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那些特征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711/4424437.html

沿着一条笔直平坦、两侧开满油葵花的水泥路,7月24日,记者走进睢阳区坞墙镇大郭庄村。在两边葱绿的秋庄稼映衬下,一朵朵金黄色的油葵花迎风而立,真是乡间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条路,曾经是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现如今,已经成了一条“网红路”。前一阵子,坞墙镇党委书记谢时冰亲自代言,将这道风景照片做了抖音发到网上,瞬间吸粉数千人,周边很多群众到这里打卡。

工人将从自动收蛋机上收来的鸡蛋转运至孵化车间。然而,就在几年前,想去一趟大郭庄并不容易,因为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而且窄到几乎淹没在庄稼里。从坞墙镇区到村里去,要转十几个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镇干部下乡过来时甚至闹过迷路的笑话。其实,笑过很心酸。”大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恩可说,“遇到下雨天,你骑着自行车来,估计得扛着自行车走。”道路不通、交通闭塞,严重影响了大郭庄群众的生产生活。年大郭庄被识别为贫困村,全村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中有人是贫困人口。要想富,先修路,大郭庄的改变就是从修路开始。年,从国道、省道直达大郭庄的水泥路贯通,过去从镇政府到大郭庄要四十多分钟,现在十几分钟就到了。不仅如此,村里还规划建设了五纵六横的村内道路,道路硬化、污水管网、路灯照明、绿化美化齐头并进,昔日脏乱差的大郭庄旧貌换新颜。大郭庄原有5个自然村,大量人员外出打工导致村庄空心、分散。大郭庄抢抓全区开展土地增减挂钩机遇,将5个自然村合并成两个中心村,建设集中安置区,多户村民搬进新居。集中安置区村民姬守民的两层小别墅前,合欢树郁郁葱葱,葡萄藤攀爬到院里搭起了凉棚,整个小院干净而舒适。姬守民开心地说:“搬到这里可比在原来的老房子那边住着舒服多了,而且生活方便得很。”正林食品厂工人正在操作高温灭菌机。记者邵群峰摄老村整治盘活复耕土地多亩,将一块块荒废地、边角地化零为整,引导村民种植经济作物,不但提升了村庄“颜值”,而且增加了土地产能。郭玉涛、张晓贞夫妇是村庄整治的最大受益者。原来他们家从父辈起就有养鸡场,但因为在庄内养殖,只有两三万只,而且基础设施太差,规模一直受限。合村并居后的年,村里拿出盘活老村腾出来的30多亩林地,申请帮扶资金建设扶贫车间,租给返乡创业的郭玉涛夫妇建设新的大型养殖场,带动全村养殖产业。现如今,他们经营的宏恩家庭农场,拥有4座现代化的养殖鸡舍,一座大型孵化车间有20多台孵化机,年产鸡苗万只,已经成为豫东最大的鸡苗孵化基地,安置劳动力四五十人,辐射带动周边养殖、孵化产业蓬勃发展。一间间现代化的鸡舍和孵化车间里,通风良好,环境整洁,没有异味,孵化、喂食、拾蛋、粪便收集全部自动化。“每天我们放苗四五万只,最多时有八九万只,销往安徽、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很受客户欢迎。”张晓贞说。宏恩家庭农场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用郭玉涛的话说,农场用工除了自家人,就是贫困户。贫困户郭清学长年在宏恩家庭农场打工,靠政策帮扶和农场收入很快脱贫。“政府帮我家翻盖了房子,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看病全报销。玉涛让我帮他看厂子,老了老了又领上了工资,真是做梦也想不到。”郭清学说起现在的生活,乐得合不拢嘴。入村道路修好了,村庄环境改善了,产业发展自然水到渠成,这是增强美丽乡村造血功能的有力保障。现如今,大郭庄有畜牧养殖、食品加工、雨披生产等各类企业14家,全村多人有多人从事村内产业,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年全村实现稳定脱贫。“路不通,人往外跑;路通了,人心思归。返乡创业的一个接着一个。”村党支部书记郭恩可说。今年46岁的赵正林早年在郑州打工,学得一手卤蛋技术。年他响应村里的号召返乡创业,创办了正林食品厂,卤制鹌鹑蛋,年产三四百吨,销往全国各地。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又发展四五家食品加工厂。记者问他,你带着别人一起干,会不会争你的生意?赵正林笑着说:“市场大着呢,一起做更能把产业做大。”(来源:商丘日报记者李艾凌李岩邵群峰)

编辑:屈小丽

校对:高敏

统筹:侯博

商丘市睢阳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微闻睢阳

由睢阳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官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xx/870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