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水/秦朔朋友圈:qspyq

在北京皮村居住并在富豪家做育儿嫂的范雨素写的同名文章《我是范雨素》火了。不少媒体人觉得震惊,表示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的、土里长出的、新鲜有机蔬菜味的文字了。她俨然已经是最接地气的土壤长的自然之花了,没有被互联网这类化学药剂污染过。

她是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楚地真是神奇,诗人余秀华也是湖北人。从她12岁开始就当乡村民办老师,到20岁只身去北京闯荡,可以看到她一直是很有想法的人,从小过惯精神生活的人。所以,早在年3月29日,她就能说出,“人与人就是握个手交往”,不是农民工就好像要低一些,艺术家就高一些,这些称呼都该是中性词,人们认为有什么是“高高在上”的本就是落后思想,追求平等是每个人应该致力于去努力的。

我不认为她生存得很悲惨,比她悲惨的人太多了,比她会奋斗搏命的人就更多。我喜欢她说平等,她说会继续靠苦力谋生,她能继续呼喊平等,我觉得这才是我欣赏她的地方。

人火了,贬褒的评论都会出来。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就是这样摇摆不定,刷屏之后,总有反转已成为惯例,任何声音的出现都不必讶异。本来,所有的人群,在这个年代都可以发出声音,也算是一种类似平等的氛围。

虽说,教科书上能找到一个人或一个事物能火的七个要素:社会货币、扳机、情感、公共性、实用性和故事。但是按照这七个要素去凑做一个火的人或事物,似乎总不会太令人满意。我们总是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安排的。

人民日报说,范雨素是以文学为武器对抗生存的荒芜;《活捉一只劳动人民,炖上二两鸡汤》,说“中国有热衷民间采风和民间挖掘的传统……出于一种制造底层鸡汤的需求,我们制造出了范雨素。”

然而我读不出什么鸡汤的含义。我倒是想到了一只海鸥。

海边有个喜欢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上去,跟鸥鸟玩耍,鸥鸟来玩的有成百只以上。他父亲说:“我听说鸥鸟都爱跟你游玩,你抓一只来,我玩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鸥鸟都在空中飞翔而不下来了,再也不跟他玩耍了。

这是《列子?黄帝》里的故事。这个典故被后来的诗人反复用着。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薛素素《独斟》:“独自看鸥鸟,悠然无是非。”

网络本就是非之地。大热大红能转化成经济、文化、历史价值吗?范雨素心里的那只海鸥也在空中盘旋了吧。她原有一个自洽的生活方式,劳动并写作。如今就算一直写作、出版,走文化路线,又能如何呢?她没了自然的文学生成机制。有媒体同行说,范雨素自己内心挺强大的,希望她能扛过这一轮过度开采。据说,她现在已经躲在深山古庙,躲避出版社和媒体的堵截,她称自己有社交恐惧和文明恐惧。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充满企图心的移动互联网中。越是相信知识和资讯情报力量的人,越怕脱离了组织。这个地方,爱憎分明,摇摆不定,情绪化,功利化,所有主流人物削尖了脑袋推演自己的核心优势,企图使旁人心悦诚服。在商业战场上,交易成本要变少,必须这样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然而,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复杂人,在转变成以假设为前提的经济人过程中,我们充满不确定性,并且要付出成本和代价。

我们一面是全民娱乐的社会,一面是全民奋斗创业创新的社会,我们在极端的混合泥潭里,不可自拔。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列子的寓言故事是有和解能力的。

首先要讲的一个故事是梁鸯养野禽兽。

梁鸯是周宣王时负责饲养禽兽官吏手下的仆役。他养的无论是猛虎饿狼、大雕鱼鹰都非常柔顺,它们成群结队,彼此也不相互伤害。周宣王担心梁鸯的技术会失传,就让毛丘园向他学习。梁鸯说,有血气的动物的本性,就是顺着它就高兴,逆着它就发怒。高兴之后常是愤怒,愤怒之后常是高兴,所以我既不顺从它也不违逆它,所以鸟兽待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同类,在我的庭院里,它们不思念原来的森林和水泽,也不向往深山和幽谷。

注意,高兴和愤怒,都是情绪,按照中医的理论,喜伤心,怒伤肝。不用为范雨素所代表的文学复兴而高兴,也不必为范雨素变成底层人物的励志鸡汤故事而愤怒。媒体的特性必须要具有一手的发现,它有注意力分配极端不均的天性,而且这也并不是它自己能够自控的,通常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已经成为被“锁定”的人或事,每个人都有理解他们的方式和所代表的思潮。

另一个故事是商丘开。范子华是一个没有官职但受国君宠爱的人,他蓄养了很多侠客。禾生和子伯是范家两个尊贵的侠客。他们有一次外出游玩时,住在荒郊野外的老农商丘开家里。半夜,他们在屋里讨论范子华的名声和势力,说他能“使活着的人死去,使该死的人活下来,使富有的人贫穷,使贫穷的人富有”。

老农商丘开本一直为饥寒所迫,他借了粮食挑了畚箕,也想来当范子华的门徒。以往,来范家的都是世家大族,所以侠客们都瞧不起商丘开,不停戏弄、侮辱、欺骗他甚至打骂他。等到侠客们都疲惫了,商丘开却丝毫没有不高兴的样子。有人说“能从高台上跳下去,奖赏一百金”,商丘开信以为真,就首先跳了下去,像一只飞鸟一样,飘扬到地上,毫发无伤。有人说“水里有宝珠,游下去可以摸到”,商丘开又信了,跳下水,还真的摸到了宝珠。范子华开始看上了他,让他食肉穿绸。

不久后,范家仓库发生火灾,子华说“你们有能钻进火中取出绸缎的,根据取出的多少赏赐你们。”商丘开进出大火几次,没有被烧伤也没有烟尘污面。侠客们都以为他有法术,对他另眼相看,虚心求教。商丘开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如果硬要说有那么一回事,那可能是因为我真诚地相信两位曾经住在我家的侠客谈论子华的“使活着的人死去,使该死的人活下来,使富有的人贫穷,使贫穷的人富有”。他说他深信不疑,只怕自己诚心不够,行动不快,并不知道自己身体在哪里,环境的利害在什么地方,只是专心一意,任何外物不能改变诚心。他说,现在知道这都是欺骗,心中开始充满怀疑和猜测,面对自己做过的那些火里来水里去的事,已经觉得心中恐惧,身体发抖了。

在这个信息对称的年代,我们要做的何尝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姿态。有原则,有底线,不动摇。列子,一直强调的是“重外者拙内”,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心理素质一定很拙劣。而相反,对外在丝毫不看重的人,就能真正做自己。愿列子保佑范雨素。在现在梦想泛滥的年代,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是外部条件不断驱使的。人的内心供养着自己的精神反而有点茫然。愿她当个这个时代的精神人物吧。

为什么范雨素的文字是这样的,因为她本身就是这样的。别人学不来,也不能给人以什么郑重的启发。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故事,听听就行,不用刻意得出什么道理,虽然每个媒体和读者都有自己的用意,每个人都要取一瓢饮。我们身在偏爱的年代,我们还怎么去苛求不事雕琢和复归真朴?人世间没有一天不纷繁复杂,并不是只有我们面对无穷事务。

假设范雨素真的成了一个著名作家和内容付费时代的文学网红,她会成为一个中产者,有房有车有版税,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是不是就是个人命运改变了?这个时代就都有“中国梦”了?有朋友说,我们现在还是有一种工人阶级宣传队的粗暴营销文化,只争朝夕,快速变现,这样真的好吗?

外物不平等所造成的阶层固化,一个两个人靠传奇故事冲破并没有什么意义,除去这个物质丰裕年代所呈现的表象,每个人都要面临自己内心的精神枯竭。内容时代,我们知道,再有才华的人,都会有一种空乏耗尽的感觉。不如成为一个历史中的经典,不必非要出书立说,虽然在这个商品高度发达,精神物化的年代,这样很难做到。我想到一个老人,与南怀瑾齐名的爱新觉罗氏·毓鋆(—),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生机,最后烧了所有的著作,不留任何东西。

希望,列子(或黄帝)能够保佑范雨素。“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列子·黄帝》,解释为:云雾不能妨碍视觉,雷霆不能捣乱听觉,美丑不能干扰心情,山谷不能阻挡脚步,一切都凭精神运行而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秦朔朋友圈

商务合作|请联系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y/848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