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最多18字) 深藏五千年,一朝惊天下。王庄遗址对于实证商丘“五千年不断代”文明史意义重大。月22日,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成功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以东约1公里的苗桥镇曹楼村王庄村民组周边。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年4月开始,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展开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平方米,同时进行全面勘探工作。通过钻探确认,王庄遗址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以王庄村为中心,分布于武庙村、王楼村、前曹楼等几个村庄之间。钻探发现王庄村外围有一座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中型环壕,环壕位居整个遗址中部略偏东,其年代与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地基本同时。“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首次在豫东地区发现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重塑了豫东皖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文化格局,遗址距今多年。遗址发现的环壕遗迹、高等级墓葬及出土遗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王庄遗址项目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说,“王庄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墓葬是此类遗存在商丘地区的首次发现,该遗址的发掘对揭示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史前社会礼制、探讨中原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成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奠定了王庄遗址的考古地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保障好后续发掘工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优良的考古发掘环境。”月24日,永城市苗桥镇党委书记蒋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庄遗址东西、南北的文化因素都有,既有大汶口文化,也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甚至良渚文化等文化因素,王庄遗址有条件成为一个区域性合作考古的代表性遗址。我们将联合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合作考古平台基地,同时利用遗址做好考古小镇的建设,打造豫东考古研学游基地,做好文化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链接— 深藏五千年一朝天下知——探访永城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期聚落考古新发现月21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开始举行,22个“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候选项目将依次进行汇报。“河南永城王庄遗址”精彩亮相“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 “汶”到永城,“玉”见王庄。4年月14日、15日,记者在永城王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采访了解到,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该遗址可以确认为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聚落,距今多年,遗址发现的环壕遗迹、高等级墓葬及出土遗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初步研究表明,王庄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的大汶口文化地方类型。王庄遗址,位于商丘市永城市区以东约10公里处的苗桥镇曹楼村王庄村民组,已成功入选“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入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王庄遗址对于实证商丘“五千年不断代”文明史意义重大。月14日,正在考古发掘的大汶口文化中期聚落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了一块玉钺。“钺是一种礼器,特别是玉钺代表着军事权力,在这个遗址当中已经出土了4件,说明这批墓葬的级别比较高,而且随葬品比较丰富。”王庄遗址项目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在考古发掘现场说。朱光华介绍:“目前经过钻探,王庄遗址总面积大约6万平方米,属于史前时期的一个大型聚落。现在发现的环壕在遗址中部,大概面积有8万平方米。我们正在挖的这一块是一个大汶口文化墓葬区,在环壕的中南部,现在发现成组排列的大汶口文化墓葬有20多个,分南北向的三排、东西向的五列。我们已经提取了陶器四五百件、玉石器近件,还有丰富的石器和骨器,骨器的保存状况不是太好。遗址的年代应该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墓葬等级比较高。”“王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意义和价值很大。第一,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的发现,能够证明大汶口文化中期,大汶口文化势力向西扩展。第二,王庄遗址面积很大,又发现了环壕,还发现有高等级墓葬,所以初步推断王庄遗址可能是一个地方性中心聚落。第三,王庄遗址虽然以大汶口文化因素为主,但又含有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因素和江淮地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因素,还含有江汉地区屈家岭文化的因素,所以它很有地方特色。王庄遗址有可能成为大汶口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叫王庄类型。”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郑清森向记者介绍。王庄遗址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北临睢水故道。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王庄遗址展开正式考古发掘,同时对该遗址进行系统勘探。截至目前,今年的考古工作已取得丰硕成果。在以往勘探的基础上,今年考古队对王庄遗址的核心区进行了密集钻探,最为重要的是在王庄遗址墓葬区外围发现一座环壕设施:环壕总体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米,方向约10度,总面积8万平方米;壕沟一般宽度在15米至5米之间,东北角宽度超过50米,并在北侧分出双重壕沟,壕沟开口距现今地表.5米,壕沟沟底最深处距现今地表5.1米;壕沟北侧外壕正中与东南角均向外延伸,推测可能分别为环壕进出水口所在。钻探所见壕沟填土包含物主要有动物骨骼与大汶口文化陶片等,未见晚期遗物。据调查,以往重要遗物的出土地点均在环壕内,此次发掘揭露的大汶口文化墓地则在环壕内中部偏东,据此推断环壕的年代应大体与大汶口文化墓地相同,此外钻探表明壕沟以外仍有文化层分布,可以推测整个遗址的面积在十几万平方米或者更大。年度王庄遗址发掘总面积50平方米,发掘区域包括村南(Ⅲ区)、村中(Ⅳ区)两部分。其中Ⅲ区地层堆积为:现代层、明清层、唐宋层、东周层,主要发现包括东周墓22座、宋墓1座、灰坑24个、灰沟1条。Ⅳ区地层堆积为:现代层、明清层、唐宋层、东周层、大汶口文化层,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一处大汶口文化墓地,目前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20余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玉器、陶器、骨器、石器等随葬品。如何初步认识王庄遗址考古发掘的意义和价值? 朱光华说,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是此类遗存在商丘地区的首次发现,该遗址的发掘对揭示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史前社会礼制、探讨中原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第一,王庄大汶口文化聚落延续时间较长,聚落等级较高。据陶器形态判断,该遗址早期墓地年代总体与大汶口文化中期相当,墓葬所见多组叠压打破现象表明墓地使用了较长时期。遗址发现环壕设施以及大型墓葬,出土大量玉器、绿松石、石圭等随葬品,可见该遗址为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高等级聚落。第二,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礼制内涵,并折射出显著的社会分化。遗址出土的“玉覆面”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较早出现的组合葬玉形式,并具有显著的礼仪性质。第三,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叠葬制”是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最为独特的葬俗。第四,初步研究表明,王庄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的大汶口文化地方类型。王庄遗址史前文化总体来看属于大汶口文化系统,同时器物群中可见来自南方地区崧泽文化的贯耳壶,以及受中原仰韶文化影响的网格纹彩绘陶,但其地域性特征也十分显著,表现在墓葬以实用器随葬,单人葬多侧身直肢,墓主偏居于墓室北侧,这里出土的瘦长体背壶、带兽面装饰的陶鬶等都不见于大汶口文化的其他类型。王庄遗址的考古发现,破除了豫东商丘“无古可考”的偏见,对商丘今后殷商探源工程的推进有重要启示。商族的起源和海岱地区、东夷族密不可分。著名的美籍华人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和张长寿在执笔发表于《考古》年第4期的《河南商丘地区殷商文明调查发掘初步报告》一文中这样写道:“考古学材料给了我们一条很坚强、很清楚的线索,说明先商文化自东海岸沿着现在陇海铁路的路线从苏北经徐州进入豫东,征服了土著,在商丘一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都城——商,这种可能性是可以郑重考虑的。” 文/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白鹏 图/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邢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xw/906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