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

  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用严刑峻法,消除异己。因此,她手下的一些酷吏,便借机想方设法诬陷自己的政敌,并绞尽脑汁制造酷刑逼供。朝廷上下,笼罩着高压的恐怖气氛。

  武则天的两名大臣周兴和来俊臣,是当时有名的酷吏,成千上万的人冤死在他们手下。有一次,周兴被人密告伙同丘神绩谋反。武则天便派来俊臣去审理这宗案件,并且定下期限审出结果。来俊臣和周兴平时关系不错,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计。

  一天,来俊臣故意请来周兴,两人饮酒聊天。来俊臣装出满脸愁容,对周兴说:“唉!最近审问犯人老是没有结果,请教老兄,不知可有什么新绝招?”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说:“我最近才发明一种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个大瓮,四周堆满烧红的炭火,再把犯人放进去。再顽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这个滋味。”

  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抬来一个大瓮,照着刚才周兴所说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烧得通红。来俊臣突然站起来,把脸一沉,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皇上命我来审问你,如果你不老老实实供认的话,那我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了惊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只好俯首认罪。

2.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

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

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不但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就连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原文:先秦·韩非的《韩非子·五蠹(d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揠苗助长

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回家还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原文: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人们称它为狙公。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一听,早上的栗子又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原文:《庄子·齐物论》: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5.江郎才尽

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6.临危不惧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匡城即今天的睢县

7.葛伯仇饷

上古时候,宁陵(地名)叫葛,此地名源于一种植物名——葛。”《史记·殷本纪》:“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孟子·腾文公》:“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予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以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9.羿射九日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又云羿所封之所。”

羿也叫后羿,是上古时候天帝身边擅长射箭的神人。据《淮南子·本经训》载,唐尧时代,十个太阳各自乘着乌鸦偷偷飞上天空,宇宙顿然变成了大火笼,禾苗干枯了,土地烤焦了,眼看人们都要热死,渴死了。

唐尧向天祷告,请求救助。天帝马上派羿见唐尧,领命射日。羿拿出弓箭,嗖的一声向天空中的太阳射去,一阵巨响之后,只见一团火球剧烈爆炸,应声掉下只三足乌鸦,身上还插着后羿的神箭,抬头再看天上,果然少了一个太阳。后羿又一鼓作气射下了八个太阳,天气便很快凉爽了。

唐尧想起太阳对人类应该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如果全射下来,大地就会失去温暖和光明。他急忙按住后羿的箭袋,劝羿手下留情,于是羿使停止了射日。现在这太阳就是当时十个太阳中的唯一幸存者。

“羿射九日”为民除害,这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在民间流传,后来逐渐成了历史典故。

10.解网施仁

据《史记·殷本记》记载:商汤有次外出,在野外见一人正在张网捕鸟。那人将网四面张开,并祷告说:“从天下四方飞来的鸟,全都钻入我的鸟网吧!”

于是商汤让侍从解开其中三面网,只存一面,并命那人改变祈祷内容说:“想要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右飞的,就往右飞;想高飞的,就高飞;想向下飞的,就向下飞;不听劝告的,就进入我的网。”

汉江以南的列国诸侯听到这件事后说:“成汤的道德修养已达到了极点,竟能将恩德推广的禽兽身上,真是仁德之君!”一时,诸侯国纷纷叛夏归商,竟多达36个。

商汤解网施仁,恩及禽兽,深得民心,被视为仁德之君。所以11战而灭夏。说明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解网施仁这一故事,后来又演变为“网开三面”和“网开一面”两个成语。

11.于思于思

据《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公元前年春,郑国公子归生按照楚国的命令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军抵御,两军在大棘(今柘城县西北)对垒。战前,华元命人杀羊犒赏将士,但为华元赶车的羊斟却没有分到,羊斟总是耿耿与怀,自言自语地说:“前天杀羊,你华元作主。今天赶车打仗,可该我做主了。”他竟在紧急关头把车赶进了郑军的队伍,因而华元被俘。宋军失去了主帅,阵脚大乱,败的很惨,副帅乐吕阵亡。

战后,宋国用战车一百辆战车和四百匹毛色漂亮的好马向郑国赎回华元。可巧,马车刚送去一半,华元又逃了回来。

不久,华元主持筑城墙,民工见华元走来,齐声喝道:“瞪着眼珠,挺起肚皮,还是挺神气,于思于思,丢盔弃甲逃回来。”“于思于思”,这是民工们讥笑华元的用语,后来人们用以形容胡须又多又长的样子。

12.涸辙之鲋

庄子家里很穷,有一次,他向防治黄河的“监河侯”(管理黄河的管员)借粮。这位朋友不愿意借给他,但装作很慷慨的样子说:“请你先克服几日,容我收了赋税,我借给你三百金。”

庄子非常生气,回敬说:“我到这里来的时候,听见辙沟里一条鲋鱼轻声呼救,它说‘我快要干死了,你能不能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命!’我说:‘当然可以,我正要到南方见吴、越国王,那里水很多,我把长江的水都引来给你,你说好吗?’鲋鱼说:‘我只求一升半斗水,以解燃眉之急,你这样耍笑我,岂不是要我早进干鱼店吗!’”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外物》。比喻极度穷困,急待救济的人希望得到最实际的帮助,而不是空头许诺。

13.望洋兴叹

《庄子·秋水》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秋天,暴雨连绵,坑满河平,黄河变得宽阔许多。黄河神河伯沾沾自喜,自以为天下老子第一。他顺流到了北海,只见白浪连天,哪里望的见岸边?他抬头向北海神海若叹道:“唉,我过去自以为了不起,今天看到你这北海如此宽广难穷,才知道自己的骄傲毫无根据,我将永远被大方之家见笑了!”

海若对河伯说:“井蛙不可能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夏虫也不会明白白冰是怎么回事,只是因为受到的环境和时令的限制啊!天下没有比海水更多的,无数河流的水日夜不停向海里流来,海水却不增加,海水不断向无数条河流输送,却也不见减少。但是我从来没有因此而自大过,因为我知道自己不过是宇宙间小小的部分罢了。”

这段故事产生了下面的一些成语,一、望洋兴叹。形容无能为力,怅惘无奈的样子。二、北海难穷。形容志向远大,胸怀宽阔,难于估量。三、大方之家。习惯上用做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尊称。四、见笑大方或贻笑大方。表示学识浅陋,被内行人笑话。五、河伯见海若。比喻无名小卒不敢和高明的大人物比拟。

14.庄周畏牺

据《庄子·列御寇》记载,周显王三十年(前年),楚威王听说庄周特别有才干,就派使臣携带厚币去请庄周当宰相。庄周不愿受封建礼制的约束,决心终身不做官宦。他笑着对使臣说:“千金可谓重利,卿相堪称尊位。但是,你见过祭祀时被宰杀的牺牛吗?用好草精料喂养几年,又给它披上绣花的绸缎,最后还是要牵到庙里去宰杀,你还是赶快回去吧,别用高官厚禄玷污了我的名声。”

楚威王以为庄周嫌俸禄不高,让使臣许以楚国大臣俸禄的总和,再一次去见庄周。这时,庄周正在濮水边钓鱼,漫不经心地听使臣说了半天,耐住性子回答说:“我听说楚国有一个神龟,大概已经死去两千年了,而楚王还把它珍藏在祖庙。请你说一说,乌龟是这样好呢,还是活在泥里好?”使臣说:“当然是活在泥里好。”庄周乐呵呵地说:“你说对了,还是请你回去吧,你转告威王,我愿做一个活在泥里的乌龟。”

这是庄周用牺牛、乌龟作比喻,拒绝他人许于高官厚禄的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庄周畏牺”。

15.庄周梦蝶

据《庄子·齐物论》记载,庄周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蝴蝶,在万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因为他平时所追求的就是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时觉得舒坦极了。他突然醒来,感到非常奇怪,心想,是我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呢?

庄周梦蝶的故事后来变成了一个历史典故,比喻人生的虚幻。

16.庄子鼓盆

据《庄子·至乐》记载:庄子的老伴死了,他的至交好友惠施前来吊唁,并向庄子表示慰问。他刚一进门,只见庄子坐在院子里,两腿叉开,手里敲着瓦盆,嘴里哼着小曲。惠施觉得庄子不近人情,就埋怨他说:“尊兄年事已高,不哭就算了。你却敲着盆子唱歌,不太过分了吗?”

庄子听了,自己也觉得可笑,漫不经心地说:“世界上本来什么都没有,她也无所谓生。不仅无生,而且无形;不仅无形,而且无气。人死是自然现象,这是每个人的归宿。谁能不走这条路呢?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她,现在还是没有她,这是客观规律,我还跟着死人大哭,那倒是不合情理了。”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一示旷达,表达了庄子虚无的生死观。

17.梁上君子

永城的太丘,东汉时为太丘县。据《后汉书.陈实传》记载,汉桓帝时,陈实任太丘县令。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溜进了陈实的家里,躲在房梁上,被陈实发现了。他没有喊叫,装着没有看见一样。他穿好衣服后,就把儿孙们叫醒来到自己住的房间里。非常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长大了一定要爱惜名声,努力向上,从严要求自己,不能做那些损害别人的事。有些人原来并不坏,而是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坏习惯,又不及时改正,慢慢地变坏了的。这些人如果严格要求自己,也可以做君子的。”

陈实说到这里,马上用手指向房梁上边说:“你们看,梁上的那位君子堕落到了这般地步,是慢慢地变成的啊!”

躲在梁上的小偷听到后,又惭愧,又惊慌,连忙从房梁上跳下来,向陈实磕头认罪。陈实的儿孙们要找绳索捆绑小偷,但被他制止了。陈实见小偷苦苦求铙,便说:“看你这个样子,并不像个坏人,你大概是因为生活上贫困,才不得不这样做的吧?”

说完,让家人取出两匹绸缎送给小偷,劝他改邪归正。

小偷痛哭流涕,感恩不尽地一再表示今后决不当小偷了,要重新做人。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梁上君子”这句成语。“梁”是房梁,“君子”是古代对有教养的读书人的称呼,用在这里含有幽默的意思。“梁上君子”被用作小偷、窃贼的代称。后来“梁上君子”还用来比喻那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脱离实际的人。

原文是: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似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

18.尔虞我诈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向宋国借路。

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必定会触怒宋国,说不定因此而被杀死。但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杀死,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

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xi)托付给庄王,然后出发。

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因没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待。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杀掉!”

宋文公同意华元的看法,下令将申舟杀了。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听到后气得鞋子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时间挂,就下令讨伐宋国。

但是,宋国虽然是个小国,要攻灭它也并不容易。庄王从公元前年秋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庄王的锐气大大低落,决定解围回国。

申舟的儿子申犀得知后,在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当时明知要死,可是不敢违抗您的命令。现在,您倒丢开从前说的话了。”

庄王听了,无法回答。这时,在边上为庄王驾车的大夫申叔时献计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并加以实施。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投降。

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压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

子反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然后再禀告庄王。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

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是多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y/848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