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15日电(记者罗辉、林嵬、甘泉)商丘——全国20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曾经“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支烟”一度是商丘领导干部给人的印象。近年来伴随产业转移浪潮,商丘抓住机遇,一个传统农区正加快向新兴工业区华丽嬗变。 ——围绕一个“聚”字做工业文章,商丘产业集聚区走出一条主导产业清晰、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短短数年,这里的工业筋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开始显露峥嵘。 “中央电视台每晚《天气预报》城市广告中,化肥品牌占了一半;而这些上榜品牌中,又半数生产在宁陵。”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颇为自豪。在宁陵产业聚集区,集聚了史丹利、拉多美、嘉施利等19家复合肥企业,形成万吨设计产能。宁陵县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之一。 走进宁陵县产业集聚区,生产化肥的工业高塔林立,厂房内机器轰鸣。为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宁陵县构建物流配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投融资平台“四大体系”。20多家物流配送公司日均复合肥运输量约2万吨。7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科研提供强大支撑。 宁陵产业集聚区是商丘工业跨越发展一个缩影。传统农区的工业嬗变无疑是一个既艰难又需要智慧的过程。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首先要顺势而为,才能把握住后发优势。近年来区域经济机遇起飞两个最大的“风口”:一个是产业转移;一个是工业集聚。商丘显然没有放过这两个机会。 ——产业转移风口,“聚”四海来商 早在年,商丘就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为了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商丘提出了“东张西望”对外开放战略。向东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向西融入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一大批产业转移项目落户商丘,为商丘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年,睢县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被称为“候鸟经济”的制鞋产业,在福建、广东、重庆、成都、河北等地形成了全国五大制鞋产业基地,唯独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腹地,没有成型的鞋业生产基地,留下一个发展区域的空白。睢县县长吴海燕说,正是抓住这样一个机遇,睢县领导干部到晋江、到泉州大力招商。不到五年时间,睢县制鞋产业从无到有。如今睢县产业集聚区内集中了安踏、adidas等60多家制鞋企业,吸纳了4万多人就业,一座“中原鞋都”悄然崛起。 仅年,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亿元,并完成工业项目投资亿元,同比增长40%。新开工建设项目个,新建成投产项目个。各地因地制宜,引进了o运动鞋、赛琪服饰、拉多美复合肥、英泰冷藏车、杰工新能源电动轿车、奥神面业等一批新的行业知名品牌企业,增强主导产业的集聚效应和竞争力。 ——主导产业鲜明,“聚”集群效应 在柘城县,金刚石微粉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的70%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金刚石微粉生产基地。柘城县委书记梁辉说,柘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不搞“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主导产业鲜明,发挥出真正的集聚效应。通过让产业集群具备的资源共享、竞争合作、链条完整三大优势得到体现,从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根植性。 目前,商丘市10个产业集聚区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民权县制冷产业冷藏保温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冰箱冰柜总产能达万台,“中国冷谷”初具规模;虞城县被授予“中国钢卷尺城”,产量超过国内市场的85%,成为全国最大的钢卷尺生产加工基地;世界第一缝纫线落户夏邑,成为河南省纺纱规模生产能力最大的一个县…… 随着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日益突出,综合带动效应持续增强。今年前10个月,商丘市1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1.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2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5.2%。 如今日益强健起来工业体系,成为商丘市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和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主要支撑。商丘市委书记魏小东说:“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道路,还需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商丘将继续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着力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增强创新能力,为商丘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编辑:小丘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商丘日报,商丘权威媒体 ID:shangqiuribaoshe 北京白癜风医院可以治疗吗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y/822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