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千年,也许太久,以致无数风流往事随着武溪水,往东、往南,化作烟波,渐渐远去、淡去。 年,作为县治,它理应是一座城,哪怕这座城坐落在蛮荒之地,哪怕这座城百年后被冷落,哪怕无人记得它最初的模样。 不记得它的模样,但记得它最初的名字叫武平。虽然历史篡改了它的名字,但直到今天依然是它在叙述武平的历史。 无法重现当初这是怎样的一座城,可我知道,有位叫翁仲道的县令在此捐建了方圆百里的第一所学校。武平的教育与儒学从那一刻开始,距今恰好千年。 六百年,也许不算太长,但对匆匆数十载的人生而言,则是一部写不尽说不完的回忆录。不曾停歇的武溪水,浅浅低吟,低吟着曾经的繁花似锦,曾经的刀光剑影。 梦回大明,时间定格在年。它开始正真以一座城的形象展现给众人。直到明王朝的覆灭,清兵在此屠城。 屠城后,它并没有失去一座城的形象,直到今天。尽管它没有了作为武平千户所时的血气方刚,尽管它没有快节奏的城市化。 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沧桑画卷,让我们去追忆。 二 这幅画是残缺的,恰如寂寞的相公塔。 说相公塔寂寞,是因为它曾经并不孤单。遥忆当年,“七鞭打猛虎”,武所城外,七座塔呼之相应,各镇一丘。为风水,亦为远眺。而如今,仅剩相公一塔,对看无偶。 相公塔的名字,带着书生味,但它还有个霸气的名字,叫武峰塔,因对岸红岭上的文峰塔而得名。就在几十年前,这二塔还以武溪河的流水为镜,一文一武,在镜中映成一座历史的沉桥。 一天,桥成了断桥,塔成了断塔。文峰塔为了革命的需要,拆除了。刚拆除时,大伙称它为断塔。忽然觉得,断塔是个多少有诗意的名字呀。 其实,相公塔也是座断塔。它的塔尾曾被雷电击中,毁了塔尖,所以又叫溃尾塔。 武峰塔、断塔,再霸气、再诗意的名字也抵不过寂寞的哀愁,抵不过历史的沧桑。 抛弃那哀愁,抛弃那沧桑,“相公”二字蛮好的,带着娇声的柔情,带着甜蜜的幸福。 三 不问那塔有多高,如无心去查询那桥有多长。那桥亦有一个蛮好的名字——永安。 永安桥,武溪河上的一条拱带。跳跃的不仅仅是石墩,更是历史的脚步。这脚步有的踏入溪中,任由流水冲击,任由流水洗涤,任由流水缠绵。这脚步有的踏上田野,不问庄稼低垂,不问芦花飞起,不问来客是谁。 永安桥,有着一个慈善的建桥史。当王老太太将她收到的寿礼钱捐出来重筑此桥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满满的爱。正是这满满的爱,此桥永安。据说,有人从桥上落水,未伤毫发;桥建成近二百年,未有重大事故。 就在离永安桥不远处,还有一座与永安桥有几分神似的古桥飞架在武溪河上,它的名字也蛮好,叫树德桥。 树德,应该是劝善;永安,应该是祈福。两桥一同用消瘦却稳扎、古老却守本、沉默却告诫的姿态迎接着路过的你和我。 四 你和我,还有他,又一同组成了“百姓”。 一个仅有数千人的小城,姓氏过百,不是夸张,也没有把过客计算上,而是实实在在居住在那的。 明王朝的驻军,来自四海的兵;清王朝屠城后迁来的民。军民共同组成了百姓。 这群百姓又操着一口别样的语言,俗称“军家话”。 普通话、客家话、军家话,国语、方言、孤音,无论哪一种,都是中华语言大字典中多彩绚烂的组成分子。 “九龙新世第,十德旧名家”。若有心,你可以像我一样,在“百姓祠”的展墙上或古街老宅的门框上,寻找一幅属于自己姓的对联,细酌对联里的故事,追思祖上的功德。 也许不幸,你被排除在“百姓”之外,可请不要谩骂。因为你的到来和认真,可以促使“百姓”们倍加珍惜祖上传承下来的家文化。你在寻觅中,虽未见着,但心中埋下了去了解家文化的迫切愿望。 五 除了家文化,你还可以阅读到国文化。 徜徉在古街上,不用太仔细,你就走到了东平公王庙或武徳侯王庙门口。 在这个弹丸小城,有庙宇十余座,除了武溪河岸的武龙山寺(天妃庙)供奉妈祖娘娘,其他庙宇大都是供奉历史上的知名人物。这些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忠诚爱国的大臣。 东平公王是谁?大概是戏说历史的电视剧难于逼真重现睢阳之战中“杀妻飨军”的悲壮场景,于是我们对安史之乱中一人扼守东南安宁的张巡知之甚少。 武德侯王是谁?我们都知道他是三国里诸葛孔明。“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庙的中堂两柱上挂着左宗棠撰写的这副对联,凸显诸葛亮的经邦济世。 理应说,他们是臣,不是王。可有多少王生前建了自己的庙宇供后人祭祀,却很快消失了;又有多少臣生前鞠躬尽瘁,死后老百姓为他们建起一座座的庙宇以祭祀他们。 谁才是百姓心中真正的王,不语自知。 六 庙虽不语,但明眼人皆知。古井也不语,饮水人却思源。 如果说武溪河是这座小城的血动脉,那么古井则是这座小城的血静脉。它无法将塔将桥倒影在碧波里,以展骚情,也不能承浮一叶竹筏或扁舟,以示风流。但它用被绳勒的道道伤口、用青苔作衣裳的身子、用明镜般的心胸告诉我们,什么是低调,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奉献。 在自来水网惠民的今天,古井供水的功能渐渐消减。但我们依然能见到一些古城百姓在井中拉水,或挑回家,或井边浣洗。 若你口渴,则不要怕生,走到古井边,提起桶,勒起绳,就能喝上一肚甘醴。 并且这些古井无需你掷硬币,一分钱也不必。 七 据载,武所的城墙之内,有九井十三坊。百姓住在坊里,井水养着坊中百姓。坊虽乱了,依能见小巷老宅;井虽伤了,依能滋泽路人;若城墙没了,那还算是古城么? 庆幸,历史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扇墙,切切地说是一扇门,老城门。 无论你听与不听,老城门都在用他白发凌乱的头、皱纹横亘的脸、苍杂髭须的颔,诉说着曾经的往事。 他说,六百年前,一群将士对照当时的国都南京城的地图筑起了武所城,所谓的“九门”,此处也曾有,为了感谢洪武皇恩,朝南京方向的那扇门取名为“迎恩门”。 他说,迎恩门上,俞大猷曾建有读易轩,俞将军曾在那学习兵法、练习武艺。 他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太多的故事已随光阴匆匆而去,风烛残年是正道上的必经驿站。 八 是呀,历史无情,何况在闽粤赣边的群山之中。 在老县志里,我们还能够觅得一些武所城曾经的刀光剑影,但仅只是一闪而过的光影,激不起一丝波澜。哪怕是明朝末年,一位又一位千户、百户战死于此,也已鲜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可我们无需悲古伤今,抒发一些小感怀就够了。 瞧,迎恩门下,几位谈笑风生的小伙子小姑娘见着石墙上的蕨草而满怀欣喜。 瞧,古井旁,一个姐姐正在教弟弟如何用绳桶从井中吊起水来。 听,老宅民坊里,传出了一曲十番音乐,丝、竹、革、木、金共鸣,荡起一艘旱地船灯。 听,这个民国才开始叫中山的千年古镇正在开讲,讲塔的寂寞、桥的斑驳、井的老态、门的沧桑,以及百姓心中的那个善、那个家、那个国、那个秤…… 这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绝佳去处!带你穿越武平最美的千年古道,去品味沧桑 福建7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除了咱武平中山河,你还知道那些? 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zx/81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