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打印讲义,其下方有“河南省棉花制种队编印”、“一九七六年二月于海南”的字眼。讲义打印在16开纸上,共15页,约1万字。纸张已显发黄,订书钉上已有锈迹。看到这份珍藏多年的讲义,引起了我的回忆。

那是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正在逐步兴起的时候,河南省棉花生产办公室李庆主任,他原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他对杂交棉很感兴趣。当年他组织60余个河南农村青年,组成河南省棉花制种队,到海南进行冬季棉花杂交制种,请我担任技术顾问。就在三亚市郊师部农场进行大规模棉花杂交制种期间,我编写了这本讲义。

这本讲义汇集了我国当时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情况。从种杂交棉的好处,到如何选配亲本,怎样进行人工去雄、授粉,生产杂交种子,再到杂交种的栽培技术,文中都有涉及。讲义结合了生产实践,努力做到通俗易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科普资料。

学员们对此讲义很感兴趣,在完成制种任务后,都把讲义带回到各自家乡。他们既学到了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又带回了杂交棉种子,还可以通过讲义进一步学习、传播技术知识。第二年各地传来了有关杂交棉增产的消息,看来这份讲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亚市师部农场一景

半年后,该讲义由河南省商丘地区棉办室铅印后广为分发。第二年,河南省棉花办公室再次铅印在全省发放。后来,讲义经过修改后在全国性棉花刊物上发表。南繁不仅繁育了种子,还锻炼出了人才,也传播了知识和技术。

将近40年过去了,我国棉花杂种利用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出现了崭新局面,这份老讲义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只能供作温故知新的材料罢了。

汪若海,男,汉族,出生于年6月,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

现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棉花研究所所长,曾兼任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棉花新品种选育及棉花生产宏观发展研究,同时对中国植棉历史也进行研究。主持或参加育成的棉花优良新品种共七个,并在黄河流域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良好效果,深受广大棉农欢迎。主持或参予自“六五”至“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棉花新品种选育,组织了全国棉花育种队伍开展工作,并获得重大进展、成绩与成果,对促进我国棉花育种水平的提高,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发挥了积极作用。主持完成总理基金项目“黄淮地区棉花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经专家验收认为属超标完成。主持完成国家标准《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已20年。此外,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央领导提出有关棉花生产与科技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中颇多采纳。获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成果奖励7项,其中“棉属新种比亚棉的形成”获国家发明三等奖,“黄淮地区棉花高产技术及其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有关棉花方面专著11本,学术论文20篇,科技文章约篇。培养硕士生3名,博士生3名(其中2名为共同培养)。

亲爱的读者:

如果您是南繁人员,在南繁时期历经了不少难以忘却的往事;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南繁人员,曾亲耳听下他们的回忆……我们希望您可以联系我们,《南繁小故事(三)》期待属于您的精彩南繁回忆!

联系方式:吕青女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亚市南繁院信息中心

编辑:许润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sh/851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