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上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962246.html 清朝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他的名著《红楼梦》描写太虚幻境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如果把虚假的东西当作真实的东西来看的话,那么虚假的东西就是真实的东西,而真实的东西却成为虚假的东西。同理,把不存在的东西当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么存在的东西却成了不存在的东西。 宋高宗赵构(年-年),字德基,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年-年在位),也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六年,靖康耻里的徽钦二帝是他爹和他哥,这两位被金国掠走之后,天下无主,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跑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称帝,建立了南宋。 作为皇帝,遇到事情,不管这件事的真假,赵构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打好自己的小算盘,至于这件事的真假关乎其他人的性命,对赵构来说,是无所谓的,其他人的性命就是蝼蚁之命。所以,把曹雪芹的这幅对联用在宋高宗赵构身上,我看还是很贴切的,下面有两个案例,一个以假为真,一个以真为假,都可以揭露宋高宗赵构极度自私自利,都可以得出我的这个结论。 一个是著名的“莫须有”: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挥师北伐,经过苦战,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广大等地,又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主力,趁势进军朱仙镇,北伐形势一片大好。金兵哀叹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兴奋地对部属说:“直抵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耳!” 但是在朝廷上,宋高宗赵构、奸臣秦桧却为了一己私利,刻意求和,年7月,宋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字令牌”下令退兵,岳飞在无奈之下被迫班师回朝。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捕入狱。已赋闲在家的另一位抗金名将韩世忠听说这事,去质问秦桧,秦桧回答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问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年1月,三十九岁的岳飞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害。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以“靖康耻”为己任,精忠报国,忠心耿耿,何来谋反之说?宋高宗赵构、秦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莫须有”。莫须有就是或许有的意思,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功勋卓著的名将岳飞,也就是赵构、秦桧能干出来的吧。 岳飞的这个事例很明显地说明,宋高宗赵构是特意的以假作真,为了自己的私利,自毁长城。 只不过,假的东西可以欺骗一时,但是骗不了一世。宋高宗赵构的儿子宋孝宗继位后,将岳飞的冤假错案彻底平反,追谥岳飞为“武穆”,追封为鄂王。这无疑是给了赵构一记响亮的耳光。 岳飞莫须有这件事是宋高宗赵构特意的以假作真,那么赵构有没有做过以真作假的事呢?还真有,另一个著名的柔福帝姬的事例,说明宋高宗赵构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即使是真的也要说成假的。 宋徽宗赵佶有三十四个女儿,一般来说,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北宋政和三年(年)宋徽宗采纳蔡京的建议,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将"公主"称为"帝姬"。这样,宋徽宗把第二十位女儿封为柔福帝姬。 柔福帝姬小名环环,本名赵多富,又名赵嬛嬛,生母是王贵妃。作为皇帝的爱女,柔福帝姬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在她十六岁以前的人生是娇贵幸福的。 宋徽宗赵佶非常有艺术细胞,书法绘画,诗词文赋,样样精通,善于骑马、射箭,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连蹴鞠,都是一把好手。但是政治上昏庸无道,任用奸臣蔡京等人,对内官逼民反,人民起义连连不断。对外面对金国步步紧逼,宋徽宗赵佶束手无策,步步退让。元代的脱脱在编撰《宋史》中的《徽宗纪》时,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靖康二年,即公元一一二七年的三月,金军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两宫后妃、皇子帝姬、宗室大臣数千人,都被俘虏后,连同教坊乐工、技艺工匠、以及掠夺的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一起押往金国。 十六岁的柔福帝姬尚未出嫁,也被驱赶上了北去的路途,后来终于抵达了金国都城上京(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 俗话说:宁做太平狗,不做难世人。即便你是贵为金枝玉叶的皇家帝姬,一旦在难世被敌人俘虏,那余生的日子就暗无天日,比平民百姓还要遭受更多的欺辱和苦难了。 在北去的路上,柔福帝姬就多次遭受凌辱。到了上京之后,柔福帝姬先是以侍女身份服侍金太宗,不被宠幸,就被发配到浣衣院,浣衣院也是金国官方的妓院,在里面除从事苦役外,还需要常年服侍金国贵族。后来柔福帝姬又被金国宗室大将完颜宗贤看中,然而完颜宗贤也仅仅是把柔福帝姬看成泄欲的工具,不过他在厌倦柔福帝姬之后,选了一个叫徐还的男人,将柔福帝姬嫁了给他。 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十一月,担任朝散郎、蕲州(今湖北蕲春)知州的甄采在围剿土匪刘忠时,俘虏了一名女子,她自称是王贵妃的小女儿柔福帝姬。甄采不敢怠慢,连忙通过韩世清向南宋朝廷报告这个消息。 于是,赵构派心腹太监冯益、宗室女眷吴心儿前去验视。太监冯益是赵构为康王时的内侍,在之前曾经在柔福生母王贵妃的宫中听差,所以对柔福帝姬还有些印象。 冯益、吴心儿见到柔福帝姬后,感觉她的模样与记忆中的柔福帝姬非常相似,冯益就询问了一些宋宫的陈年旧事,柔福帝姬都能答上来。 吴心儿检查柔福帝姬身体的时候,发现柔福帝姬有一双大脚,这与以前精心缠裹过的纤足很不一样,就问她这是怎么回事? 柔福帝姬哭着说道:"金人驱逐如牛羊,曾赤脚步行万里路,怎能保持原样?"这二人听完,也是垂泪不止。 于是,二人汇报赵构,这是真的柔福帝姬。建炎四年(年)八月,赵构派出了声势浩大的迎接队伍,将这位妹妹迎进了行宫,柔福帝姬在见到赵构之时,竟能呼唤出赵构幼时的小名,二人一起诉说当年汴京宫内的一切事,丝毫没有错误。赵构非常高兴,将她封为福国长公主。 柔福帝姬还年轻,为了她的幸福,赵构亲自选定了永州防御史高世荣,作为柔福帝姬的驸马,选择吉日,下嫁完婚。赵构给了这个妹妹丰厚的嫁妆,总计钱一万八千缗。在此后的十余年间,赵构还赏赐给柔福帝姬大量的金银财物。 靖康耻之中,赵构的生母韦氏作为金朝的俘虏,也被押解至上京浣衣院充作奴婢,遭到凌辱,后来被金宗室大臣完颜宗贤看中,纳为小妾,并且生了二个孩子。也就是说韦氏和柔福帝姬都曾侍奉过完颜宗贤。 托名辛弃疾所著的《窃愤续录》中记载:绍兴年间,宋钦宗被拘押在上京的一个寺庙里,有一天,他偶然看见韦氏和完颜宗贤走在一起,还有一个奴婢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跟随在后面。韦氏和那小孩都穿着胡服,孩子喊韦氏为阿母,这样,宋钦宗就知道韦氏已成为完颜宗贤的小妾了”。 据金国人可恭编的《宋俘记》记载,韦氏曾入“浣衣院”。实际上,北宋的帝姬、王妃、皇妃、侍女等都曾受到金人的凌辱。 据《靖康稗史》记载:金国官方出了一个告示说:允许赵构的母亲韦氏、妻子邢氏和姜氏从良,并且金人还说,韦氏已经再嫁给金国的首领完颜宗贤。 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年),金国在收了宋朝廷大片疆域和大笔金银赔偿、并且去掉了心腹之患岳飞之后,终于答应了两家和议,金国皇帝金熙宗承认了南宋小朝廷的存在,在赵构的争取之下,金熙宗同意放回赵构的生母韦氏、以及送还宋徽宗赵佶、郑皇后等人的尸骨。 韦氏在金国生活了十六年后,宋高宗赵构花费巨大代价,终于将他母亲赎回。韦氏返回南宋后,母子见面,抱头痛哭,随即韦氏被宋高宗封为太后。 在一次聊天中,韦太后听赵构说柔福帝姬早已经回来了,韦太后大吃一惊,连忙说:“这不可能,这位柔福帝姬肯定是假冒的,我本人亲眼看到柔福帝姬死在上京。” 赵构听了很纳闷,柔福帝姬的身份,经赵构本人及宫内老人辨认,货真价实,确凿无疑。 为什么韦太后都没有见过柔福帝姬,就确定柔福帝姬是假的呢?赵构很聪明,很快明白过来,他岂能不知道韦太后在金国的悲惨遭遇啊。 于是,赵构立即下令将柔福帝姬收监审查,大刑一伺候,柔福帝姬哪里受得了这个罪,主审官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想要的口供,迅速把“真情”报告赵构:这个柔福帝姬乃是开封的女尼李静善,李静善是汴京(开封)人,汴京被攻破后,她被乱兵掠往北方。在路上碰巧遇到一个名叫张喜儿的宫女。这宫女曾在王贵妃宫中侍奉过,深知很多宫闱秘事,她还说李静善相貌气质酷似柔福帝姬。李静善就对这个巧合十分动心,不但留心记忆了各种秘事,而且模仿张喜儿所说的公主形态,从此就以"柔福帝姬"自称。 紧接着,一个名叫李楑的宦官,他刚从北方逃回来,自称在五国城见过柔福帝姬,说她嫁给一名叫徐还的金军将领,不久就死掉了,他亲自埋葬的柔福帝姬。 口供有了,人证也有了,于是,可怜的柔福帝姬便被宋高宗赵构下令处决。 驸马高世荣稀里糊涂地和柔福帝姬同床共枕十二年后,柔福帝姬被认定为假公主,他也莫名其妙地成了假驸马,被除去一切驸马待遇,此事成了他一生的笑柄。当时的人讥讽道:"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当初信誓旦旦,指认李静善为柔福帝姬的大宦官冯益,因为办差不力,居然错认公主,被恼怒不已的高宗赵构发配昭州监管。在"假柔福"案发七年后,冯益老死在自己的家中。 紧接着赵构开始处理凡是了解韦氏底细的人,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朝词人、大臣洪皓身陷金国十五年,他归国后,一开始被宋高宗称赞为“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的忠烈之臣,这时却成了一个“造为不根之言,簧鼓众听,几以动摇国是”的罪臣,被流放到岭南,他的两个助手张邵、朱弁也跟着遭殃,遭到秦桧的严厉打压。 《廿二史劄记》记载:跟随韦氏归来的官员白谔,也因“有燮理乖谬语,刺配万安军”。 作为“奉迎扈从礼仪使”赴金与完颜宗贤有过接触的王次翁,一开始,赵构拟诛之,因为王次翁与秦桧交好,是秦桧的狗头军师,在秦桧的力保之下,得以幸免。 这些人之所以获罪,都是知道和韦太后在金国的丑闻有关。 韦太后现在贵为皇太后,肯定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曾经在五国城难以启齿的娼妓生涯,杀人灭口也就在所不惜了。 可怜的柔福公主,成了宋高宗和韦太后掩盖真相的第一个牺牲品。《随园随笔》称“柔福实为公主,韦太后恶其言在虏事,故诛之”,以杀人灭口,死无对证。 其他官员在得到宋高宗和韦太后的修理之后,知道要想活命,只有把韦太后以前的丑事讳莫如深,只字不敢再提。 韦太后毕竟在金国生活了十六年,其遭遇不可能不外传。为了掩饰宫廷丑闻,宋高宗便在韦太后的年龄上做文章,将其虚增十岁。 关于韦太后被俘时的年龄,《开封府状》记载:当时“乔贵妃四十二岁。韦贤妃三十八岁。”而按照《宋史·韦贤妃传》推算,韦太后生于元丰三年(),靖康二年()时已经四十八岁。两份史料中,韦太后的年龄竟相差了十岁之多。 为了掩饰宫廷丑闻,宋高宗还煞有介事地从绍兴十年()开始,每逢韦太后“生辰、至、朔,皆遥行贺礼”(《宋史·韦贤妃传》),并将典礼载入史册,依此表明“韦太后北狩,年近五十,再嫁虏酋,宁有此理?虏酋舍少年帝姬,娶五旬老妇,亦宁出此”,强调韦太后年近五十,早已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是欲盖弥彰,这是越看越像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而韦太后归国后,不但绝口不提自己在金国的遭遇,反而叮嘱宋高宗赵构“两宫给使,宜令通用;不然,则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间言易以入也”。意思是说,我们母子之间要多联系,多通气,不这样,就会有你我之间的生分,就会容易让小人恶语中伤,从中离间。韦太后这番话很奇怪,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光明正大的,怕什么小人恶语中伤啊?这也恰恰印证了韦太后想掩盖什么。 为了保住生身母亲的秘密,宋高宗赵构煞费苦心,不惜以真为假,错杀柔福帝姬,严惩相关知情大臣,修改涉及史料,其用心可谓良苦。 只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民间。宋高宗赵构假作真时真亦假,一个以假为真,一个以真为假,这两个著名案例,到头来,只是增加人们对他自私自利、昏庸无道的骂名。 所以说,遇到事情,不唯上,不唯书,不媚外,实事求是,这才是正确解决问题之道。好友们,您说,对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mt/892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