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皇本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澹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人皇后裔 从《三皇本纪》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先出现的人是天皇氏,传承了一万八千年,随后是地皇氏,也传承了一万八千年,接着是人皇氏,传承了四万五千六百年。这三皇传承的时间合计起来,约是八万一千年,加上《三皇本纪》的创作时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以上时间合计起来,约是八万三千年(《三皇本纪》系司马家族后人、唐代史学家司马贞为补充《史记》所作)。 以上时间合计起来,约是八万三千年。一个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巧合的数字:年1月23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出土于许昌县灵井镇遗址的化石,是生活在距今8~10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考古学家根据发掘地址将其命名为“许昌人”。也就是说,“许昌人”刚好就生活在人皇传承的末期(其实现场也没啥看的,就一坑!一坑!坑!)。 (许昌人:在对灵井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古人类顶骨和枕骨、颞骨的化石共计16块,经复原后发现“许昌人”是生活在距今约8万至10万年前的远古人类。“许昌人”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人类进化的空白,对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下图为许昌人的头盖骨,想起一首歌:掀起你的头盖来……) 《三皇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人皇九头……兄弟九人,分掌九州”。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这是古人对中国的行政区划,后人也常用“九州”泛指全中国。“人皇九头”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掌管着本辖区的各项事务,所以,确切的说,人皇九头,应该分别称为“冀皇、兖皇、青皇、徐皇、扬皇、荆皇、豫皇、梁皇、雍皇”。而此后活动在各州之上的人类,应该是对应人皇的后裔。那么,发掘出来的“许昌人”会是哪一支人皇的后裔呢?(下面是古九州地图) 我们继续看《三皇本纪》,其中记载:“自人皇已后有五龙氏,燧人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斯盖三皇已来有天下者之号。”这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五龙氏、燧人氏、有巢氏、葛天氏等,五龙氏共治天下,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葛天氏教民自治,他们各有分工,对后世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选取他们为代表,一一做以分析研究。 五龙氏的地盘主要在梁州,即现在的四川盆地。乌龙氏,顾名思义,指的是龙氏兄弟五人,老大叫皇伯,老二叫皇仲,老三叫皇叔,老四叫皇季,老五叫皇少。兄弟五人各治东西南北中一方,推行无为而治的方针。关于这一块儿的考证,《竹年史记》中有所记载:“有五龙,居与蜀,是为五色帝。”五龙氏的传说就是蜀国“五色帝”的来源,彭县出土的一大四小铜罍(祭祀盛酒容器),说明早在殷周之际,蜀人以祭祀五方。)(右图为乌龙兄弟之一出巡图,下图为五龙山。) 燧人氏的地盘在徐州,即现在的河南东部和江苏西部一带。燧人氏,顾名思义,发明了钻木取火的人。燧人氏是后人对这个部落的尊称,他的创始人姓风,名燧人,生卒年月不详,因为他发明了人工取火,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所以也被奉为“火祖”和燧皇。。燧人氏是有籍可考的,今商丘古城西南三里处有一座燧皇陵,这一陵墓使燧人氏成为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重要的族系有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等。燧人氏是华胥氏之夫,他们的一对儿女比较出名:伏羲、女娲。(燧皇陵,即燧人氏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丘火文化景区内。) 有巢氏的地盘在扬州,即现在的安徽东部、江苏南部一带。有巢氏,顾名思义,发明了房子的人。关于有巢氏的传说,是有实物和文史资料可考的,实物有凌家滩遗址(凌家滩遗址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通过对发掘出来的器物年代分析,佐证凌家滩遗址是有巢氏聚落中心),文史资料有《庄子》《韩非子》等上面有记载(《韩非子·五蠹》上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了巢居的圣人,所以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扬州各部。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扛把子,尊称他为“巢皇”。 无怀氏的地盘在冀州,即现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一带。无怀氏之得名,大概是其政治中心在怀城的缘故,至于为什么叫无怀,个人狭隘的推测,大概是因其后期被黄帝部落征讨,无怀仁失去了怀城,不得不离乡背井,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吃到怀山药了,加上对怀城的思念,就把名字改了,从怀改成了无怀,支撑这一推测的理由是,西周时期,无怀氏后人曾在今新乡一代重建了怀国。无怀氏执政期间,处处以身作则,工作上勤勤恳恳,处理问题公正无私,深受各部落赞扬,在她的治下,人民群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世人所向往,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作有这样诗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从陶渊明的诗句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其乐融融的国度,那就是葛天氏部落。葛天氏的地盘在豫州,即现在河南中部地区,人皇时期,掌管这一州的是豫皇,所以葛天氏应该是豫皇的后裔。巧合的是,这一推测也在对灵井遗址的考古中得到了有力的作证。根据年代推断,“许昌人”刚好生活在人皇时代的末期。如果再具体一点,“许昌人”生活在豫州,应为豫皇部落的人。那么,“许昌人”会不会就是葛天氏呢?另外一个考古发现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惊喜——在距离许昌人被发掘的灵井遗址正北方二十公里的石固遗址上,考古队员发现了古葛天氏之墟。葛天氏的活动范围是距离“许昌人”发掘地址最近的一支,那么,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种推断,葛天氏跟“许昌人”是一脉相承的的,是豫皇后裔。 (石固遗址位于河南省长葛市石固村东南0.5公里处,面积约4万平方米,包括居住遗迹和墓葬。考古发现其内含裴李岗和仰韶两期文化遗存,底层为裴李岗文化,上层为仰韶文化。出土的碗、钵等陶器口缘上已出现红彩宽带纹,此外还有直径只有0.1厘米的骨针等物品。经科学测定,该遗址年代距今约七千多年。石固遗址的发现为豫中仰韶文化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同时对研究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发展,对研究社会发展阶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真的就是一个坑而已。) 从上面的古九州的分部图上来看,豫州和徐州与其他几个州不同,其他州或依托大山,或紧邻大河,不仅天然资源丰富,而且地形上易守难攻,不容易遭到其他州的攻击,而豫州和徐州就不同了,地形以广阔平原为主,虽说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但无险山恶水可据,非常容易受到其他部落的攻击,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比较低。 没有安全感的生活也不见得完全是件坏事,从另一个角度讲,生于忧患之地,不仅百姓的警觉意识要比其他地方的人强得多,就连领导人也都格外重视科技强军工作,比如,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来防御猛兽和敌人,葛天氏发明了广场舞来强筋壮骨。但相比起来,火的实用性要远远大于广场舞,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燧人氏防御敌人的能力,而且还改善了他们的饮食结构,从而使整个部落的免疫力得到大大提高,特别是煲汤技术被发明出来后,整个部落的人口出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死亡率得到明显下降,受伤的战士也能迅速康复起来,这就有助于整个部落在战争中保持充足的战斗力。 弱肉强食,这是自然界教给人类的生存法则,在这一点上,葛天氏有着深刻的体会——眼瞅着五百里外的燧人氏部落天天煲汤补身体,兵丁们一个个养的膘肥体壮的,哪还有心情歌舞升平呢?他们也打出了“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口号,着手制定本部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图通过“走出去”的战略来提升本部落的综合实力。 如果您喜欢本期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白癫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