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

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让远方的游子念念不忘

你还记得

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常熟老味道吗?

1松树蕈油面

许多常熟人都喜欢吃蕈油面,看上去有点油,却有着独特的香味,叫人回味无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常熟的松树蕈油面,松树蕈是生长在松树根部的菌类,它有着“素中之王”的美誉,如此鲜爽的美食,来常熟记得尝一尝哦!

2酱炖肉

如今甜咸面酱虽已淡出百姓餐桌,但做酱的记忆,却深深刻在老常熟的心里。过去每年只要一入夏,常熟人做酱已成一道风景线。入梅后,做酱糕头的第一步是和面;出梅高温来袭,第二道工序是下酱;晒酱是第三道工序,中途决不能有雨水。经过漫长等待,美味的酱炖肉上桌了

3绿豆汤

常熟的绿豆汤和其他地方的绿豆汤有区别,常熟绿豆汤讲究的就是汤水清透,糯米Q弹,加上薄荷的清凉,再加点冰块盛夏来上一碗,那叫一爽( ̄▽ ̄)满满的儿时记忆中滴味道!

4青团子

儿时的记忆,青团子一般做红豆馅儿,芝麻馅儿的青团容易变硬!从割草到弄汁、和面,煮红豆馅儿!青团蒸熟出锅,扑面而来的青草香味是忘不了的奶奶的味道,家的味道,常熟的味道!

5糖芋圆

芋圆似乎和桂花有了个默默的约定,每年中秋前后虞城到处飘浮着淡淡桂花香,这时候也正巧是芋头成熟的季节。常熟女人手巧,选用高乡芋圆,加入水磨粉作的圆子,放上一点用虞山脚下银桂的糖桂花,堪称色香俱佳。一口吃来,酥烂软糯让人欲罢不能

6拖炉饼

小编最爱方桥馄钝这家店,从小吃到大味道几乎没变过呢~(虽然咸味的馅料似乎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图里面从左到右分别是哪三个味道老常熟的吃货们都认得吗?你们爱哪个味道?(拖炉饼真是种神奇的食物啊,吃了口甜的觉得甜的最好吃,吃了口咸的又觉得咸的最好吃,好难选!)

7绉纱小馄饨+肉心团子

老常熟应该都知道松盛糕团店里面的绉纱小馄饨再加一个肉心团子,那个味道常熟人都懂的!不得不提常熟人的‘汤圆’是肉馅儿的,糯米粉包裹着一个大肉球!

8血糯米八宝饭

常熟特产,红芒长秆,成熟时,谷粒皮壳呈浅紫色,脱皮精碾后,米粒殷红如鸭血,俗称鸭血糯,古称红莲糯。《金村小志》载:“红莲糯唯产虞山者为佳,里人都以酿酒或磨粉食之。”民间筵席用血糯作甜点,“血糯八宝饭”、“炒血糯”均为筵席上的高档食品。

9梅花糕

“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历史的感觉。”提起常熟传统小吃梅花糕,不少市民这样感叹。因为只要吃上一口梅花糕,就能寻觅到老常熟味道。据说梅花糕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就成为江南最著名小吃。蜜枣的甜、豆沙的糯、桂花的香,都融化在嘴里,融化在心里。常熟方桥头言子巷还有得卖。

10冰糖葫芦

区别于北方常见的冰糖葫芦,常熟传统的冰糖葫芦不是简单裹着“糖衣”的水果串,而是一道有着自己独特制作工艺的美味甜点,从民国初年一路传承至今,成为本地及周边地区不少食客的“心头好”。“独一无二,传统的制作手艺,加上原材料也是就地取材,完美的结合造就了这一道本土本味本香的甜点,是常熟特色传统小吃中的亮点。”估计好多人都没吃过!

11扯蓬豆腐干+豆腐花

听说扯蓬豆腐干的始祖是谢桥的一位老太太,做了几十年的扯篷豆腐干,据说整个大常熟都是她那拿的。扯蓬豆腐干要用淡碱水泡一下煮出来才更入味哦,配上一碗豆腐花简直完美组合!

12叫花鸡

记得小时候看港片里乞丐们吃的叫花鸡那叫一个香,来到江南终于在常熟尝到了正宗的了!隆重推荐“王四酒家”老常熟人都说味道和以前的不一样了,但是味道依然是棒棒哒!

13煎团+粢饭糕+油条

煎团外脆里嫩,大爱肉馅!粢饭糕+油条老常熟早晨的味道!(个人偏爱河东街煎团,南门油条、粢饭糕)满满的常熟味道!

14金勾勾

虞山,长江三角洲一个不足米的小山,每年十一月,当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吹到虞山的时候,住在山下的村民们便上山采摘一种神秘的水果——金勾勾,然后拿到兴福等景区贩卖。金勾勾,又名拐枣,味道很甜。一部分人说身为常熟人从没吃过,一部分人说从小吃到大!

常熟特产:谢桥三黄鸡、沙家浜大闸蟹、辛庄咸猪头、杨园奥野味、王庄酒糟鱼、任阳奥鹅、梅李番瓜、董浜熟菜、浒浦羊肉、碧溪江鲜、徐市野鸟、支塘炒货、海虞青团、珍门十月罗、东张笋豆、何市发豆、唐市奥鸡、古里米饼、冶塘青鱼、虞山梅花糕、淼泉馒头、白茆大米......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最念念不忘的便是故乡的美食和小时候的味道。

想到某个食物的时候,

很容易想起很多已经忘记的事情,

将那些事情串联起来,

便发现一个曾经的自己。

—END—

其他平台转载[天下常熟]文章须知

[天下常熟]的原创文章需在发布两天后才允许其他平台转载。转载时需在后台回复“转载”,取得授权图片放置于文章开头处,违者必究。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疗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zx/80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