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本文基于作者投资业务经验撰写,选用方法与核心观点如有不妥,还请读者不吝赐教。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近期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甚至回撤到亏本的这件事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了。作者试图从一些细节角度上做些补充。如内容有任何问题,希望读者能不吝指正,谢谢。

正文

一、都知道行情不行,干嘛还要硬上

最近市场对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特别敏感,大家讨论的也多。和几个非银资管的朋友聊天,几位老板下意识就脱口而出:“你都净值化了,干嘛要这会儿发产品啊”。当下只能苦笑于几位老板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先理解银行理财过去是什么,未来要怎样。

资管新规之前的商业银行理财是“大池子”,资产混同在一个或几个大账户里。产品端更准确的叫法则是“负债端”:通过滚动发行同质化产品,支撑新增资产购买和兑付前续部分错配负债。在发行银行不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风险时,以往的理财产品就是一种表外储蓄品种。

资管新规后商业银行理财需要进行净值化转型,产品净值化管理、账户独立核算、资产和产品期限尽可能匹配是几个重要原则。这些原则性变化给理财产品的内核带来了深刻变革。其中一个变革就是理财产品必然会出现波动,而这个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波动带来的。除了非标资产、ABS等一些品种能够稀释部分波动之外,商业银行手上并没有能够直接管理各种波动的顺手工具。但散户投资人并不懂这些,散户投资人要的就是产品到期能以约定收益率或很窄的约定收益区间兑付的投资品,银行做不到就走人。

在拉齐资管全行业标准的要求下,随着波动的出现,商业银行理财庞大的AUM必然会部分外溢到其他业态。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由于需要阶段性处于防守AUM流失的姿态,就会变成和全资管行业其他类别机构作对的天然多头。三四月份全市场都知道利率调整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但没见哪家银行能扛着不新发理财的,你今天不发产品,AUM掉下来,明天销售渠道转头就去代销别人的产品。没准调整发行节奏的相关决策人员还得被内部参上几本,结果则是就算行情再差,也得先扛下去再说。

所以多数发出来的净值型理财,可能就因为回撤长下面这样了(以下盗用二叔两张图,因为原图点了名,我也就不直接连到原文了。有兴趣的可以看到右下角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sh/870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