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夏桀王是个无道的昏君,不但酒色无度,把天下美女都选到朝里供他享乐,而且还把残杀老百姓当作游戏。夏桀王遭到了天下人的反对。

夏的所属国商国的国王(部落酋长)商汤(一曰成汤),是一个对百姓十分仁爱的人,他对百姓的疾苦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想率领兵马推翻夏桀王,让大家推举一个贤德的君王执掌天下,只愁手下没有一个贤能的谋士辅佐他。

当时,有莘国有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名叫伊尹。他起初帮助夏桀治理天下,后来看夏桀暴虐无道,并且不听忠良的劝告而一意孤行。眼看国家没了希望,伊尹便偷偷离开夏桀,回到有莘国,隐姓埋名,自耕自食,再也不想出仕做官了。

商汤听说伊尹对昏庸的夏桀王非常反感,并且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就想把伊尹请到自己身边,共同成就讨伐夏桀的大业。可是怎么把伊尹请来呢?他决定派人带着自己的意愿,到伊尹隐耕的地方去拜请。

这天,伊尹正在地里耕田,听说商汤要派人前来拜请他的消息,心想:商汤的用意是想让我去帮助他成就大业。想我伊尹过去也曾怀报国志向辅佐夏桀,没想到自己投错了人,不但没给国家和百姓办什么好事,反而助桀为虐,使百姓吃了不少苦头,至今想起来还满腹惭愧。今天我若是再投错了人,不是错上加错吗?我怎么对得起祖先和天下的百姓?我不如先打听打听商汤到底是个什么人再说。

伊尹来到商汤管属的地方,到处找百姓打听商汤的情况,人们都说商汤十分贤明,很受百姓爱戴。他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还要亲眼看看他的行动再说。

这天,他打听得商汤要出外巡察百姓的疾苦,便悄悄来到商城的都城。待商汤出城以后,他悄悄跟在后边观看。

商汤来到一条河边,见一位渔夫正在张网捕鱼。那渔夫一边撒网,一边向天祈祷:“但愿天上飞的,地上走的,从东西南北游来的,统统都钻到我的网里,被我捉住。”商汤一听,这人好惨忍哪,不但想捉鱼,而且连飞禽走兽也想一网打尽。哪能这样只顾自己享受而完全不顾别人死活呢?于是走上前去劝道:“你这个人啊,做事太绝了吧,怎么连一条出路也不给人家留呢?我看你还是网开一面,让它们能左逃的左逃,右奔的右奔,能高飞的高飞,能下隐的下隐。那些不听劝告的,硬往你网里碰,你再把它逮住,这样不好吗?”伊尹见了,心中感叹道:“商汤确实广布恩德,连鸟兽虫鱼也能得到他的恩惠。跟残暴的夏桀相比,真是天壤有别啊!”

但是,待他回到有莘国,看到商汤派的人来到他隐耕的地方时,他却躲起来不与相见。

来拜请的人回去向商汤一说,商汤连忙向手下人请教,让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原因。有人说:“伊尹是个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人身价都高,大王只派人去,却没给人家带任何礼物,人家怎么肯见面呢?”商汤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决定再派人带上厚礼去拜请。

第二天,商汤命人担着许多酒肉去请伊尹。没想到伊尹早就躲得远远的。派去的人只好把礼物抬回来。商汤好大的不解,心想:难道是嫌我送的礼物少吗?如果是这样,明天我让人带的礼物多多的,再去拜请他。这时,一位手下劝商汤说:“世上有志者都是一心想着事业,并不在乎财物。如果伊尹是那种贪财的人,您就是把他请来也办不了什么好事。”这句话从反面提醒了商汤。商汤想:是啊,伊尹是个胸怀远大志向的人,哪会在乎我给他多少钱财呢?我太小看人家了!我想求人家出山帮助自己成就大事,又不肯放下架子亲自去请,怎么能赢得人家的信任呢?于是,他决定去掉官服,换上下民服装,亲自到伊尹隐耕的地方去拜请。

伊尹为什么再一再二地不跟商汤派去拜请的人相见呢?原来这并不是他对商汤有什么误解;他已经亲眼看到商汤是个贤德的国王了。只是还想考验考验他到底有没有成就大业的志愿和任用贤能的决心。如果他决心成就救国救民的大业而又诚心诚意要任用贤能,一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来请他,不达目的,绝不会罢休。如果商汤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人,来一次两次,决不会再派人来第三次。如今,他听说商汤脱下官衣,亲自徒步来他隐耕的地方拜请,心中十分感动,没等商汤到达,便连忙收拾行囊,自动到商国去了。

伊尹行至半路,碰见商汤,急忙跪下请罪。商汤弯腰把他搀起,真诚地说:“不必如此,俺商汤能得到你这样的大贤人,已是天赐洪福了。”

后来,伊尹一心一意辅佐商汤,献了许多妙计良谋,终于使商汤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被商汤尊为“阿衡”(丞相)。伊尹感念商汤知人之德,终生为治理国家呕心沥血,活了一百多岁,为商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讲述人:刘沈氏,女,已故。

搜集整理:刘秀森。

流传地区:商丘一带

编   辑:彭蕾排   版:彭蕾初   审:李先霞终   审:王纲投稿邮箱:sqqyg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sh/883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