这座大山并找到救援才是最大的问题。 由于缺乏经验,他们一行3人竟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上山,南度给大家开路,因此他不得不先行学会许多登山技能。他得不断寻找往上走的路,不能太陡,更不能有坚冰覆盖。南度必须躲开被雪虚盖着的沟壑,还得努力横跨过又窄又滑的岩缝。后来,他们来到了一面岩石峭壁前,那面峭壁高过数百英尺,全部覆盖着冰雪。可是,南度没有放弃。他拿出一个尖头冰锥,在峭壁的冰层上凿出一条楼梯。夜里的温度低得要命,把他们的水瓶都冻碎了。就算在白天,这3个人也被这种极寒天气冻得瑟瑟发抖。后来,他们终于排除万难翻过了这座山,可是,在残酷的安第斯山脉里,还有另外一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需要他们去克服,南度想看看下—座山多高,可是,即使是站在这座已然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山峰之上,南度还是无法仰视到下一座山的山顶。 这里没有植物。 这里没有人类文明。 这里没有救援队。 这里只有白雪、坚冰和岩石。 在为了生存而战的时候,斗志是你可以凭借的一切。虽然感到失望,可南度决不允许自己灰心。他能够看到两座比较矮小的山,其上并未覆盖冰雪。这是不是一个好兆头呢?也许,它们就是群山的外缘了?据南度估计,这两座山至少在50英里之外。他们仨带的人肉已经不够支持3个人都走完这段旅程了。因此,他们把丁丁(他们中最虚弱的一个)送回了坠机地,这样南度和罗伯托就可以继续前行了。 现在,南度和罗伯托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们穿过云层一路下滑,不仅要忍受大山带来的种种折磨,还要接受重力的摆布。在往下走的过程中,南度摔倒了,跌进了坚冰组成的峭壁之中,他瘦小虚弱的身躯满是伤痕。但是他仍然选择了与罗伯托一起前行,强迫自己一步步地往前走,忍耐着身体的疲惫不堪。 由于他们所处的海拔不断降低,温度越来越高了,他们藏在袜子里的人肉开始解冻,甚至腐烂。那股臭肉味儿已经非常恶心,更糟的是腐烂的肉是不能食用的。如果他们没能很快找到救援,他们不得不就此放弃。 幸而,就在他们踏上征途的第9天,幸运降临了一他门遇到了一个人。第10天,那个人带来了救援人员。并且,这人还给他们带来了食物补给。在坠机后的第72天,他们终于吃到了热乎乎的、不是由人肉做食材的饭菜。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通知当地警察的机会,他们告诉警察,他们已经越过了安第斯山脉。“我所乘坐的飞机坠入群山之中……目前,这架飞机上还有14位幸存者,但他们都受了伤。” 多亏了南度和罗伯托,他们不甘屈服于命运,顽强地与命运搏斗,终于在12月22日到23日的两天时间里,一架直升机将这次空难的所有幸存者都送到了安全地带,他们刚好赶上了圣诞节。那架死亡飞机一共坐了45人,最终仅有16人幸存下来。外界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幸存者都活下来了,没有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死去。 很多人听说了南度·帕拉多和他的难友的故事之后,只觉得听到了一个可怕的人类自相残杀的故事,有些人甚至还会诟病南度他们所做出的决定。 但是这些人错了。 在最艰难的时刻,南度等幸存者彼此之间做了一个约定——无论谁死了,他们都允许难友吃掉自己的尸体。之所以做这样的约定,是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吃人肉绝非对生命不敬。相反,他们这样做恰恰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珍视。生命太珍贵了,为了活下去,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比如,在那般恶劣的环境中尽最大努力维持生命。 我认为,航班上的幸存者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求生力,是一种很有尊严的表现。他们表现出了生命最原始的本能:当死亡几乎成为必然时,人类一定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与命运拼搏到底,直至取得胜利。 想了解更多南度.帕拉多(NandoParrado),点击阅读原文(他的官方网站)。 约翰·富兰克林爵士 年的棺材 "没有人真正知道富兰克林究竟遭遇了什么,更没有人能够将他的真实故事讲出来。富兰克林爵士和他的队友就这样永远地孤独地长眠在北极了。” ——富兰克林夫人致悼词 我们这个故事要从一口棺材讲起。一口不同寻常的棺材。 这是一口被冰雪封存得非常完好的棺材,它被埋在位于加拿大境内的个名为毕切岛的地方。毕切岛位于北极圈内。这口棺材里盛着一具尸体,死者名为约翰·肖·陶林顿,死于年1月1日。 可能您以为,过了多年以后,这具尸体应该早已腐坏、变成一具骷髅了吧?事实上,它被冻得死死的,变成了一具冰封木乃伊。除去尸身脸上的皮肤布满了黑色和黄色的斑点外,其余部分都保存得非常好——嘴唇微卷,露出完整无缺的牙齿,卷发被冰冻在了头上。大体来讲,那个人和他刚去世时的样子几乎一样。 其实他死得很惨。 他的尸身被冻得太硬,把他挖出来的几个人必须先把他解冻,才能好好对他做一番检查。死者陶林顿非常枯瘦,一层薄薄的、脆弱的皮肤包着肋骨,显然他临死时已经挨饿了许久。而且,看得出陶林顿身体病弱,因为在打开他的尸身之后,人们发现他的肺脏伤痕累累,显然是个重度肺结核患着。 这个人的大脑已经变成了稠厚的黄色浆糊样物质,这是铅中毒的反应,这种中毒会让人渐入疯癫状态。 陶林顿曾属于19世纪中期一个人的航海探险队,这支队伍是由皇家海军军官、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爵士领导的。 关于陶林顿的尸身如保存得那么好并非问题关键,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为什么探险队中有个人,却只留下这一具尸体? 其他的人遇到了什么情况?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不过,年前我曾带领一支远征队途经西北航道,在那里我们发现了其余那些人的尸身——至少我们是这样认为的。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我还想说一点就算当时约翰·肖·陶林顿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悲惨命运——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死于寒冷、中毒和重病,他仍是他们探险队里最幸运的一个人。 在年,探险的最高境界就是去走位于北美大陆和北极群岛之间的西北航道。 所谓西北航道,就是一条沿着加拿大的北部海岸通向北极海的航线。一个半世纪以前,被坚冰覆盖着的海洋一直延伸到北极圈内,人们仍然认为这里存在一条可通航的路线。 这是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比旧有的那些航线快捷得多,如果真有人能够找到这条航线的话,就会名利双收,数不清的荣耀和财富滚滚而来。而且,这还可以成为一条从欧洲通往亚洲的贸易之路,非常有利可图,尤其是对英国人而言。 如今,我们有了庞大的破冰探险船,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此处的冰封大洋。但在当时,想要探索这片未知海域,除了勇气之外你还要有足够疯狂的勇气。 在这里,温度随时可以跌破零下50摄氏度,结了冰的海浪和巨大的风暴疯狂地向探险者们袭来。寒冷的天气会导致人体耐力下降,还会引起冻疮、低体温症、脱水、雪盲症、肌肉萎缩等严重问题。 这里是北极,千里冰封、万里荒芜,暴风雪席卷冰原的事时有发生,任何开放式水域都有可能是漂浮的冰山造成的可怕漩涡。 简而言之,这里是北极,一块未知的、荒蛮的、只能乘坐原始木船抵达的、没有通讯设备、没有地图也没有GPS导航仪的地方,对那些只能带有限口粮来此探险的人而言,这儿绝对是个超级考验耐力的地方! 想想看,几十年后曾有一座冰山把泰坦尼克号砸破了大洞,面对当时的小木船,冰川的杀伤力更大! 富兰克林爵士选了“恐惧"和"伊里布斯”乃两条船来执行这次探险任务。在当时的英国,所有人都希望他能一举成功,为大家打通神秘莫测的西北航道。 “恐惧”和“伊里布斯”,一条代表了可怕的未知之地,另一条则是希腊神话中的冥界之神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两个名字犹如黑暗诅咒,只是当时人们尚且不知它们预言了这趟探险的惨败。 (富兰克林队伍的雕塑) 皇家海军手里掌握着超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当时看来,他们似乎是所向披靡的,大自然的力量也战胜不了他们。神秘莫测的西北航道犹如一颗稀世珠宝,命里注定要由大英帝国来打通它。约翰·富兰克林爵士是一位航海英雄,不仅因为他年仅18岁时便已参加了特拉法加海战,也因为他在已近暮年之时还毅然踏上了残酷艰苦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远赴北极的征途。 纵观富兰克林爵士所有的北极远征,大部分都是成功的。比如他第三次的到这里时曾成功绘制出了英里的海岸线,并且记录下了十分珍贵的地理信息和多种新植物的信息,但他也有些失败的探险。 就拿年的铜矿远征来说,正是这趟征程令富兰克林明白了北极地区的环境究竟有多恶劣。 当时,富兰克林及其手下正打算远征加拿大北部海岸,希望能够从当地的土著人那里获得友善资助,以维持他们在陆地期间及出海后的生计。出乎意料的是,当地人对他们非常不友好,而且那里的天气条件异常恶劣,想靠打猎来获得食物补给难上加难。 当时他们靠吃苔藓维生,濒临饿死,只得被迫放弃了探险。绝望之下他们只得吃皮鞋充饥。正因如此,富兰克林获得了“吃靴子的人”的绰号。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我们可以说是皮鞋救了富兰克林一命。他们的那一趟“铜矿远征”共有20人参加,却只回来了9个人,另外11个都牺牲了. 富兰克林就是9名幸存者中的一个。 富兰克林生来就有一颗冒险的心,他渴望远征的这份心思不会因为挨饿、艰苦、同伴的遇难这些事而动摇。 富兰克林对探险的热情保持着高度。当他有机会成为西北航道远征队的最后一名成员时,他立刻抓住了这个机遇。此时他已经59岁了,但为了能够名垂千古,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很多人都愿意与他同行,毕竟,富兰克林爵士是位大英雄!如果能够和他一起参加这次史上最伟大、最雄心勃勃的远征,也就意味着能够和他一起被写进史书! 他们确实一起青史留名了,只是和他们原本的期待不太相同。 其实,富兰克林的装备已经够齐全的了。至少当时,他有两艘最先进的船,”恐惧”和”伊里布斯”都有钢涂层,保证船从坚冰之间通过时不会被划坏。 虽说这两艘船都是帆船,可其上也配备了蒸汽动力系统和很多煤炭,足够他们破冰航行整整12日。同时,他们还带了足够3年吃的食物,其中包括昕罐头! 在后面的航行中,这么多的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年5月,富兰克林一行人从肯特港启程了。同年7月末,有一艘捕鲸船的船长曾在巴芬岛附近有到他们,当时他们已经到了西北航道的边缘地带。 在那之后,“恐惧”和“伊里布斯”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如今我们有了卫星电话和导航系统,探险对我们而言,不过将自己与文明世界隔绝开来。但是,在那个年代,二次远征也许就意味着多年的失联!所以,当时没有个英国人会因为6个月没有富兰克林的音信感到吃惊或不安。就算一年都没有他们的消息,也都不算要紧的事。甚至,失联两年,也没有关系。 直到年,才开始有人为富兰克林一行人感到担心。英国方面第一次 派出了支救援队伍到北极附近去寻找“恐惧”和"伊里布斯",却找不到一点他们的踪迹,越来越多的救援队伍被派过去了,仍一无所获。富兰克林一行好像已经人间蒸发了一样。 从那往后直至今日,在一个半世纪中,许多人试图还原当时富兰克林一行人究竟经历了什么。渐渐地,一幅十分可怕的画面被拼凑出来,其中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而且,这场死亡还是发生在冰冷荒芜的不毛之地。似乎,导致他们死亡的原因竟是那听罐头——他们曾经小心翼翼地收得好好的罐头。 据说,这些罐头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供应商提供的廉价货,其中的铅含量严重超标。这就意味着,从第一个罐头被打开吃掉开始,富兰克林一行人就这样慢慢地被这些罐头毒死了。 铅中毒会导致头痛致盲、上吐下泻,还会使人产生幻觉,忍受谵妄和失眠的折磨。另外,铅中毒的人往往会沮丧消沉,无法再保持清醒的头脑,更甭提做决断的能力了。总而言之,那种罐头不是能够支持远征队穿越北冰洋,忍耐北极圈内漫长、严酷、黑暗寒冬的好食材!虽然出现了种种铅中毒的症状,远征队队员们并未返航,反而是朝着冰封的西北航线越走越远了。直到这时,他们仍然坚信,为了最终的收获,他们现在受这些苦都是值得的。 现在我们知道,他们曾在毕切岛上过冬,那里是个有极夜现象出现、由岩石和坚冰组成的条件十分恶劣的岛屿,属于加拿大境内的北极地区。年后,正是在毕切岛上,人们找到了陶林顿的尸身。他和另外两个人在出发后的第一个冬天就死掉了,而且,就像上文我们所说的,铅中毒和肺结核是夺走他生命的元凶。活下去的人的状态也都糟透了,因为他们不得不在户外熬过严冬。他们仍不想走回头路,他们下定决心要勇往直前。 那个漫长严冬快要结東的时候,富兰克林一行人启程离开了毕切岛。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想要冲出冰冻的小岛组成的迷魂阵,最终一无所获他们拼命想要找到一条出路,到底还是失败了。 截至年9月,他们的船已成为北冰洋上一个冰冻的漂浮物。 这时,载着名船员的“恐惧”和“伊里布斯”已经完全被冰封住。他们永远不能再度扬帆起航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水手们都做了些什么?船被冻住后他们如何打发漫漫长日?似乎,除了会慢慢毒疯他们的铅超标罐头,他们没有其他食物可吃。而且,这种与世隔绝的境遇,更会加重他们的精神负担。他们迷路了,在离文明世界足有几百英里远的地方,被困在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冰洋里。他们都知道,短时间内绝不会有人来营救他们的。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一个礼拜一个礼拜地过去了,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 设想一下那番情景,目之所及,除了冰雪并无他物,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除非事情有了天翻地覆的转机,否则这两艘船很快就将变成他们这些人的坟墓。每时每刻都有同伴病情恶化,然后死去。 年5月,有几个船员曾冒险下船,想要给大家建造一个小小的石碑。在石碑上,富兰克林亲手写下了一行短短的却充满勇气的文字“一切安好”。 事实远非如此。因为在写完这句话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约翰·富兰克林,这位英国的探险英雄就死去了。同时,剩下的人也在陆续死去。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被饥饿和寒冷残忍地夺去了性命。 不过,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这样孤寂绝望地熬过了几个月之后,他们仍没有逃离这片冰洋的希望。不管是逃走还是获救,希望都几乎等于零。 年4月,富兰克林手下的两名探险队员留下了第二段文字,仍是矜持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并没有提及孤独、恐惧或冰封船上的死亡。它只是言简意赅地说又有15名队员牺牲了。因此,他们决定弃船上岸,徒步穿过冰雪到加拿大海岸去。 虽说他们处于由铅中毒导致的妄想状态中,他们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抵达安全的彼岸,顺利活下来。现在的我们只能想象当时的情景他们处于那种可怕的状态,却还要努力开辟出一条穿过冰雪、通向安全的路。 他们当时是挨着饿又中了毒的人! 他们濒临冻死! 他们满心惊恐! 他们还要忍受北极圈内的极寒天气——日日夜夜! 他们长久受着坏血病的折磨牙龈出血,浑身都是渗血的伤口,结核病菌在严重毁坏了他们的肺部之后,又开始向身体其他地方大规模转移。 富兰克林的妻子珍夫人下决心要弄清楚丈夫的遭遇。她不相信个人就会这样随随便便地消失。为了给搜查机构支付费用(她甚至请了大名鼎鼎的奥波德·麦克林托克船长的搜查机构),她几乎倾家荡产。 麦克林托克船长从加拿大北部那些住在冰封荒原上的因纽特人那里搜集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因纽特人告诉他,他们曾见过两艘船被浮动的冰川击碎,还看到了白人男子在冰上蹒跚而行,他们走着走着就一个个倒下去死了。因纽特人说到这里,还拿出几枚纽扣、几把小刀和一点点珠宝,这些都曾经是富兰克林一行人身上的东西。 直到今日,仍有一些因纽特人土著从自己的祖辈那里听到过这个传说——有一群邋里邋遢的人企图往南走,这帮人的眼睛放射着疯子般的可怕光芒。我毫不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毫无疑问,铅中毒会让他们发疯,更何况他们还遭受着可怕的孤独和彻底的绝望! 麦克林托克船长还找到了一艘被冰封住的捕鲸船,里面装满了书和巧克力,而这些东西正是从"恐惧"或"伊里布斯"中拿出来的。而且,这艘捕鲸船里还有两具水手的骷髅。 这说明了那两艘被冰封住的船应该就在不远处。当时这船上的人是正打算往安全的地方走吗?还是正相反,他们是想要靠近。恐惧"和"伊里布斯",好和自己的队友死在一起? 富兰克林爵士开辟西北航线的探险之行是大规模、长线搜救工作的开端。自打富兰克林一行人和船消失了,很多人反而对他们着了迷,激发出巨大的寻找和探险的热情。 他们彻彻底底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很可能船已经被呼啸奔腾的浮冰撞碎了。那些开始还满怀希望后来却活活被冰封住的水手们,说不定已被北冰洋吞噬到冰冷的深渊里去了。从现在已经找到的极少数的几具尸体中,我们发现了惊天大秘密他们的骨头上有刀子划过的痕迹。这说明在最后那段绝望的日子里,富兰克林一行人曾经上演过人吃人大战。为了能够给自己多争取到一些时间(虽然即使多了这点时间终究会陷入绝望),他们曾经试图杀害并吃掉自己的朋友。 面对如此可怕的重重困难,比如饥饿、身心双方面的痛苦和中毒导致的疯癫。想要活下去的话,富兰克林这帮绝望的人身上定然发生很多故事,因为并不是所有充满了勇气和力量的故事都会有个大团圆结局。事实上,那些充满英雄气概和勇敢精神、忍饥挨饿的过程更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勇气。 在此,我们向那些勇敢的灵魂致敬。 回复“贝尔”,查看有关贝尔的文章。回复“南极”,查看有关南极的文章。 了解更多南度.帕拉多(NandoParrado),点击阅读原文(他的官方网站)。 长按扫描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市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