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桐山(龙岫烟云寺)遗址

商丘是中国旅游发源地,这一观点也得到世界旅游组织的确认。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执行主席弗雷德里克·皮埃尔曾题词“ShangQiuisdefinitelythebirthplaceoftourism(商丘确实是旅游的发源地)”。

商丘旅游起源之早,不仅源于商先公王亥带着团队赶着牛车外出经商出游,更重要的是这里自古天然旅游资源丰富:首先,远古时即为“水乡泽国”,古黄河从境内流经,洪水泛滥形成孟渚泽、蒙泽、空桐泽等自然景观,大禹在此治水筑堤,少康居此用甘冽之泉发明秫酒,商汤居此兴兵建国,宋昭公去孟渚泽打猎,宋景公游空桐泽赏景,李白、杜甫、高适等在此狩猎。其次,远古时即山丘岗岭连绵,夏朝就有芒砀山、空桐山、恒山、商之丘等,可以登高望远,欣赏旖旎美景。再者,亭苑兴建不断,“七台八景”宜人。夏商周时就有阏伯台、酂台、魏堌堆、空桐亭(桐宫)、文雅台等,至西汉梁国大建三百里梁园,其水上景点雁池、鹤州、凫岛当在孟渚、空桐泽、蒙泽间,皇家园林引无数文人雅士竞折腰,司马相如、枚乘等在此流连忘返。

在西汉梁园之前的先秦时期,一个国邑内具备水、山、亭,并让王侯公贵、黎民百姓争相前去游览的,在商丘境内恐怕非空桐邑莫属了。这里有大面积的空桐泽,有高耸的空桐山,还有桐亭建筑群,为当时的旅游胜地。然而悠悠经年,山形不再,古泽亭宫也如一衰烟雨飘逝,唯有书中的往事诉说着这个古老国邑的厚重。

宋景公游于空泽卒桐引大尹乱政

5万年以前,商丘境内多低洼沼泽水域。在漫长岁月中,经西来古黄河挟带泥沙的填充,至1.5万年前后,渐渐形成孟渚泽、蒙泽、空桐泽等水系。约在年前后,先民们陆续定居于古泽边,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古泽周边现存的几十处上古先民遗址,满载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乃至秦汉时不间断的文化内涵,充分证明了古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之水。

空桐泽是上古时形成的古泽之一。《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水、汳水、获水”载:“获水又东南经空桐泽北。泽在虞城东南,上有空桐亭。”《水经注疏》郭守敬按:“《左传》称空泽,《续汉志》:虞有空桐地,因泽在空桐,亦名空桐泽。”可见空桐泽在虞城旧城李庄东南,上建有桐亭、连中馆等宫殿建筑群供休憩揽胜。空桐泽东有空桐山,西有蒙泽,西北有古虞国都城以及孟渚泽,河湖相连、水草丰茂,无数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是游览狩猎的绝好去处。

正因美景如画,历代王侯贵族多到空桐泽游玩。可是到了春秋时,宋景公在此游览,却出了事。《左传·哀公二十六年》记载:“冬十月,公游于空泽。辛巳,卒于连中。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年版《虞城县志·大事记》载:“周元王七年(公元前年)十月,宋景公游空泽(亦名空桐泽,今三庄、稍岗、李老家一带),卒于泽后连中馆。”宋景公,就是《史记》《吕氏春秋》中所载以三句善言延寿21年的国君,此事即“荧惑守心”。到了公元前年的冬天,宋景公到空桐泽游玩,死在空桐邑的连中馆行宫中。按常理说,国君去世,按礼制发丧并立新君即可。然而,这次却不是如此,由“大尹乱政”引发“三族共政”,改变了宋国旧有的政权体制。景公死后,大尹秘不发丧,调动空桐邑的士兵千人,把景公的尸体从空桐运回宋都内宫沃宫,谎称景公有疾。这大尹是谁?竟然敢如此胆大妄为。此大尹原本宋景公一佞臣而已,但平时却跋扈专权。这次他之所以秘不发丧,是想按自己的意愿立宋国国君,从而继续控制宋国国政。

原来,宋景公没有儿子,就将侄儿公孙周的儿子得和启收养在宫中,但没有确定谁是继承人。当时,宋国大权为三族六卿所掌握。三族是皇族、乐族、灵族。六卿也是皇族的皇缓做右师,皇非我做大司马,皇怀做司徒;灵族的灵不缓做左师;乐族的乐茂做司城,乐失钮做大司寇。三族六卿虽然共同听取政事,但必须通过大尹传达。而大尹对宋景公经常不上达一些事情,对三族六卿往往把自己的意愿说成是宋景公的旨意。朝野都憎恶大尹。景公去世自桐归宋宫后,大尹派人召来六卿,说景公请他们商量政事。六卿来到宫中,大尹再次假借宋景公之命说景公生了重病,让他代表国君与六卿盟誓,在武士的威逼下,六卿来到宋景公平时退朝休息,称作“少寝”的宫室内设盟,发誓不做与公室不利之事。盟誓之后,大尹才告诉六卿,说景公已死,死前立启做新君,并已将宋景公的棺材移到祖庙。

大尹的独裁专横引起三族六卿和宋人的不满。于是,六卿在唐盂(今睢县西北)授命把武装发给部下,在国内巡行宣布说:“大尹蛊惑国君,欺压公室,亲附我们就是救援国君。”大尹也巡行宣布说:“戴氏、皇氏打算对公室不利,亲附我的,不要担心不发财。”由于百姓都亲附六卿三族,大尹和启抵抗不住皇非我、乐茂的率军攻打,逃到楚国。宋国就立得为国君,是为宋昭公。此间,得还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乌鸦栖息在启身上,“咮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宋昭公即位后,三族六卿盟誓说:“三族共政,勿相害也。”昭公在位47年卒。

先秦时期空桐山梁孝王时栖龙岫

空桐邑不但有空泽、桐亭、连中馆,还有空桐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虞城县条载:“空桐山:《寰宇记》:‘在县东三十里。’(与桐亭、空泽和连中馆)俱在虞城境内。”即空桐山在虞城旧城李庄东30里处。清代学者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十一云:“《元和郡县志》及《路史》谓‘虞城南五里有桐亭’,与《寰宇记》所言‘虞城东三十里’是‘空桐’有异,故《汉志》分为二地。”即说空桐亭与空桐山分别在两处:县南是桐亭,县东是空桐山。

空桐山既然为一座山,那么也应该在如今的商丘大地上留下痕迹。笔者按照史料所载的方位,在百度地图上用测距工具从旧城李庄向东标示30里,到了虞城县乔集乡境内。之后,笔者驱车赶到乔集乡调查,问一些民众当地周边是否有空桐山,他们都摇头。正在失望之际,有两位老者告诉笔者,在六庄小学院内有一个高大的土台原建有龙啸烟云寺,是否你找的空桐山呢?笔者欣喜之余想,这空桐山是否也如睢县的恒山一样,是座大土山呢?于是翻阅手边的清光绪二十一年《虞城县志》,在“古迹”中的虞城八景“龙岫烟云”条下赫然记载:“即兔园中之栖龙岫也。在县东三十里。每见烟云缭绕,如龙隐现其中。今之龙啸固寺,乃其故址。”其距离正与空桐山居古虞城东30里相对应。

随后,笔者赴乔集乡六庄小学实地考察。走进学校,看到前后三排教室建在一座高1米多的宽阔土台上。据该校教师杨功利、徐玉龙介绍,此高台原是一座高大突兀、景色秀丽的土山,当地人也称为龙啸堌堆,台上所建寺院在“破四旧”时被拆除,土台也因村民拉土盖房被平低,前几年还有外地的道人来台前烧香。杨功利还带领笔者察看了裸露于土台上的古庙砖及残存的碑碣等。通过耳闻目睹,笔者认为:龙啸烟云寺高土台,在先秦时期即为高十数米的大土山空桐山,至西汉梁孝王时将其纳入梁园景观之中,又为其改了一个雅名叫栖龙岫,北宋元丰年间在台上建玉皇庙,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龙啸烟云寺。因年代久远,后人渐渐地将空桐山原名遗忘,只记住孝王所改之名和寺名,也就只知有寺而不知有山了。今乔集乡有烟云寺经济开发区位于古台西南隅。

栖龙岫,为西汉梁国三百里梁园美景之一。《西京杂记》记载:“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三辅黄图》云:“梁孝王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此假山之始。”《说文》:“岫,山穴也。”《尔雅》:“山有穴曰岫。”说明山上有洞穴,刘咸诗《虞城咏古》可印证:“商均封国古虞城,尘迹荒凉草树平。龙岫云深猿洞湿,兔园风冷雁池清。”名载史册的栖龙岫居于虞城最东北部,距睢阳古城45公里,由此印证了古梁园的范围之广。

栖龙岫又有龙啸固、龙谯固等别称。龙啸固原是虞城古迹三岗十八堌之一,因其巍峨陡峭,积石成峰,烟云缭绕,如龙显形长啸著称,故“龙啸烟云”又被誉为“虞城八景”之最(《花木兰故里虞城·古遗址》)。《水经注》获水条下载:“获水又东南经空桐泽北。获水又东经龙谯固。”获水即是流经虞城的古汴水,金元时故道为黄河所夺。明代教育家张嵩有诗《龙岫烟云》:“兔园龙岫孝王台,石蹬荒凉尽绿苔。惟有烟云旧时物,朝朝暮暮去还来。”柳泽亦吟:“乘闲龙岫一登临,漠漠烟云霁复阴。初见浮空迎瑞日,还看苏旱沛甘霖。”诗人范良彦又吟:“暇日登临倚杖从,翠微深处隐高峰。烟光自绕梁王苑,灵气犹传舜子封。断壑千层垂薜荔,长河一曲浸芙蓉。圣朝蒿目思霖雨,肯使荒山有蜇龙。”古诗在赞美栖龙岫高大古老的同时,又勾勒出烟雾缥缈花木掩映的龙啸烟云画图,令人神驰。

周灭商桐人外迁成桐氏空桐诸姓

空桐氏,是殷商始祖契的子孙,殷商时分封于今虞城县境内。武王伐纣灭商后,桐人分迁各地。桐人有一部分南逃至安徽桐城,另建桐国,立国于淮夷和群舒之间以求庇护。到春秋时,桐国成为楚国的附庸。曾在吴国的支持下,于公元前年“桐叛楚”,后便为楚所灭。而安徽广德县有桐水,或因楚灭桐后,部分桐人渡江南避于此,成为吴国臣民,故为楚国所争夺。至于浙江有明置桐乡县,又有桐庐县,盖因桐人于越王勾践灭吴时由桐水南迁于此而得名。又有桐人西迁六盘山(《殷商遗民空桐氏西迁六盘山地区小考》)。

空桐邑之后,以国为姓,形成空桐氏、空同氏、空侗氏、空相氏、空侯氏、桐氏、桐门氏、桐里氏、侗氏、同氏、垌氏、洞氏、空氏、涳氏、同官氏、同罗氏、同归氏等诸姓。(文/图马学庆)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融易商丘原创新闻欢迎各







































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
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y/807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