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转载需授权 简介江涌贵JIANGYONGGUI江涌贵笔名:江峰、麦笛、龙吟。年9月生,浙江淳安人。年7月入伍,年1月入党。先后毕业于空军雷达学院、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并在另4所大学进修学习;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亊文化、宣传、文秘、地方人大、地方史志编研等工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业余文学和摄影爱好者。年2月,在《湖北日报》发表诗歌处女作后,在国家、省、市(地区)报刋上发表理论文章百余篇、文艺作品数十篇,并多次获奖。年至年,先后出版了散文集5部、诗歌集2部、杂文集2部、纪实文学1部;理论文集5部、党史专著1部;主编出版了《杭州市志?人大篇》《淳安县人大志》《淳安县茧丝绸志》《淳安县水利志》《闪光的足迹》等地方史志书籍18部。上述两项合计余万字。个人传记和业绩被收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囯百科学者传略》等辞书。 百子尖下寻祖居 一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暖气融融的好天气。 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随着果子的成熟,树叶开始变黄;跟着果子一起掉下来的是片片的黄叶。于是,又到了红叶秋风的时节。遍地是黄色的叶子,大地变成了金黄色的世界。美如童话,美如梦境。在阵阵秋风催促下,树叶匆匆落尽,只剩下干枯瘦削、呈棕黒色的树枝。风吹来时,再不像夏日那样摇曳生姿,只是生硬地弹动几下,树干巍然屹立,摆出一副严峻的姿态来迎接霜雪的挑战。 这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到金峰乡百照村去玩。百照村背靠百子尖,由百罗、留屋、泽塘里等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户、人,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群山的高处还有一块小小的平地,据说可以晒箩玉米,故称“百箩坪”,现在把“箩”字写成“罗”字了。我们从环湖公路山后站下车,換乘乡里的小面包车开始爬山,沿着蜿蜒曲折的通村公路一直往上爬。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象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有时在群峰之上,又露出一座更秀隽的山峰,像忽地昂起头来,窥探一下,看谁跑得快。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就自由自在、尽情地看着大自然的美。我站在村头望去,眼前又是一幅奇异的画卷:层峦叠嶂漫无边际地向远处伸展,每一层的轮廓清晰分明。山峦的颜色由黒绿到天蓝,在视线的尽头,颜色最浅的那一层便融入了万里晴空,云山蒼茫,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淳安县的江姓分济阳郡江和兰陵郡萧江,以济阳郡占绝大多数。原先临岐溪口公社(后改缷岭乡)外面有个叫江家畈的村,全是兰陵郡江,后移民到浙南的龙泉县(现龙泉市)。据清康熙《淳安县志》载:“百照山在县北30里,由金紫峰中出,横列如屏。崖下石井若凿成然,碧水幽深,莫知其底。相传宋进士江公望居之。”根据县志中关于“橫列如屏”的记载和淳安县分乡镇的地图分析,百照山是百箩坪村后山群的总称,乡镇地图上标有百子尖,而没有百照山。根据实地踏勘和当地老人的指认,我们江氏祖居地背靠的是百照山的主峰——百子尖,祖先就居住在百子尖的下半山腰处。百子尖,海拔米。左侧是燕岩山,半山腰处有燕岩山洞府,内有一股清凉的山泉水不停地流淌着。洞内有楹联两付:其一,“位列三清俯祝群仙骑白鹤,书参五子高瞻一老驾青牛。”其二,“太上无私光日月,观音自在说波羅。”周上治曾写有《百照山赋》一文:“山名百照粤自开,古伊胙胎于无极兮,式降宅于兹宇。标雄长于萃岫兮,作仙灵之奥府。北金紫而南限武強,东茶园而西临魚口,环百里而巍峙兮,比九州之岱阜。亶蚁视夫群峦,抑吏趋乎培塿。若乃时伟阻难,道直畴伍,如前贤之遁荒兮,思扫迹而长杜。爰栖岩其畏浅兮,愿入谷而营堵。契天心以永祚兮,席垂裕之片坞。仍阅代而螽振兮,抗名区之翙羽。于是,鸣絃在室,有路寻源,陟高山而至止,托漁父之良缘。对红林以瀹茗兮,宛花洞其在前。路高下以樵讴兮,叶萧瑟而鸟怜。维时家酿盈壶,畦蔬在筵,既言归而就酌,旋举履以袂连。直明月之高朗兮,尖烛柴门以娟娟。夫宁别有蛾眉兮,超越凡尘而自妍。待仰瞻夫照山兮,胥已风化而随烟。爰拨火以展翰兮,山中人兮犹未眠。”这是一篇美文,把日照山写活了。 据《济阳江氏宗谱》载,江氏之先嬴姓,本颛顼之后,伯益之裔,封于江国(址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一带),子孙遂以国为氏。元仲公三十一世孙济公助周武王伐纣征辽有功,封东京郡主,赐岭南地七百里。至鲁文公四年,国侵于楚,子孙避居齐东济阳,后遂以济阳为郡。晋时,统公官拜太子洗马,随元帝渡江居建业又迁山阴。唐光启年间,尚质公任歙州护军马兵次任镇南将军,遂居歙之黄墩。生四子:洪、球、巩、琅。琅公唐天福癸亥年徒居婺源谢坑。琅公十二世孙佶公,喜好堪舆,行至淳安百照(在县北30里),见其地山明水秀,天井清泉,遂卜居于此。洁公第三子芝公从百照迁居睦州西门里仁坊。芝公生三子:公著、公望、公明,倶登进士。公望公二世孙汝温、汝良、汝恭公见金人太乱,入山惟恐不深,汝温公迁居仁寿乡凤山江村;汝良公迁居茶坡;汝恭公复迁百照。公望公十三世孙全公,自百照迁硃砂,二十六世孙宣德公,见淳西西源(作者出生居住地)山水静秀,遂拓土开基,乔迁西源。三十四世孙通达公又自西源迁昌化(现临安市昌化镇),三十七世孙士松公迁黄松坞口,士厅公迁石坦里,皆西源仁鸾之子而迁于蔗川;其迁幽沙、迁南乡、迁十二都者,皆自硃砂而迁。我们江姓的历史至少有年以上,江国破灭后,正式大批使用江氏也有多年的历史。宋朝时期,江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排在65位。江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21。3%。明朝时期,江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囯人口的0。43%,为明朝第59位。当代江姓的人口已多万,为全国第52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囗的0。36%。从明朝至今年中,江姓人口由40万增到多万,增长了近8倍,总的态势看,江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广西为当代江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江姓总人口的23%。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江姓、以北少江姓的分布局面。据淳安县公安局年人口登记,全县江姓人,在全县个姓氏中排列22位。 我站在百照村头山坡上,远处是重重迭迭、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透明得像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攀上接近峰顶山腰处,我们不再是用观赏景致的目光,而像艺术家欣赏自已的杰作那样,深情环视着四周。举目眺望,时浓时淡的云雾在山腰间缭绕着,一会儿如瀑布翻卷跌落,一会儿如宽阔的江流奔涌。群峰的尖顶露出云面。峥嵘威严,恰似滿身披挂的武士列成战阵,冒冒硝烟屏护着身后果甜寂香的绿洲。百照山上,长着零星的柿树,一颗野鹅蛋大的柿子露了面,出了叶,由浅绿变成红黄色,灯笼似的挑在枝梢梢上。看样子是野柿子,无人釆摘。那柿子树掉光了叶子,却挂滿了一个个红红的柿子,简直像挂滿了一盏盏红色的电灯泡似的。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秋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山中,还有那未采摘干净的山茱萸,本地人俗称“红枣皮。”三三两两地隐藏在绿叶之中。呵,该轮到我们质朴的柿子富丽堂皇、轰轰烈烈的时候了。 中饭后,我和刘志华来到百子尖下辨认我们江氏祖居地的具体位置,是村上已70多岁的老支部书记现场指给我们看的。从此处往山头看去,山形像一把太狮椅子,江氏当年的屋基就处在椅子坐位上,背靠巍峨的百子尖山,眼前开阔,气势雄伟。接着,老刘给我讲起了我们淳安江氏上的名人——江公望。在此,将江公望这个人物的情况作以介绍: 江公望(——卒年不详)字民表,号建庵。行地二,芝公次子。宋宝元二年()已卯三月初三生。 公治诗赋有声,宋熙宁六年癸丑()登余中榜进士。宋建中靖国初,由太常博士除左司谏,以论亊出守睢阳;寻召为左司员外郎除直龙图知寿州,直言落职;蔡京用亊,贬南安军以赦复官,归而卒。葬茶坡(即茶园)早田畈蜈蚣形,系表字柒佰廿二号壬山丙向。南宋建炎四年庚戌()加赠谏议大夫。 公初调洛阳尉时,司马溫公为留台。见公《久旱微雨》诗,有曰:“云叶纷纷雨脚匀,嫩花柔草长精神。迅雷驱电前山过,不洗源头陌上尘。”叹曰:“此人有忧国爱民之心,惜乎异日泽不及天下耳!”既而亲来谒见,极为称荐,由是知名。 宋崇宁间,抗疏极论时政,屡数百言。上读终篇,称奇曰:“卿斦进札子,句句有味。已经编入上等文字中,与卿流传不朽。”宋徽宗尝梦有“题亭树壁间”数语者,觉不晓所谓。及公对,所论例多与梦合。上叹之阅之甚喜,久且曰:“闻卿德望儒雅,置之谏列,出自朕心,不由大臣也!”退朝,上甚喜:“以公与我梦合,可从大任矣!” 徽宗居端邸时,艺文之暇颇好驯养禽兽,以贡玩好。及即位,貂珰奉承,罗致稍广。公在谏省闻之函谏,上大悅。即日诏内御,尽纵勿复留。殿上有一鹇,畜久而驯不肯去。上亲以塵尾逐之,迄不离左右。乃刻公姓名于塵柄曰:“朕以旌直也!” 及公去国,享上之论兴,漫淫及于良獄矣。城都广暮,秋风夜静,禽兽之声四彻,宛如郊野。识者以为不祥,益思公之忠焉。 徽宗欲逐曾布,引李清臣为相。公曰:“陛下临御以来,易三言官,逐七谏臣,非天下所期望。人君之于谏臣,养之不可不素,用之不可不审,听之不可不察,去之不可不谨,如此数者,则用谏官之道尽矣!”上然之。 又抗疏论主继述分元丰、元祐起祸乱之源,言甚恳切。先是祐进对徽宗曰:“凡有公亊宜与江公望议论,乃可来说。”陈祐见公,公曰:“榻前一砖之地,是人臣对君父极言天下亊去处。惟上不欺天,中不欺君,下不欺心,则可免戾。人见各有不同,惟不可附会。”祐他日为上诵之,上以为名言。 娶魯氏,生子二:长子惠;次子受。 读罢上面一段文字,让人们对江氏祖先江公望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观看、考证了江氏祖先江公望一家的祖居地后,就沿小路下将山来,经朱家村来到下江村。据下江村老人介绍,江氏祖先起始阶段住在百子尖下半山腰处,后移至上江村(即现下江村对面山脚处),再后来移至小溪对面、即现在的下江村。江氏从宋朝至今,已是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百照村姓方,但它是元朝以后才有的,比江氏要迟好多年。据《淳安县志》记载,在百照村的留屋自然村的百子尖南侧山腰处曾有个西峰庵,建于明朝,东南距县城14公里。砖木结构,有前、中、后三进,正中有7米见方的天井,总面积正平方米。庵台后有瀑布,高十余米,尚有一洞,可容数十人憩息,现在,西峰庵已不复存在。 这一天,百照山下访祖很有收获,因为考证的不仅仅是淳安江姓的发源地,而是重温了姓氏文化。当太阳西沉时,我们才乘上当地最后一班小中巴车,游兴未尽地回到县城来。 责任编辑:佘坡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最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mt/820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