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民权县龙塘镇龙塘村,与群众交谈采访,无论是上了年纪的人或是年轻人,说不了几句,他们总会讲上一段刘秀与龙塘岗的故事,汇总下来不下于10段。听得笔者不禁疑惑,光武帝真的来过龙塘吗?这些故事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更神的是,当地群众还说龙塘集的关帝阁是鲁班下凡建造的。

龙塘村民朱志彬讲述关帝阁的故事

古老的传说故事,伴随着龙塘村的沧桑,两千余年一路走来。龙塘,又名龙塘岗、龙躺墒、龙台岗。这几个村名来历,都与汉光武帝刘秀有关。据《民权县地名志》载,关于龙塘岗之说,相传,西汉王莽末年爆发农民起义,刘秀起兵南阳,到河北招募经此,被王莽军围困于岗陵坡塘之中,刘秀赖坡塘水草而脱险,故名龙塘岗。关于龙躺墒之说,据传,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到此,刘秀为藏身,躺在一老农犁地的墒沟里,以土盖身,躲过王莽追杀,得名龙躺墒。至于龙台岗之说,是由龙塘岗演变而来。

在豫东,王莽赶刘秀的故事不胜枚举,在一些地方流传已久,家喻户晓,如宁陵县张弓集的刘秀被王莽追赶藏身卧龙桥的故事;更有许多和传说有关的地名,至今尚存,如龙塘岗地名的由来。那么,历史上豫东诸县真有过王莽赶刘秀经过这些地方的事实吗?根据历史考证,王莽的足迹止于长安和新野之间,并未到过豫东一带;刘秀称帝前也未到过豫东,活跃在商丘一带的是汉宗室刘永,此其一。在刘秀起兵到王莽被杀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争战的地域非常有限,仅止于河南省中南部和湖北省北部,根本就没有涉足河南东部地区,此其二。刘秀发迹于河北,其间曾遭王郎追杀,此其三。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历史上只有过王郎赶刘秀之事,而没有王莽赶刘秀之说,而且王郎赶刘秀的事实也仅发生在河北境内。河南省境内许多和王莽赶刘秀故事有关的传说、地名等,不过是人们以讹传讹而已。因此,关于龙塘岗村名的由来,我们要另做分析。

千年古镇:商贾繁荣兴经济

龙塘村,地处豫东黄河冲积平原,位于民权县城西南9公里处。有5个村委会,聚落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亩,人口多人。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龙台岗亦作龙塘岗,在河南省睢县北老黄河之南,为县(睢县)北巨镇。”

龙塘,如今是民权县南部的一个大镇,为什么说它是“睢北巨镇”呢?这是因为历史上,龙塘属睢州襄邑县(今睢县)千余年,后民权建县后而改隶民权县。我们来梳理下龙塘村的历史沿革:汉、曹魏、晋、南朝宋、北魏、东魏属襄邑;北齐属雍丘(今杞县);隋、唐、五代、宋复属襄邑;宋崇宁四年(年)改属拱州(今睢县);金天德三年(年)改属睢州;年属睢县,设龙塘(六)区;年划归民权县,仍属龙塘(六)区;年废区,属龙塘乡;年属龙塘人民公社;年重设区,属龙塘区;年属龙塘人民公社;年属龙塘乡;年属龙塘镇。自明代开始,龙塘集历为里、社、区、公社、乡、镇治所。由此可见,作为一个两千余年的古镇,更多时间隶属于睢州,而隶属于民权县仅几十年而已。这也是诸多史籍文献将其称为“睢北巨镇”的重要原因了。不过“睢北巨镇”目前只能从地理位置上来解释了,即是位于睢县北面的一个规模经济大镇,毕竟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已经隶属于民权县。

古时,龙塘村有龙塘河南通睢水,是位于老黄河岸边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东有古宋睢阳(今睢阳区)、宁陵,西有杞县、兰封、大梁,历史上水陆交通发达,商贾云集,行栈林立。明代,这里是豫东与淮北农商产品交流的名镇之一。清乾隆四十三年(年),黄河北徙,割考城七里置睢后,商业更为繁荣,五里长街,行人如织,车水马龙,日夜不息,有“金杞县,银太康,不如龙塘一后晌”之说。

为抗击农民起义军和流匪的侵扰,龙塘村于清咸丰年间筑寨。相传,由东大庄、朱拐、王家岗等13个村庄围建而成。筑内寨,周九里十八步,高二丈,环寨挖壕,深丈许,宽两丈余。建五门五炮楼,东门曰“聚守”,东南门曰“声援梁守”,南门曰“锦襄屏障”,西门曰“平联汉畴”,北门曰“助守”。距内寨70余步又筑一外寨,同设五门五炮楼,挖壕沟,设吊桥,朝落暮起,有更夫门警巡守之。当时的发展规模和古文中所说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颇为相似,“睢北巨镇”闻名遐迩。

历经沧桑,如今龙塘村经济发展再次步入快车道。作为镇政府所在地,各行业门类齐全,新型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整个村落呈椭圆形,南北轴长。聚落中高周低,居住集中。农历逢双日有集,一、六有物交会。为西南农贸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集、会约有年的历史。陈家醋制作约有百年历史,驰名全县。

刘秀传说:世代流传厚底蕴

在龙塘,“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故事虽然不是信史,但是作为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瑰宝,以独特的魅力为村落增添着神秘色彩和可解读性。我们来看几个流传广泛的故事。

龙塘集鸡叫南早北晚。村南头的鸡叫比村北头的鸡叫早,这是龙塘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相传,刘秀被王莽追得精疲力尽,夜宿到龙塘这个集镇的南头,而王莽和他的士兵则夜宿在集镇的北头。古时打仗是非常讲究契约精神的,双方约定明天一早鸡叫时分继续接着追杀。刘秀为了摆脱王莽的追赶,但又不能破坏双方约定的规矩,于是急中生智,他对打鸣的公鸡说:“明天早上你能不能提前打鸣,唤醒我赶路?”果真,龙塘南头的公鸡提前打了鸣,而北头的公鸡则还是按平常时间打的鸣。因此,当刘秀已带领部下踏上征程时,而王莽和他的士兵还沉浸在梦乡里。王莽想追杀刘秀已是忘尘莫及了。村民说,直到现在龙塘南头的鸡叫还是比北头的早得多。

龙塘土地爷头戴王冠。按常规,普通的土地庙都是一间,而龙塘的土地庙却是三间,且土地爷的塑像上头戴王冠。在封建社会,这是不合礼制绝不允许的。当地群众说,刘秀曾避难龙塘土地庙,土地爷的王冠是光武帝特封的。这里面还有一定的来历:在王莽追杀刘秀时,他看到刘秀跑到土地庙里藏身,就到土地庙里寻找。刘秀为了脱身,就把自己所戴的帽子戴在了土地爷的头上,以此来掩护自己。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就封龙塘的土地爷头戴一王冠。

龙塘歪脖子井救刘秀。刘秀被王莽追杀,在烈日的暴晒下,一路奔跑,人和坐骑都渴得没有办法。行走到龙塘附近,发现路边有一口井。然而,刘秀却望井不能解渴,因为他没有打水的工具。刘秀焦急中喃喃自语:“老天啊,你能不能让这口井歪一下,让我和坐骑尽情地饮个够?救我们一命啊!”或许是听了真龙天子之言,说也奇怪,这口水井竟真的由竖直变为倾斜,一股清泉从井里流了出来,让刘秀和他的坐骑饮了个痛快。

刘秀在龙塘的神奇传说,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蝼蛄松土救刘秀的故事,骡子不下驹的故事,葛笆草陈庄红葛笆草的故事等。

名阁名人:殇逝远去存风韵

基于王莽赶刘秀在龙塘的故事尽为传说,那么,“龙塘岗”最初得名当与刘秀无关。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无从考证得名之缘由。如今只能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了:“龙塘”,藏有蛟龙的池塘;“岗”,高岗丘陵。“龙塘岗”名称的由来,当是本地古时有岗、有塘,而且池塘较大,以至于一些人说池塘中藏有蛟龙,而称龙塘岗。

现存唯一的关帝阁容貌照片(翻拍),年3月关帝阁被拆除。

不管池塘中是否有蛟龙,单从地名释义和传说故事中,我们就已经感到这个古老集镇的“龙气”和“王气”。以至于龙塘建寨后,不仅寨墙高筑,面积庞大,而且内建大小寺、庙、楼、阁20余座。如关帝阁、山西会馆、魁星楼、泰山庙等。有的结构紧凑,小巧玲珑;有的造型古朴,巍峨雄壮。因龙塘商贾繁荣,山西人来此经商的非常多,这些晋商在龙塘创建了“山西会馆”,会馆在“文革”时被毁。民权县旧有许多关帝庙,尤以龙塘的最为有名,因其以楼阁形式建造,故称关帝阁。

龙塘关帝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原十字街北首(今十字街口上),坐北朝南,跨南北大街而建,高三丈余,阔四丈,深约三丈六,为上下两层的砖木结构建筑。远看饰锦披绣,龙腾虎跃,金碧辉煌;近看龙脊金瓦,斗拱飞檐,兽跑禽飞,栩栩如生。阁上高悬金匾一方,上书“气薄云霄”四个大字。清顺治年间重修。数百年来人称古宋群宇之冠。关帝阁的建筑艺术在当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整个木质建筑没有用一个铁钉,内部镶嵌构造相当合理精密,以至于当地老百姓常说,关帝阁为鲁班下凡所造。

记载民国时期捐资修建关帝阁的石碑。

据说,过去睢州城也曾想打造同样的建筑,多次派人到此考察,但回去后仍不能照此模样修建。当地正月十六登关帝阁成为一种风俗,曰:“正月十六爬爬关帝阁,不腰疼、不烂脚。”每年这一天,登阁上香、还愿者络绎不绝。年后,政府拨款维修关帝阁,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修建街道时被拆除。幸亏有心人在关帝阁被毁掉之前拍下了一张难得的照片,笔者在龙塘南村80岁的朱志彬家中见到了这座古建筑留下的珍贵影像资料。

龙塘人杰地灵,古今曾出很多名人。村人杨长松(生卒无考),清雍正五年(年)丁未科三甲名进士,未仕;陈惺训(—年),字雅农,清同治七年(年)中戊辰科三甲31名进士,官拜刑部江苏司郎中;张成义(—年),为著名厨师。年7月16日,农民自卫队员赵子杰、张风祥部百余人枪,驻龙塘魁星楼院内,驻睢日军骑兵夜里将魁星楼包围点火焚烧,除3名岗哨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日军枪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魁星楼惨案。

河南村史研究中心

河南村史研究中心是依托河南省地方史志办、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住建厅、郑州大学、郑州洒奇传媒等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教授、志愿者组成的村史研究和编纂机构。诚挚欢迎广大史志爱好者、民间文化传承者、古民居保护者,以及分享个人故事的朋友共同探讨交流。

固话:—

手机:

邮箱:zzsqcb

.







































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xx/848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