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简介

打开安徽省的版图,在她的最北端,有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县城,她就是——砀山县。

砀山县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东连本省萧县,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接壤;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陇海铁路、国道贯穿全境,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大京九、京沪铁路、连霍高速、、国道擦肩而过。全县辖13个镇2个园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直管县试点,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砀山素有“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闻名于世,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堪称世界之最。砀山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占全国梨总产量的八分之一,系全国水果生产10强县之一,是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砀山酥梨以果实硕大、黄亮美观、皮薄多汁、祛热清痰、酥脆爽口、香浓味甜而驰名中外,被历代医家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砀山酥梨连年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九三年获泰国国际博览会“龙马金奖”,九五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鉴定,获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远销美、澳、东南亚和全国各大中城市。

砀山历史悠久,秦设三十六郡,砀郡居其一。这里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又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唐代诗仙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

梨都砀山正成为黄淮海大地新的旅游热点,别具一格的梨乡风光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季是果的世界。境内“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境”、“梨树王”、年过百岁的“老梨树群”、再加上碧清庄园、突山风景区、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和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将这快沃土装点的妖娆无比。

砀山原地处黄泛区内,黄河故道及两岸大堤遗址横亘县境北部,东西长44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54.8米,高出两侧滩地6.8米。东南部地势较低,海拔40米左右。陇海铁路、国道、省道、省道穿境。有多条季节性河流,冬春干涸。年降水量毫米,年均气温14℃。

砀山县地图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属于宿州市管辖,素有“世界梨都”美誉。县境地处北纬34°16′~34°39′,东经°29′~°38′。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即将开工建设的郑徐客运专线,济祁高速十字交汇贯穿全境,构成了砀山新的交通格局。县城东距历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县名由来砀山之名,即由芒砀山的砀字而来。炎黄时期,河南芒砀山的砀汤氏家族就已经进驻安徽境内的砀山地区,并以开凿纹石而闻名于世,因而砀山成为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砀山巡视。有穷氏寒浞时期,砀汤氏家族岁商族酋领汤相土迁居到安徽淮北县,因而在淮北县保留有春秋时期的“砀田伯”、“砀张石”古墓。汉武帝时期有位经学家砀鲁赐,是申培的学生,因砀鲁赐的学问博大精深,深得汉武帝宠信,被封为东海太守,砀汤氏随砀鲁赐迁居江苏东海;因汉高祖起家于芒砀山,受封为砀君,砀氏为避讳天子职名而改称阳氏,所以史称砀鲁赐为“阳鲁赐”。隋代阳氏为避天子国姓音讳,而改为汤氏,砀汤氏则融入安徽、江苏汤氏。晋代,砀山地区汤氏家族以制瓦名闻于世,再次地区出土的晋代汤氏瓦已成为文物。砀山县汤氏因制瓦而富冠一方,成为当地名族,并在安徽砀山县建起一座汤寨。明嘉靖年朝廷国公爷经常途经此处,受到汤寨主的热情款待,因而与汤寨主结为好友。国公爷带汤寨主之子进京朝觐天子,称汤寨主之子是自己的盟弟,于是嘉靖皇帝赐汤寨主之子为“二国公”。汤寨主出资为儿子建造了一座“汤二国公府”,今已成为当地名胜古迹,并从汤二国公府遗址挖掘出上马石及一些古物。

砀山县以原境内有芒山、砀山而得名。

《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训诂学家颜师古注:“以有砀山故名砀郡,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县名。”《明史·地理志》:砀山县“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环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

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砀,文石也。”何晏《景福殿赋》:“墉垣砀基,其光昭昭。”这就是说,砀不仅有花纹,而且是洁白的,光亮的,非常美观。古时无玻璃,多采用为装饰品,尤其妇女最喜爱它。《淮南子·本经训》:“玄玄至砀而远照。”高诱对此句的注释是:“玄,天也,元气也。砀,大也。盛德之君,恩仁广大,遍照四海也。”总起来说,砀这个字,是一种岩石之名,它有花纹,又明亮,意义美好。以砀名地,远较以植物的芒为好。因此,砀就成了郡、县、邑等政区的专名,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砀邑、秦汉时代的砀县、节砀县、砀郡、隋时的砀山县,一直沿用至今。其间虽稍有易称,但为时不久,又恢复了砀字的专名。

砀山特产

砀山为全国水果十强县之一,为全国果蔬加工第一大县。其砀山酥梨是我国果品中的名产。它以果实硕大,黄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点,驰名海内外。砀山县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酥梨第一县。

砀山特产:砀山酥梨

砀山酥梨含有糖份,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头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药用价值,是人们日常十分喜爱的辅助药剂。砀山酥梨的主要品种有: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等当家品种。

砀山酥梨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从年砀山酥梨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年出口量均在万斤以上,销运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貌地质

砀山县地域位置图

砀山县境地势平坦,系黄河冲积而成,境内中部略高,南北稍低。黄河故道以北平均海拔47.8米,以南平均海拔44米,县西北最高处海拔54.8米,县东南最低处海拔40.4米。由于黄河屡次泛滥及改道,中小地势起伏,岗、坡、洼相间,这种微域地形的地貌变化,使水、盐重新分配,形成砀山县的废黄河高滩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洼地五种地貌类型。砀山县地处山东台背斜徐蚌拗折带,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层,其厚度至东向西逐渐增大。县境南部的程庄、王湾、陈庄、关帝庙一带,第四系厚度为.15米~.77米。下伏基岩为古生代二迭系砂页岩。砀城南4里王庄钻孔打至米尚未穿过第四系地层。

水文

砀山县地处新汴河、南四湖两大水系,同属淮河流域。两水系以故黄河南堤为分水岭,以北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9%,主要河流有故黄河、复新河;以南为新汴河水系,汇水面积.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1%,主要河流有大沙河、巴清河、利民河、东洪河、文家河等。

砀山县大棚油桃人工授粉

砀山县地表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县境内降水总量丰水年为13.41亿立方米,平水年为9.32亿立方米,枯水年为6.2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9.51亿立方米。砀山县境内河流均系雨源型间歇性河道,地表水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年份内分配不均,大部分降水集中在汛期,其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2.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1亿立方米;最大量(年)径流深为.3毫米,年径流量4.4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深为16.2毫米,年径流量0.19亿立方米。正常年全县地表蓄水量为.5万立方米。

砀山县地下水属入渗-蒸发-开采型。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的入渗,侧向补给及越流补给微弱。在揭露深度范围内为孔隙水。依据埋藏条件、水力性质划分为0-50米的浅层孔隙水含水岩组和大于50米的中、深孔隙含水岩组,根据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两组之间水力联系微弱。富水性按勘探钻孔成井砂层累计度(细砂、粉砂、亚砂土)划为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弱水区三个类区。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01亿立方米,可开采模数16.8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气候

湿地景观

砀山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南部,气候界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之间,属于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4.1℃(-年),极端最高温度41.6℃(年),极端最低温度-19.9℃(年);平均年降水.3毫米,最多年降水.4毫米(年),最少.0毫米(年);年日照时数.1小时。四季最多风向:秋、冬季偏北风;春、夏季偏东风。年无霜期天。主要气象灾害:旱、涝、霜、风、雹、大雾等影响农业生产。

矿产资源

砀山县地下矿藏初步探明有煤、石油、天然气。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地质队于-年在普查填图工作中,发现砀境南部地下蕴藏煤。年,地质队同安徽省煤田第三勘探队对煤田地质情况作进一步勘探,以李庄至朱楼公路为界,队勘探东矿段,第三队勘探西矿段,勘探表明:煤田西自杨集车站,东至县界,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公里左右,总面积多平方公里;地处永城背斜北冀,含煤地层为石河子组和山西组,呈向北斜的单斜构造,倾角5度至15度,煤层倾角与地层倾角一致;可采煤层为G1、G2、D1、C1、C2共5层,总厚度1.6米至13.87米;G1为主煤层,平均厚度1.25米,埋深至米;其品种有焦煤、瘦煤、贫煤、自然焦等,总储量为7亿吨。即将开采的朱楼煤田主要位朱楼镇境内,属砀山东段煤田西南的一部分,井田面积76平方公里,初步探明煤炭地质储量2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约为1.03亿吨,以瘦煤为主,主要用于炼焦。

年,国家地质部石油勘探队、江苏省石油勘探队及中原油田石油公司先后到砀山县勘查石油、天然气资源,施工钻孔4个,钻地探尺1.7万多米,勘得县境北部玄庙一带地下有储油、储气构造,面积约12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砀山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多样动植物生长繁衍。根据砀山县最新考察资料:

果树资源共有23属,23个树种,个品种。主要是砀山酥梨,总面积曾达50万亩,其余为苹果、桃、杏、枣、柿、李、银杏、葡萄、猕猴桃、樱桃、棠棣、木瓜、无花果、沙果、文观果、赖葡萄等。

农作物种植品种多个。主要粮油棉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芋、高粱、粟、土豆、大豆、芝麻、油菜、棉花等。

林业资源为33种,个品种。用材树木有:泡桐、杨、榆、桑、椿、楝、柏、槐、皂荚、樟、楮、法桐等;条类有:白腊条、簸箕柳、荫柳、紫穗槐等。

野生草本植物共46科,种。

中药材资源共有29科,75个品种,其中野生48种,蕴藏量20多万公斤。主要有:苟杞、柏子、槐子、槐皮、兔丝、天麻、地黄、香附子、杜仲等。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黄鼬、鼠类、蛇类、蛙类、石龙子等36种;

昆虫主要有蚯蚓、蜗牛、土鳖、蚕、蜜蜂、蝉等。蝉幼是知了的幼虫,土名爬猴,以吸食树木根汁成长,体内富含精肉和蛋白质,皮壳称蝉蜕,是解热镇痛、益肝明目的良药。砀山人把爬猴作为美味佳肴,近年来也颇受各大城市食客青睐。由于砀山林木繁茂、水土适宜,爬猴大量孳生,也有人采用人工养殖批量生产,爬猴的捕、养、售、贩、加工、储藏已形成一项独具特色的产业。

留鸟候鸟多达百种,其中省二级以上保护鸟类20余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10种。

鱼类有6科40种,大型定居性鱼以草、鲢、鳙、鲤、鲫为优势种群,小型以捧花鱼、麦穗鱼、黄桑、鳌鱼、泥鳅等为优势品种。

砀山因盛产驰名中外的砀山酥梨而被誉为“梨都”,是黄淮平原上一颗璀璨的绿色名珠。

水果资源

砀山是历史古邑,因有芒、砀二山而得名,却以盛产酥梨而扬世。年产酥梨3亿公斤,现有贮果窖3万多座,年贮鲜果1.5亿公斤。据国家统计局农业经济调查总队最新统计,九七年砀山水果总产量位居全国第6位,进入中国水果强县之列。砀山酥梨皮薄多汁、酥脆甘甜,果实硕大,黄亮型美。更兼有消渴生津、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清心解毒等药用功效,被历代医家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明、清时即被列为贡品。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胡耀邦等同志品尝后给予很高评价,至今更是誉满天下。一九八五年以来,砀山酥梨连年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九三年获泰国国际博览会“龙马金奖”,九五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鉴定,获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远销美、澳、东南亚和全国各大中城市。

砀山水果:砀山酥梨

砀山现今境内无山,平畴沃野,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自然条件极为优越。地下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盛产水果、蔬菜、小麦、棉花、玉米、大豆;拥有纺织、酿酒、建材、食品、化工、卷烟、机械加工等多项工业门类。改革开放的今天,梨都砀山正处在扶摇腾飞的发展新时期。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陈国株林。

战国时属宋国,,改砀邑。后楚来宋改属楚。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年),灭魏国,置砀郡(治砀县,今永城县城芒山西麓),为三十六郡之一,在县境设下邑县。

汉王元年(前年)四月,今县境仍设下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毛李庄),属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今徐州市)砀郡(仍治故砀城)。

汉高祖五年(前年)正月,砀郡改属彭越的梁国(治今砀山县城东毛李庄)。六年春,砀郡归汉.十一年三月丙寅,砀郡改属刘恢梁国(都睢阳,今商丘南).高后七年(前年)二月,改属吕产的吕国.。八年八月,改属梁国。后九月,砀郡归汉。文帝前元二年(前年)二月乙卯,砀郡改属刘楫梁国。十二年,复为刘武梁国。元封五年(前年)四月,梁国改属豫州刺史部之。

新莽时(9年),改梁国为陈定郡,治所砀县改为节砀县,改下邑县为下治县,仍属豫州刺史部。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复砀郡(仍治砀故城),下邑县改名夏邑县(仍治下邑故城),仍属豫州(治谯,今亳州市区)。建初四年(79年),梁国迁都下邑故城,夏邑县属之.。三国(魏)革梁国,砀县属徐州。

三国延康元年(年)十月,曹魏代汉,今县境仍设夏邑县(治今砀山县东毛李庄),属豫州(初治谯,后多次移治)梁郡(治夏邑,今砀山县东1公里毛李庄).青龙四年(年),夏邑县(仍治砀山县东毛李庄)兼梁国国都。

晋武帝泰始元年(年),复梁国,砀县并入下邑县。

南北朝宋时,复置砀县,南齐(年)废。

北魏孝昌元年(年)下邑县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年),置砀郡、砀县。砀郡治年在原下邑城(今毛李庄处),砀县治所鲁城(其址查无考)。北齐(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隋大业六年(年)割彭城、瞧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

唐,砀山县属瞧阳郡。光化二年(年)朱全忠以砀山、单父、虞城、曹州这域表置辉州。后唐砀山县属单州。

宋,属单州。

金兴定元年(年),砀山县改属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兴定五年升永城县为永州,辖下邑、砀山、郏三县,芒砀山一带又属砀山县辖,宋理宗绍定年间(—年)砀山县为洪水荡没,迁治年至保安镇。

元宪宗七年(年),复置县,还旧地属东平路。元至元二年(1年),降永州为永城县,芒砀山一带再属永城县。是年,砀山县并入单父县,至元三年,复置砀山县,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

明洪武四年(年),砀山县随徐州改属中书省。六年九月,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治中立县,由钟离县改).七年八月,中立府改为凤阳府(治临淮县,由中立县改).八年十月,凤阳府改凤阳县(今府城镇).十三年正月,凤阳府直隶六部.十四年十一月,砀山县改属直隶六部徐州直隶州.永乐元年(年),直隶徐州直隶南京(今南京市),后改为南直隶,又称直隶南京(仍治今南京市).嘉靖四十一年(年)水患,迁砀山县治于小神集(今砀山县城关镇东南陈寨北门外小神集).四十四年,复旧治(今砀山县东毛李庄).万历二十六年(1年)改治旧城西1公里秦家堂(今城关镇),二十八年竣工,为夯土砖堞城垣)。

清雍正八年(年)升徐州为府,砀山县属徐州府。

民国元年(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民国22年属江苏行政督察铜山区;民国24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

民国27年5月,日军陷徐州.5月25日,陷砀城,日伪以徐州为中心的苏皖边区的1个市21个县作为特区直接控制。7月,日伪砀山县维持会成立。次年,成立伪县政府。31年1月15日,改属汪伪苏淮特别行政区公署(驻今徐州市)。33年1月13日,改属淮海省(仍驻徐州市)第三专区(驻砀山县),辖砀山,萧县,丰县3个县。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5日,国民党接管汪伪砀山县。

民国45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七纵五十八,五十九团在砀山县(砀北)大队配合下解放砀山县城。8月13日,离砀。8月16日,砀山县政府撤至砀北县陈集,贾庄一带;雪枫县(砀南)政府北撤至单县,成武县。不久,雪枫县返回砀南地区。9月,砀山(砀北),华山,单虞3个县撤至单县,成武,巨野县一带。11月,改设华砀县,并于年底返回至砀山县西北吴溜,蔡堂两区地带。36年7月,复建华山,砀山县,属豫皖苏解放区三专区.12月2日,恢复砀南县人民政府,属三专区。

民国45年11月,砀山县属豫皖苏三分区所辖;年元月,属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所辖;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

年10月1日建国,砀山县仍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区。

年2月,砀山县民主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

年11月15日,砀山县划归江苏省。

年3月6日,砀山县改属江苏省徐州专区(驻徐州市)。

年2月21日,将砀山县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年1月12日,撤销宿县专区,砀山县改属蚌埠专区。1月,砀山县人民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委员会。

年3月22日,撤销萧县,砀山县,组建萧砀县,属蚌埠专区。

年4月7日,萧砀县改属宿县专区。12月15日,撤销萧砀县,恢复砀山县,仍属宿县专区。

年8月,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年12月30日,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

清朝末年,全县划分4坊21社,后改为25里。

民国元年(年),废除里,全县划为3个市4个乡,人口不足4万者为乡,人口大于4万者称市。民国18年废市、乡,改设为7个区,下辖个乡镇。民国23年,将一、七区合并为一区,五、六区合并为五区,全县划分为5个区,69个乡镇,建立了保甲制度,全县有个保,个甲。

民国37年(年)11月7日砀城解放。年1月,废除保甲制度,全县设唐寨、范寨、卞楼、邵楼、新兴、雨亭、周集、吴集、城厢9个区,72个乡镇,个村。

年7月,撤消卞楼区,设立城西区,城厢区改称城关镇(区级),全县9个区(镇)个乡(镇)。

年2月,新兴、雨亭两区划为河南省永城县管辖。固口桥、陈堤口、胡屯、后谢油坊等庄仍由砀山县管辖,全县调整为唐寨、范寨、城关、阚寨、陈寨、周集、吴集、城西8个区,84个乡(镇),个行政村。

年8月6日,华山县撤消,将原来属砀山县故黄河北(即华山县六、七区)的20个乡,个自然村划砀山县管辖。仍称六、七区,后改为高寨、周寨区。

年9月2日,改名范集区为一区,阚寨区为二区,陈寨区为三区,周集区为四区,唐寨区为五区,高寨区为六区,周寨区为七区,吴集区为八区,城西区为九区,所辖乡未动。

年10月17日,山东省单县第六区8个整乡和3个半乡计96个自然村划归砀山管辖,改设成9个乡(马良、王范庄、陈庄、刘庄、吴楼、罗寨、汪庄、陈集、玄庙),称第十区。按旧治系一村两省的马良、卢王庄、杨庄集、贾庄、姜庵等5村划归砀山。另有单县胡杨庄、董台子两村经双方县政府与当地干部协商亦划归砀山,这时砀山原界一体,全县计有10个区,个乡、镇,1个行政村。

年8月27日,撤销第二区建制,原第九区改名为第二区。

年3月,撤区并乡,成立唐寨、良梨、丰棉、程庄、赵楼、卞楼、范集、邵楼、回龙、郑屯、朱庄、城南、砀北、刘集、红山、吴集、官庄、谢集、曹庄、产棉、窦集、孟楼、高寨、玄庙、胡庄、马良26个乡和城关镇。

年9月,全县划为河北乡周寨、城西乡砀城、中心乡陇海、唐寨乡唐寨、李庄乡良梨、陈寨乡陈寨六个人民公社(乡),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年6月,城西乡砀城人民公社分为城关镇砀城人民公社、城西乡东风人民公社。

年9月,原来的7个公社(陈寨、周寨、城西、唐寨、陇海、李庄、砀城)划为15个公社。陈寨公社划分关帝庙、黄楼、回龙3个公社;周寨公社划分周寨、高寨、大寨3个公社;城西公社划分官庄、曹庄、陈庄3个公社;唐寨公社划分唐寨、赵楼2个公社;陇海公社划分陇海、权集2个公社。李庄、砀城两个公社规模不变(砀城公社包括城关镇)。

年2月,砀城公社公为城关镇和砀城公社,城关镇辖城镇居民和四关生产大队,砀城公社辖屈楼、刘阁、毛园、曾庄、冯园、土山等生产大队。砀城公社后改称城郊公社。

年4月11日,为利于解决水利纠纷,经安徽、河南两省商定,将本县东南边沿地区,即黄楼公社所辖的胡屯、胡老庄、卢屯、李庄、锵屯、汪庄6个行政村划归河南省夏邑县。

年5月,李庄公社分成李庄、良梨两个公社。全县设16个公社,1个镇,下辖个生产大队,个生产队。

年2月,设区划社,全县设高寨、周寨、大寨、官庄、赵屯、关帝庙、梁寨、唐寨、李庄、朱寨11个区,1个城关镇,改划为63个公社,个生产大队,个生产队。

年,撤销公社体制,设立乡政府,乡下设行政村。乡的名称只是将原公社名称中的“公社”改成“乡”,隶属关系及行政区划不变,全县共11个区,1个镇,63个乡,个行政村。

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赵楼、黄楼、陇海、良梨、赵屯、权集、刘暗楼7个乡,李庄、关帝庙、玄庙、周寨、葛集、唐寨、朱楼、官庄坝、西南门、城关11个镇。

年2月,设立文庄镇,将唐寨镇的毛堂、东汪庄、侯口、文庄4个行政村和赵楼乡的段楼、倪庄、刘庄、王寨4个行政村划归文庄镇,镇政府驻文庄。

年5月,赵楼乡改设程庄镇。良梨乡改设良梨镇,镇政府驻于楼。

年4月,陇海乡的杨楼、屈楼、土山、七神庙、毛园、刘阁、冯园7个行政村和赵屯乡的苇子园、于楼2个行政村划归城关镇。

年,全县设:赵屯、陇海、黄楼、权集、刘暗楼5个乡,城关、李庄、文庄、程庄、唐寨、葛集、周寨、玄庙、西南门、官庄坝、曹庄、关帝庙、朱楼14个镇,共个行政村。

年12月,城关镇更名砀城镇,陇海乡整建制并入砀城镇。全县共置18全乡镇、个村民委员会。

年,全县进行部分村委会合并调整,年末村民委员会由原来的个调整为个。

年月12月,撤消西南门镇、文庄镇、黄楼乡、权集乡、刘暗楼乡,并分别整建制并入砀城镇、唐寨镇、关帝庙镇、玄庙镇、周寨镇;改设赵屯乡为赵屯镇。全县原来18个乡镇混合型区划体系调整为现在13个镇级区划体系,由原来个村民委员会调整合并为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委会。

将原西南门镇整建制并入砀城镇,镇政府为原砀城镇驻地(西河北路1号)。将原文庄镇整建制并入唐寨镇,镇政府为原唐寨镇驻地(局子街)。将原刘暗楼乡整建制并入周寨镇,镇政府为原周寨镇驻地(周寨村)。将原黄楼乡整建制并入关帝庙镇,镇政府为原关帝庙镇驻地(关帝庙)。将原权集乡整建制并入玄庙镇,镇政府为原玄庙镇驻地(砀山县果园场场部所在地)。同时还将赵屯乡撤销,设立赵屯镇,行政区划范围不变,镇政府为原赵屯乡驻地(陈庄村)。保留葛集镇、李庄镇、良梨镇、程庄镇、朱楼镇、曹庄镇、官庄坝镇7个镇,行政区划范围、镇政府驻地不变。

整合后的村镇行政资料

砀城镇 辖陇海新村、道南东村、道南西村、中原新村、侯楼、李屯、北郊、土山、双里庙、杨楼、徐井、王古楼、杨庙、蒋营、西南门、林屯16个村委会和东城社区、西城社区、南城社区、北城社区、城隍庙社区、梨苑社区、小石桥社区、高台井社区、车站社区、意发社区10社区居委会。

周寨镇 辖周楼、郭程庄、张老家、洪庄新村、周寨、朱小楼、郭张庄、张屯、周平庄、解楼、刘暗楼、孙老家、孙集13个村委会。

赵屯镇 辖汪屯、张新庄、梅屯、吕集、卞楼、薛口、黄庄寨、赵屯、蒋庄、杜阁、万楼11个村委会。

唐寨镇 辖唐寨、山寨、潘坝、代庄、油坊、和谐、于集、光明、唐集、毛堂、侯口、文庄、汪庄、家和14个村委会。

朱楼镇 辖邵寨、朱楼、陈寨、邵庄、王湾、梁寨、邵楼7个村委会。

玄庙镇 辖花园、梨花、大寨、吴寨、红星、马良、罗寨、三联村、王集、权集、朱寨、张王庄、朱庄、古黄新村14个村委会以及省果园场所辖范围。

程庄镇 辖程庄、柴市、坡里王屯、龙泉寺、张暗李楼、闸口王集、赵楼、冯庄、吴庄、周集、王明集、衡楼12个村委会。

良梨镇 辖丰棉、桃源、礼河集、马庄、三坝集、杨集、良梨7个村委会。

李庄镇 辖海升新村、李园新村、镇东、汪阁、朱店、贾楼、振兴新村7个村委会和卞楼社区村委会。

曹庄镇 辖梨园新村、科技新村、平安集、洪河、希望新村、酒店张庄、回民许庄7个村委会和曹庄社区村委会。

葛集镇 辖窦集、李庵、葛集、土山、毛雷庄、白腊园、贾寨、范套、高寨、新华、范集11个村委会。

关帝庙镇 辖邵楼、阚寨、刷集、毛庄寨、汤寺、黄屯、孟饭棚、赵岗、杨庄寨、薛楼、汪大楼、便民、沙河、清河、小神、神湖、便民17个村委会和熙可社区村委会。

官庄坝镇 辖黄集、吴集、徐集、岳庄坝、刘楼、龙潭6个村委会和官庄社区村委会。

另设砀山经济开发区,辖毛李庄、冯园、毛油坊、阚油坊、五里庙、曹楼6个村委会。

旅游景观

梨树王

砀山历史悠久,位置显著。夏分九州,砀属豫州之域;西周初期属宋,为砀邑。秦设36郡,砀郡为其一,隋开皇18年改为砀山县。《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训诂学家颜师古注:“以有砀山故名砀郡,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县名。”《明史·地理志》:砀山县“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环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

碧清庄园

砀山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荟萃,千百年来哺育过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取代李唐,建立后梁的梁太祖朱温诞生于砀北午沟里;砀山也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的祖籍。历史上檄定百夷的傅友德,理万财而不贪的丞相申屠嘉,文武兼资的丁宽,汉时“大戴学”、“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德、戴圣,与司马迁共定汉律历的壶遂,易经专家焦赣,名重一时的葛俊清等俊杰贤士代出其间。至于文人墨客、显达名宦慕名游斯者,更是摩肩接踵、数不胜数。这里有唐朝大诗人李白泛舟觞咏的宴嬉台,有轮奂巍煌的清真寺,有“三省庄”、“三省井”。更有每年的梨花观赏活动中新开辟的梨花观赏新景点——“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境”、“贡梨园”、“故黄映雪”、“古渡晓月”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宾朋,年年来梨都觅古揽胜,旅游观光。每年阳春三月,春和景明时节,砀山大地万物复苏,故黄涨绿,数十万亩梨花吐蕊绽蕾,竞相盛开。届时,放眼环顾,全县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沃野千顷,一片花海,景象蔚为壮观。白的梨花欺雪,绿的麦苗凝翠,红的桃花胜霞,黄的油菜若金,绚丽的大自然景色独步天下。登高鸟瞰,满目云海花潮,一派雪的世界。这里有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名的鳌头观海,有全国致公党副主席杨纪珂先生题名的“梨树王”,有夹岸繁花竞逐的故黄碧水,有万亩桃林如火如霞的武陵仙境,真是片片红霞沉雪海,泱泱彩云映古黄,诗情画意,其乐无涯。到八月中秋,遍地金珠坠地,砀山又是果的世界。50万亩酥梨硕果累累,20万亩苹果压弯枝头,田间地头又成了果山果海。到处人欢车鸣,芳香铺地。置身其间,徜徉园圃,品尝酥梨似蜜之甘甜,令人乐不思归,留连忘返。

发展现状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七县(市)交界处。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3个镇、3个园区,总人口万。

砀山历史悠久,秦设三十六郡,砀郡居其一,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五代梁王朱温故里。陇海铁路、国道贯穿全境,贯穿砀山南北的济祁高速明年9月份建成通车,5年可通车的郑徐高铁设砀山南站。

砀山为黄泛冲积平原,曾流经砀山年的黄河于年改道,在县境内留下绵延华里的黄河故道。砀山地势平坦,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盛产水果、蔬菜,果林覆被率达70%以上,拥有万亩连片果园,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也是世界最优质的黄桃生产基地之一。全县各类水果种植面积分别为:梨70万亩,桃15万亩,杂果15万亩。年产各类水果30多亿斤,其中,砀山酥梨约20亿斤。近年来,砀山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个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

梨树王树龄近年(余年)。年以上老梨树6万余棵。

全县百岁以上老人人,最长者现年岁。

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8亿元,全县财政收入7.8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6亿元,贷款余额49.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砀城城区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城市化率39%。

发展前景

以酥梨等水果生产为支柱产业的梨都大地正发生沧桑巨变。春来砀山是花的海洋,红白紫黄,色彩斑斓,花团锦簇,争奇斗妍,蔚为壮观;秋来砀山是硕果满园,叶绿枝垂,芳香遍地,人欢车鸣,绿洲果海,叹为观止。每年春天的“梨花节”,秋季的“金秋梨都行”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来宾前来旅游、观光、考察、投资。砀山正以昂扬的新姿焕发出无可限量的勃勃生机。









































白癜风网址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xw/823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