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偷闲去了一趟扬州,毕竟是农历,扬州的景致离“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遐想远得很,天也半阴着。好在此行,不全为了冶游,第一个去处是梅花岭史公祠。 史书和《桃花扇》中都提及史可法于梅花岭聚集三军痛哭誓师,想必梅花岭是个险峻所在。到地方一看不免愕然,史公祠分明建在一片平地之上,不曾见什么岭。拜谒后才知,祠后有积土为山立石为岭,植以梅花,故得名梅花岭。此地或许不是聚兵鏖战的上佳战场,然而英魂葬于此,有明月梅花为伴,足矣。 我去时梅花兀自不知兴废地开着 游扬州拜史公祠之愿由来已久,可就在临行前又生出不少波折,一是自己在读顾诚先生的《南明史》,顾诚先生乃史学大家,又生性耿直,下笔即使对史可法也毫不客气,书中对史可法的评价概括地说,即“名高于功”“气节大于能力”,二是与友人偶尔提及将有扬州之行,友人看过一档子音乐艺人评说历史的脱口秀节目,对史可法颇有微词。 我自然坐不住了,跑到了知乎转了转,整个人都蒙了。这分明是围剿史可法啊。 我自问不是个炮仗脾气,但是确实受不了以下阴阳怪气的论调: 梅花岭一游后,又继续阅读了《南明史》,现在算是可以较客观(我想是人都做不到纯客观)地谈谈了: 首先说一点:怎样才算对历史的评价,怎样又算客观。我素来看重评价,因为我以为评价来评价去许多东西方能彰显。然而今天我看到的评价又是怎样的:以主观易客观,持“如果是我必定如何如何”论调的人可能级别还不如村长,终日宅在家中,倒是乐于指摘史可法李定国等将相;以此朝的此人比较彼朝的彼人,全不顾每个历史时期的条件都不一样,哪怕是铠甲的一个制式细节都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败,更别说制度、民心、生产力都不同的两个时代;以戏说代替正史,虽然本人不是史学专业,然无论是身边正在读史学的朋友还是真正有理有据的史学名著,都告诉我:能考证到一个字,才说一个字。所以一切满脸笑容的historytalkshow原则上我都不认同。 幸甚幸甚,我偶然接触了《南明史》这本书,读完以后,看清了南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能更公允地在能力与气节的抉择中作出判断。 《南明史》及其作者顾诚先生在南明前有东晋有南宋,三者有相似之处,但我觉得南明才是当中当之无愧的惨史。东晋尚有王谢这样的衣冠士族撑持,有一班有心有肺会在新亭对泣的群臣,有力挽乾坤的淝水之战。南宋尚有中兴四将,有脊梁上的“精忠报国”,有朱仙镇。南明呢,相较起来真是一副烂透的牌: (以下特指南明的弘光一朝,加上隆武永历一起说,我会太痛心疾首) 皇帝呢,是作诗如“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的弘光帝。 宰辅呢,不是疾呼“宁可扣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大打内战,就是借口“水太冷了”降了清。 将领呢,当时依仗的不过左良玉、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五路人马,忠臣志士幻想着他们担当中兴柱石,这帮大爷呢?割据跋扈、坐地吃饷,更有甚者,在清军已呼啸南下的时候挑起内乱或者干脆投降。 其实不管弘光还是后面的隆武永历,朝局大类如此,真如桃花扇中所唱:“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 (插一句:《桃花扇》虽然对史实颇多曲解,但好在忠奸可分。) 我从《南明史》书中拍下的一张地图,不看具体事件,就看偌大个中国,从北京再到南京再到贵州云南,一路打一路流亡。如果当时“文臣有握,武将英猛”,何至于此? 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清醒人,史可法拥有的有多少,除了清醒的头脑与满腔热血以外,无权无兵。究竟是能力不足,还是能力无法施展?又得两说。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清兵南下之时,江淮一带尚存的三镇兵马被调去打内战(其中两镇后来降清),江淮千里空营,扬州城内又发生哗变,降清者卷去不少兵马。纵然谈迁日后痛诘:“江都地多陵阜,故名广陵,城坚濠广,四野曼延,正利步骑,雄闻晋唐,今西门摧颓,岂史氏尚不逮李庭芝耶?”我暗自算了算当时扬州守军的数量,恐怕与戏曲《桃花扇》中的虚数三千相仿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读史可法遗书中此句:“人心已散,收拾不来。”当年广陵城头明军旗帜残破,北望一片腥膻,山河破碎,黎民涂炭,这是无奈、绝望、还是最终知其不可为? 以我观之,把南明史看作双方势均力敌不如看作将倾的大厦、将覆的巨舰,倾颓之势出于必然。当一块千斤巨石当空砸下,人会作何反应——不妨以在危急形势下人的应激反应来评判人物:有人借口躲开了,换了顶帽子捡了条辫子戴。有人知其不可而为之,如史可法,如何腾蛟,如瞿式耜,如李定国,“任死荒野,无降也!”。一批批的人在巨石压顶之时用血肉之躯与之硬捍,他们是国祚衰微王室如毁时尚存人世的一脉正气: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文天祥《正气歌》 是的,历史也许偏爱像刘邦曹操一样不拘小节、通达权变的一代枭雄,他们更适合在乱世一展身手建功立业。但一句无比市侩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想必也是以他们为榜样说出来的。于是乎,乱世,有能屈能伸最终名标青史的枭雄们,有标榜“识时务者为俊杰”把礼义廉耻弃如敝履的新朝臣子们,两类人,或于岁月中名标青史,或于现实中占据要津,他们都可以有一种很惬意的姿态面对现在和未来。 剩下那些秉持正气的人,生则试斧钺汤镬之刑,死则受千秋功罪口诛笔伐。气节当不了饭吃,当不了银子花,也不是一张保证能万古流芳的包票。他们只得以一种尴尬痛苦的姿态,勉强地坚守自己的立锥之地,受着后世光阴悠悠、世态炎凉不断的围剿。当时壮烈之举,究竟对他们、对我们又有何益?我回答不了。 梅花岭上有一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史公祠对面有一梅岭小学,为史可法后人所立,我多次经过。想来每年春去秋来,隔路相望的史公祠必是常去的。 最后的最后,原本想找何腾蛟瞿式耜李定国等公的画像一睹,然而找来找去连那些画师们画的千人一面的小像都很难,“两蹶名王,名震天下”的晋王李定国在百度百科词条中仅仅以一张连环画充数,不免又叹。 旗亭画壁三马车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北京白癜风专科医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xx/825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