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7月29日早上,初升的太阳穿过薄薄的云层,金色的晨曦散落在睢阳区郭村镇沈梅村,村里村外一下像从睡梦中苏醒了一样,小鸟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花朵昂首挺胸抖落一滴滴晶莹的露珠,一切都纯净得让人心旷神怡。年近六旬的谢时平像往常一样,简单吃了早饭便赶紧和老伴一起来到自家的冷库前,把土豆装包,等货车来拉。“每天得拉走1万斤,不赶紧装包会耽误事。”谢时平说,“今年的行情不错,现在批发价每斤不低于1.2元。”沈梅村是远近闻名的脱毒土豆种植专业村,至今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亩以上,并有土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是“郭村马铃薯”的种植基地。在沈梅村的带动下,郭村镇土豆种植面积每年都在1万多亩。年,“郭村马铃薯”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谢时平是沈梅村最早种植土豆的村民之一,近几年的种植规模一直在60亩左右。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出色的管理技术,他每年采取“土豆+玉米+白菜”的三茬种植模式,每亩土地纯收益都在1万元以上。说起沈梅村的土豆,不能不提的是该村有名的“土豆大王”侯贤续。20多年来,侯贤续一直致力于优质土豆的生产和推广,不仅是该镇土豆种植带头人,也是该镇土豆协会负责人。“前两年土豆价格低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侯贤续说,在镇、村干部的组织下,他带领种植大户专门到外地考察学习,着力提高商品率和商品性。今年,该村土豆平均每亩增产多斤,仅此一项就为该村多土豆种植户增收约百万元。土豆收购商来到沈梅村冷库收购土豆。记者邢栋摄因丰产增收而喜悦的不光是薯农,还有该村的椒农。村东头,掩映在青纱帐里的9座辣椒大棚在晨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一畦畦郁郁葱葱的辣椒棵上挂满了青翠的辣椒。椒农侯贤峰推着小型旋耕耙正在辣椒畦中间松土除草,一旁帮忙采摘辣椒的几名村民谈笑风生。侯贤峰种辣椒已有7个年头,最多时种了40多亩。今年,他改变思路,不再单单追求规模,而是精耕细作,向质量要效益。9个大棚的辣椒自7月初上市以来,行情持续看好,每斤批发价均不低于1.5元,比去年高了几倍。正在采摘辣椒的村民王素云快人快语:“行情好,俺打工的也跟着沾光,除草、打药、摘辣椒,天天有活干。一天给60块钱,中午还管饭。”与沈梅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墙之隔的原河箱包厂平方米的院子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前来拿活的百十号人像赶集一样汇集于此,热闹异常。“这两个月天天都是这样,连人带车都挤在院里能不堵啊?”正在帮忙挪车的箱包厂老板史存涛说,“我们6月份专门腾出一个车间生产口罩,每天固定有2万个儿童口罩的外贸订单,确实需要大量人员参与生产。”沈梅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内打工贴补家用。年,返乡创业的史存涛在沈梅老家创建原河箱包厂,专做花花公子等名牌箱包外贸出口。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村里提供的扶贫车间已容不下箱包厂的发展,产业链不得不外延布局。如今,该厂在临河店、路河等乡镇分别设立加工点,并为不方便固定在厂里上班的群众提供机器和材料在家加工,带动了当地和周边镇村六七百人就业。“原河箱包厂和凯盛服装厂两个扶贫车间不仅安排了大量村民和贫困户就业,我们还增加了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沈梅村党支部书记侯兴亚说。离扶贫车间不远处的标准化篮球场上,几名村民正迎着朝阳打球健身。村里的绿地游园里、坑塘步道上都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做着不同的运动,每个人的脸庞都焕发着别样的光彩。“现在走出家门都是景,环境恁好、空气恁好,早上出来活动活动多舒服啊。”村民李成才的获得感、幸福感溢于言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农村人也懂得健身、养生了。”70岁的村民李林森接过话茬:“谁能想到以前恁穷的一个村能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说实话,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想象中的小康还小康!” (来源:商丘日报记者邵群峰) 编辑:屈小丽 校对:沈志远 统筹:侯博 商丘市睢阳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微闻睢阳由睢阳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