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1.html 问: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商丘本土的新闻资讯?答: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商丘新闻》即可! 商丘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年7月,有44单浙江的储户,以“阳光贴息存款”形式通过资金中介的推荐,存入到河南睢县信用联社所属西陵信用社的存款、还有省内部分储户的存款约1.1亿元不翼而飞。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睢县合作联社 年1月17日,一浙江储户在《都市快报》上看到一篇《杭州联合银行42名储户存款被盗万元破案后储户已拿回全部本息》的文章后,对存在河南睢县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有点担心。随后就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了查询,结果无法查询到存款信息,于是2月6日部分储户携带“存单”赶到睢县西陵农村信用社,按照“存单”右上角的编码进行查询,出现的结果是元、元、或元不等存额,和“存单”标注的百万以上数额有着天壤之别,随后又按照“存单”账号查询,结果更令人震惊,根本没有这个账号。 年2月11日,睢县信用联社张安中科长给赶到第一批储户,做出了“正月过后给予答复的承诺”,但是正月过后仍未给出明确答复。 2月13日下午15时许,河南省睢县公安局发出了“悬赏通告”:犯罪嫌疑人徐海涛因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被悬赏;徐海涛,原睢县西陵农村信用社主任,是睢县西陵农村信用社储户存款不翼而飞的主要利益相关人之一。 年7月31日储户在西陵信用社办理的储蓄存单 睢县公安局发布的悬赏公告 ⊙“阳光贴息存款”有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贴息”存款的具体流程通常如下:企业要贷款,经过中介就会寻找一些有钱的人或企业(又称银主),把钱存在银行,银行获得了大额存款,就可以向其它用款企业发放贷款了,用款企业会通过中介给银主一定的现金补偿(贴息),增加银主在银行存款的收益;中介也从中得到不菲收益。 一般情况下,“贴息”存款分为“阳光贴息”和“非阳光贴息”,前者的贷款企业符合银行贷款资质,在此情况下,储户的钱还是在个人银行账户上的,后者的贷款企业是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贴息存款在存进银行后,马上就被转到了企业的账户上。这种暗地里的操作,储户往往在把钱存进指定银行的同时,不知不觉“被签署”了转账给陌生企业的单据。 据了解,年7月份,郑州的一位姓冯的资金中介联系到了杭州的资金中介,杭州的资金中介又联系到了绍兴资金中介,中介向当地储户推荐说河南有“阳光贴息存款”,浙江的44单储户就在中介的推荐下,将钱存入到睢县西陵农村信用社,按照存单票面金额从中介处得到了4—6个点不等的利息补贴,期限一年。 事后,浙江储户得知郑州一位姓冯的资金中介从资金使用方,得到了28个点的利息补贴,西陵信用社的一名领导在此操作过程中也得到了万元的好处费。 ⊙无奈储户的期盼 一位姓茹的浙江储户说:我们从2月6日至今先后七次往返于河南睢县与浙江杭州绍兴之间,心力憔悴、每日备受煎熬,虽说是44张存单,却涉及到一百多个家庭。 一位河南的储户说:我们是正常的存储,没有任何贴息。当时之所以存在“西陵”,是相信了“徐主任”的话,他自称下辖六个信用社,吸储任务大,经朋友介绍想让帮一下,因徐主任家也在郑州(东区正方圆酒店对面某小区),又见过几次面所以就相信了他的话。后来听朋友说“西陵信用社”出事了,就急忙去睢县西陵信用社查询,其工作人员看了存单后就告诉我们系统出问题了,查不了。一直到现在信用社也没有个结果。 7月7日,本网先后联系睢县金融办的和主任、县农信社的程主任、农信社办公室、及工作组等单位及负责人,均以“不方便说”“由办公室统一发布”“主任不在”“正在开会”等理由给与回绝。 郑州市某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说。“从目前信息来看基本属于银行内部人员的个人犯罪行为,银行并不存在相应过错,但严格来说,银行可能存在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及职业纪律教育失位的过失,以及内部监管的缺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三条:人民法院在受理存单纠纷案件后,如现犯罪线索,应将犯罪线索及时书面告知公安或检察机关。如案件当事人因伪造、变造、虚开存单或涉嫌诈骗,有关国家机关已立案侦查,存单纠纷案件确须待刑事案件结案后才能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审理。建议“存单”持有人适时走法律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农信社近年事件频发 《淇县农信社频发冒名贷款监管形同虚设》《方城县一家人被冒名担保信用社表态仍未消除记录》《河南省西平县一个信贷员冒名顶替骗贷款10多万元潜逃五年终落网》《信阳潢川一农民被冒名贷款8万元涉事信用社员工已离职》《她替谁背上贷款“黑锅”?》《冒名贷款真相大白违规》《睢县农信社贷款过程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等一篇篇的报道文章,从不同侧面折射出河南省基层农村信用社放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金融部门一面旗帜的农村信用联社,理应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方面服务地方经济,方便群众生活,决不能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再次发生。 新闻来源:法治中国 别急着走,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就赞一下吧↓↓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y/869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