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坊间有一出戏,名曰《彭公案》。其中有则故事发生在康熙年间。 说的是康熙帝偶得了一个宝贝,名曰“九龙杯”。九龙杯,通身白玉雕成,杯盖上雕有一龙,傲首而居,意为九五之尊;杯身上部雕有两条龙,象征黄河与长江;中间镌有六条缭绕于云山雾海间的龙,神采各异。最神奇的是,这杯子能自动吐酒,杯满自停~ 康熙帝的这件宝贝被当时的江湖大盗杨香武知道了,于是对九龙杯动了心思。这神人曾三次偷偷溜进皇宫,想盗取九龙玉杯,当然最后没成功,康熙也没杀他~于是成就了一段歌颂康熙帝仁政的戏文。 康熙皇帝驾崩后,九龙杯作为陪葬品一起埋到了清西陵。直到年9月,一伙多人的持枪土匪连夜盗掘了景陵,这只九龙玉杯至此不知所终。 但是!在商丘市柘城县,有一项非遗技艺——孟氏仿古玉雕,便可以复制这神奇的九龙杯! 孟氏雕艺的首创者是孟毓程老先生。清朝咸丰年间,他拜一位雕刻工匠为师,学得一手娴熟的雕刻技艺,并随师在京城开设一家店铺,经营各类雕刻生意。自此,雕刻技艺代代相传。(孟召生右三) 孟氏雕刻传承人孟召生就出生于柘城县申桥乡孟庄村。 (网络图) 孟氏雕刻传到孟召生手里是第五代,在孟召生14岁那年,对民间传说的“鸳鸯转心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鸳鸯转心壶,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一种神奇酒具,壶中暗藏乾坤,拧转之间能在同一壶中倒出不同的两种酒来。孟召生一开始用胶泥经过反复的捏制试验,放到砖窑中烧制,竟然还真的成功了~17岁,孟召生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他利用种地的空闲时间,自己刻制模具,用石膏制作佛像、财神像、泰山老母像、古代仕女像和各种小动物。在当时“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孟召生还因此被扣上了搞封建迷信的帽子,被沿街批斗,戴高帽,跪砖头。(左三孟召生) 直到78年改革开放之后,民间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孟召生终于可以在民间工艺品制作的道路上大展身手了。他仅仅是用县城买来的冶炼铜水的石墨坩埚,从河里挖来胶泥,自己雕制模型,先后仿制了“马踏飞燕”、“四羊方尊”、“古方鼎”、“西周圆鼎”等等青铜制品。 又咨询北京研究所专家,自己再用盐酸、硫酸、醋酸、碳铵进行腐蚀对比试验,让铜制品能在10分钟快速生锈长斑。这让他制作的仿古工艺品做旧效果非常逼真。有一次,他在淮阳展销时竟然被文物部门当做文物贩子给抓了起来! (孟召生部分仿铜制品) 90年代初,孟召生对民间传说《杨香武三盗九龙杯》里的九龙杯产生了浓厚兴趣。孟召生查阅历史资料,苦心钻研,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在历经无数个溽热冰寒之夜,终于采撷下这颗艺术瑰宝,孟氏仿制九龙玉杯横空出世。 年,孟召生的仿古工艺项目在中国郑州先进实用技术交易会上荣获了金奖。这些年下来,仿古玉雕更是在国内外获奖无数。 孟召生在他从事仿古艺术的道路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永城芒砀山旅游区一件供展览的“金缕玉衣”也是出自他之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研制出仿古工艺品青铜、玉雕、石雕3个系列共计多个品种。件件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样式设计精巧逼真、造型优美。孟氏仿古玉雕也被列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为了探索和攻克仿古工艺,孟召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代价。由于保护措施简陋,经常置身于高温烘烤和高浓度氧化铜侵害的环境中,这给孟召生的身体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在年5月份的一天,孟召生老先生因肺病发作,不幸去世。 孟召生的儿子孟现美继承为孟氏仿古玉雕第六代传人。孟现美对孟氏仿古玉雕技法上又进一步创新改革,孟氏九龙玉杯也从一开始的单一墨玉,逐渐发展出岫玉,楠玉,阿富汗玉等各类材质(虽然我还是觉着白玉最好看)。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设备已经代替手工完成雕刻工作。但是真正上好的传统佳作,还是机器无法比拟的。手工雕刻是一个匠师的心血所在,技艺总是充满张力,拥有无尽的生命力。商丘这项孟氏仿古玉雕,不仅仅是孟家的宝藏,也是商丘文化璀璨的一笔!作者:宝木 编辑校对:潇姑娘 -THEEND-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sh/864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