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湖泊众多的江南千年古城——大冶,辖区内绝大部分的小河叫“港”,唯有发源于灵乡毛铺水库,穿越沃野百里的金牛镇的河流叫“虬川河”。

金牛镇位于大冶市西南,是一座文化名城、商贸重镇、大冶粮仓、服装新区,是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四市接壤的口子镇,素有“金金牛,小汉口”的美誉。

金牛有一个古老的名字——虬川,流经镇区的河流因此得名虬川河。大冶老八景之一的“虬泾钟灵”,指的就是虬川河沿途的风物人文。

虬川河发源于毛铺水库,蜿蜒曲折,夏盈冬涸。横跨虬川河的虬川桥,连接金牛镇最古老、最繁华的两条老街——西街、东街,附近有香炉山新石器遗址以及张王庙、西山观、灵溪观、金牛堆等诸多名胜古迹。

灵秀水域穿越时空养育一方居民

虬川河的源头毛铺水库,建于年。毛铺地区是山区,环山之下天然而成的毛铺水库,碧波荡漾,纯净清澈,如同一个不规则的碧绿镜面,镶嵌在蓝天白云之下,令人恍如走进世外桃源的仙境。

从航拍的地图上看,起源于毛铺水库的虬川河,宛如一条腾空而起的小龙(虬: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摇摆着身躯,穿越金牛镇肥沃的土地,直达鄂州梁子湖。或者“虬泾”一说,由此而来吧!

阳光普照的盛夏,记者一行人沿着虬川河流经金牛镇区的河段,寻芳探胜。站在虬川桥上,极目远眺,虬川河从山峦之脚逶迤而来,曲曲折折,浩浩荡荡,云蒸霞蔚下波光粼粼,含金吐玉中舞姿翩翩,那婀娜的身段,时而含蓄纤巧,时而奔放壮阔。

以虬川桥为界,虬川河上段呈“Z”字型流向镇区,河段流经的区域是一片开阔地带,方块的良田耕地上黄绿相间,郁郁葱葱。碧波涟涟的河水中,漂浮着一叶孤舟,孩童们则在岸边嬉戏打闹,盛夏的闲适与静谧一览无余。

而虬川河的下段,则是另一番景象。水面宽阔,流速平缓。密密匝匝、错落有致的房屋沿着河堤而建,大街小巷中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叫卖声、喇叭声混杂在一起,好不热闹。整修一新的河堤长廊,俨然是一处小公园,绿树如盖,碧草青青,最是适合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说虬川河养育了一方人,一点不为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金牛镇还未装上自来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依靠虬川河吃水生活。

村民陈环芝今年68岁,自鄂州嫁到金牛镇已经40余年。对于虬川河的记忆,她显然比年轻一辈多几分亲切与依恋。

“虬川河的水是活水,水质清澈,可以直接饮用。那时候镇上还没有自来水,除了个别村民家里打了水井之外,大家都是到虬川河打水吃。”陈环芝回忆,每天天刚亮,村里的女人都挑着水桶来虬川河打水,然后再开始洗衣服、洗菜、挑水洗澡。可以说,全村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这条虬川河。

商贸重镇河域经济一度空前繁荣

虬川河是金牛人的母亲河,哺育了这里良田万亩和世世代代子民,便利的河道运输,也催生了金牛“五县通衢”一方商贸重镇。

据了解,解放前,金牛街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商家有14家。其中杂货铺有华盛、瑞生福、鲁大成;广货铺有卢茂隆、裕元茂;布匹有裕大、福华、新昌;药铺有陈天保、保和堂、同仁堂;山货行有金南谷山货行,恒元山货行;酱元有大生园;饮食有饶才万;线行有汤大盛;银号有西街银号。

据镇上的老人介绍,往日的虬川河可不像现在这么安静。据史料记载,早在隋朝,便有人开始在此经商,金牛镇也因此有“小汉口”的美誉。从清朝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运载货物的商船挤满了码头,一时间商业繁荣,虬川河也成为贸易流通的重要渠道。

虬川河流通的便利,促进了河域经济的空前繁荣。金牛镇最古老、最繁华的老街——西街、东街,正是依河而建。午后,为了追寻往日的足迹,记者一行来到古老的西街。只见街上的房屋建筑以土木瓦屋为主,墙体用土坯砌成,或碎土筑起,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其中,大多数是前商铺后作坊的连体房,宽敞荫沁,至今仍住着一些人家。

漫步于西街,千年的时光仿佛在此交错,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古时商贸盛况。南来北往,商贾巨富云集,西街凭借着依靠河边的优势,自然形成了一个集市,方圆几十里的农民到这里赶集,卖粮的、卖炭的、卖杂货的,两边一字排开,热闹非凡。

附近的老居民告诉记者,旧时的西街,经济繁荣昌盛,各种布店、杂货店、药店、肉铺、饭馆等,应有尽有,是整个金牛镇的中心区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形式的多样化,虬川河的运输功能渐渐消退,更多时候只是静默地与岁月为伴。然而,虬川河并未被人们遗忘,靠河而生的商业仍在继续兴盛繁荣。

据附近村民吴大爷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虬川河的两边都是菜地和泥巴路,十分破旧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看到,在虬川河的两侧,商铺林立,高楼拔起,和城市相差无几,俨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特色美食流淌在舌尖上的浓浓乡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金牛人的母亲河,虬川河不仅孕育了一方水土,更衍生了独一无二的金牛特色美食文化。其中,金牛千张和金牛麻花最为人赞不绝口。

位于金牛镇西街55号的店铺,是一家千张的作坊。西街有多老,这张薄薄的千张就有多老。

做千张,从前是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浸豆子、磨豆、滤浆、点浆、浇皮子……千张的制作前前后后有十来道工序,每一道都极为讲究。做成之后的千张皮子,为8寸大小的正方形,薄如蝉翼,皮子两面的纹路清晰可见,像一张极薄的手帕,10张仅2两。

“没有了虬川河的水,别的地方做不出来金牛千张那道味。”据当地一位做千张的老艺人说,黄豆区别不大,技术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水。穿镇而过的虬川河,清澈甘甜,只有用虬川河的水,才能做出金牛千张。

和金牛千张相比,金牛麻花既是一种民间大众化的小食品,又是能够上得台面的地方名点,名气享誉全国。有关文献记载,早在清末民初,金牛人就在武汉三镇的僻街小巷,开有数十家金牛麻花店。一些在全国各地做生意的金牛客也常写信回家索寄金牛麻花。

金牛麻花为啥名气大?酥、脆、香,色泽金黄,口感极佳,制作过程虽不放糖,吃到嘴里却有股淡淡的甜味。而这制作的诀窍,关键在于炸。

一位金牛麻花制作艺人告诉记者,炸的麻花容易炸糊,很难炸出色泽金黄的样子,因此诀窍就是要℃的油温,炸足15分钟,出锅时再用油压一下,才是金牛麻花。

金牛麻花和金牛千张是金牛游子的最爱,无论远行经商的脚步有多远,无论是达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那用虬川河的水制作的家乡美食,是流淌在舌尖上永恒的记忆,是梦里也记得住的乡愁。据了解,金牛人走亲访友,馈赠的最珍贵的礼品就是千张和麻花。

文化重地千年古镇文风蔚然人才辈出

金牛是湖北简称“鄂”的源头,境内的鄂王城城址是夏商周时期鄂国的都城,也是楚国建国时的都城和后来的封王之地;是鄂文化和楚文化的发祥地。从远古时期的鄂国开始到现代的金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有着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

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也造就了金牛镇山川秀丽,风景名胜颇多。镇内有“十景”,即一宝塔、二座桥、三古井、四大庙、五名巷、六名堰、七星过峡、八角亭、九曲黄河、十字街。南街口有香炉山遗址,曾出土石斧、石锛和陶片等文物。

在金牛镇内有多座古庙,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各有不同,其中钟灵古刹的历史最为悠久。

钟灵古刹由多间庙宇组成,其中张王庙最为人们熟知。张睢阳王庙,又称张王庙。位于镇区北街口,为宋绍熙二年建,历经多次毁坏和重建。张王庙的由来,相传南宋光宗皇帝赵敦仰慕唐安史之乱时期,张巡奋力抵抗叛军为国捐躯的忠烈行为,根据张王死后与当地村姑程丁香继就前缘的美妙故事,授意当地修建张王庙。

抱水而居,得水灵性。虬川河穿越的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历来人才辈出。在大冶早期的书院中,龙川书院久负盛名。龙川书院位于镇区大冶二中校园内。据邵志记:元至元末,士之集于镇者,筑精舍肄业,设山长,祀知县黄应龙、刘曰淑。清乾隆28年,知县邵遐断重修,后又废,现仅有半块石碑以纪之。

文风盛行之地,自然人杰地灵。金牛自古以来,这个几代王朝曾建过国都的土地上,涌现出不少优秀人物,特别是清末以来,更是贤能辈出,群英荟萃。清末的陈才芳、柯逢时、水祖培、黄大华;民国时期的刘复、邹松山;新中国建立后的熊焰,都是历代官场中的佼佼者。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金牛籍学子走出家乡,出外求学,出国深造,在学业和学术成果上成绩斐然。悠久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教育、文化、科技,人才辈出;作家、诗人、艺术家,各领风骚。

金牛人善于经商久负盛名。改革开放后,金牛人如鱼得水,在商海中游弋自如。“金牛客”遍布全国各地,有的还发展到海外。

虬川河流淌之地,钟灵毓秀。当历史的辉煌已成过去,金牛这片肥沃的土地,正在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小编:喵星人

来源:今日大冶(记者柯珊文朱昶俊摄)









































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图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xx/819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