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天,人们日日饮水、用水;一年48周,事事人人关乎水。对于水的文化,先贤们作出了无尽的阐释,孔子曰“智者乐水”,水中,有儒风;老子曰“上善若水”,水中,有道意;禅语曰“善心如水”,水中,有禅味。有“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又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更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辨。“水文化”在华夏文化中占居特殊地位,并进而构成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璀璨的一页。

诸子百家,道家学派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偏好。老子将水看作是人间“上善”的标志,谓之“上善若水”。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造福万物,滋养万物,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大爱的美德。庄子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名句,认为“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他认为人生当此心如水,止水澄波,这里包含了道家追求的“安然”“泰定”“清”“公正”“无求”“虚怀能容”。

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老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并称“老庄”。他们都曾在孟诸泽静心悟道,面对浩瀚的水面和隐居垂钓的经历,让其对水和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进而将道家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华夏“水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老子隐居孟诸感悟《道德经》

古时,孟诸泽环境幽静,云烟缥缈,有一平如镜的湖泊,还有荒榛丛棘的芦苇河滩,是静心悟道的绝佳之处,据说老子就曾在此隐居著书。至今,在孟诸泽畔流传着诸多老子的故事,并有孟诸台、玄井、老君寨、老君庙等遗迹可供观瞻。他在这里感悟“上善如水”,著述《道德经》,孟诸泽可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又一个摇篮”。

在孟诸泽隐居,老子骑着青牛漫行大泽古道边,欣赏大自然无限和谐风光的同时,有种“天地唯吾在,放眼世界无”的感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道法自然”。而此,正是《道德经》的主题思想。他潜心著述《德经》与《道经》,为解开心中的疑惑,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闲暇时,他还为泽畔的民众施药治病或与人指点疑难,博学多识令大家敬服爱戴,都恭称其为“老神仙”。据传,他曾率众人掘“玄井”,清泉汩汩喷涌而出从不干涸,至今仍存。从古到今,不论天旱、天涝,井水水位依然不变,故有此井通向东海之说。唐玄宗封禅泰山时,路经此地曾用帑币在井上建青石亭一所,明末毁于战火。

老子隐居宋国孟诸泽,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孔子曾经多次问礼于老子,《史记》记载颇详。老子隐居孟诸泽时,孔子之乡曲阜距离孟诸泽仅多公里,祖籍宋国又经常游于宋的孔子便携弟子到此问礼求道。两人相见的地点是在孟诸台。《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载:“孟诸台:在虞城县西北十里。古孟诸之地也,台因以名。”《太平寰宇记》云:“虞城孟诸泽俗呼为湄台,盖泽中有台也。”虞城县的龙王庙即是孟诸台故址。

老子隐居孟诸近10年,将要离开时,用丹砂调和木炭在兽皮上绘了一幅《玄天混元图说》,教泽畔民众按照此图所示构筑堤防、营造寨墙,以避战祸水灾。据虞单两县交界的民众讲,目前泽畔的老君寨据传就是按老子当年所绘之图构建。寨内纵横有序,寨外合九五之阳,有“百里长堤环寨外,一溪碧水贯其中”的美称。老子离开孟诸西出函谷关后,民众在泽畔为老子建老君庙。如今,走进庙内,便感受到浓浓的道家文化氛围,老子的思想积淀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弘扬。

庄子垂钓孟诸成就《逍遥游》

鱼,或钓鱼,对于庄子,是一道惹眼的风景。庄子是宋国蒙(今梁园区蒙墙寺)人,东距孟诸泽仅十数公里。庄子曾垂钓于孟诸泽及附近的濮水。濮水在今菏泽县北之濮县,即城濮之战的“濮”,这是流经古菏泽的一条河流,雷夏泽和巨野泽的水源之一,《水经注》卷八有载。孟诸泽、濮水这两处均为庄子捕鱼钓游之地。先秦时期,这一带泽薮众多,水域宽广,具有灵性的水也给了庄子写作以无限的灵感,于是就有了他笔下的“鹏程万里”“君子之交淡若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故事。

庄子在孟诸泽垂钓时,曾发生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正在泽畔静心钓鱼,忽然一阵噪杂之声从远处传来,他回首一看,远处尘土飞扬、车轮滚滚,大约有百余辆车乘驶来,声势甚为煊赫,原来是在魏国大梁(今开封市)做相国的惠施回到了宋国,从这里经过。庄子看了,对政治人物这种炫耀、摆谱的做法十分反感,但又不便、不屑当场叫骂,所以只好应了弗洛伊德的情感转移、替代说,把自己钓的无辜的鱼,一齐倒回到了泽塘里,以示对于“政治+财富”的抗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了这段逸闻趣事:“故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这件事表现了庄子“不为轩冕肆志”,对当权者飞扬之势的轻蔑态度和自己的安贫乐道。这里顺便说一句,庄子和惠施后来成了朋友——特殊的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次余鱼对百车的冲突,这次的“倒鱼抗议”,也许就是他们两人友谊的缘起。以后,就有庄子上大梁去找惠施;有了惠施回国后,两人携手游濠梁。这世界,友谊往往从对立开始,正所谓不打不成交。

孟诸泽的水,肆意汪洋,也在常在泽畔垂钓的庄子脑海里奔腾,于是他以一个个奇特的水的寓言故事,来阐发对水的感悟及深刻、抽象的哲学“道”理,其说理方式之奇特、想象之奇幻、运思之深邃、语言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宋玉《对楚王问》),居于孟诸泽畔的庄子对晚上住在大泽里的“鲲”,或许就有了近距离的观察,因此其认识与了解也非比常人,于是写下了著名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雄奇怪诞的浪漫主义色彩,阐述了人生理想与精神境界,这是表达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另外,诸如庄子《秋水》中的“望洋兴叹”,《大宗师》中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以及《达生》篇中“津人操舟若神”和“吕梁丈人在急流中畅游”的寓言故事,都是他以水悟道境界的体现。

孟诸泽给老庄以思想乳汁,老庄施古泽以文化之魂。目前,老子文化园、孟诸书院等项目已纳入孟诸泽开发规划之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孟诸泽畔,将以水不断集聚强大的发展力量,使泽畔的明天更加美好。

那么孟渚泽在什么地方呢?

商丘历史上的大湖——孟诸泽

明人张岱所著《夜航船》中曾有“上古九泽”的说法,即:大陆泽、雷夏泽、大野泽、彭蠡泽(鄱阳湖)、云梦泽(洞庭湖)、震泽(太湖)、菏泽、孟潴泽、溁。

孟诸泽作为上古九泽之一,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黄河的屡次改道,宏大的孟诸泽逐渐淤积,面积日趋萎缩,及至今日,孟诸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浩渺的孟诸泽业已变成历史。考究孟诸泽的古今,颇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巨变之感。

虞城县贾寨偏东南、今利民镇西十里又西的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就是古时期的孟诸泽。孟诸泽又名望潴泽、孟潴泽、孟猪、望诸、明都、盟诸、盟猪,是位于今商丘东北、单县西南的古代湖泊,《禹贡》、《左传》、《周礼》、《史记》、《汉书》均有录载。此泽至迟在夏代就已形成,春秋时期宋地的孟诸泽蓄水量非常的巨大,足够引灌整个宋国的土地。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朝时此泽方圆尚有50里,宋代以后,归德、单州屡遭河患。年(金大定8年),河决李堌渡,黄河改道,分流于单州之境,之后百余年间单州连遭水患,遂使孟潴泽逐渐淤堙。

(摘自年3月13日商丘日报《商丘历史上的大湖——孟诸泽》作者:段伊雪)

来源:商丘日报

文/图马学庆

编辑:商字

商丘日报新媒体

新闻、广告及托管业务咨询

-

赞赏

长按







































怎样能够治愈白癜风
怎样治白癫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xx/836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