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如子

“爱民如子”的意思是,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这一成语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孔子的孙子孔伋在宋国所作的《中庸》。西汉时商丘人戴圣编著《礼记》时,又将《中庸》编入其中。

《中庸》记载:“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九种常行之事),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招徕)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子庶民也”中的“子”为动词,意思是说“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庶民百姓”。这是一种比喻。并不是说当官的要把老百姓看成是自己的子女,而是说要拿出爱护子女那样的真爱去爱护老百姓。常言说“老百姓是衣食父母”,为什么不说成“父庶民也”?因为虽然人们对子女和父母都是爱的,但在多数人,爱子女要比爱父母来得要深挚。君不见有的人对自己的父母不赡养,而对自己的儿女却关爱有加。

《中庸》中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治理天下国家大凡有九条要做到的,分别是:修养德行、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贴众臣、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招集各种工匠、优待边远异族、安抚四方的诸侯。修养德行,大道就能够顺利实行。尊重贤人,遇事就不会被困惑。亲爱亲族,父、兄、弟就不会抱怨。敬重大臣,遇事就不会迷误。体贴众臣,士就会以重礼相报。爱民如子,百姓就会勤奋努力。招集各种工匠,财富用度就充足。优待边远异族,四方就会归顺。安抚各诸侯,普天下就会敬畏。

在我国历史文化中,“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是官员中令人称道的风范,也是官员深得民心的一大原因。所以这八个字是对历史上清官的形容。直到现在,百姓眼中的好官形象还是“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这是文化延续的结果。为官者常常标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自己在一个地方为官期间,要多为自己管辖区域内的老百姓着想,尽自己的力量为那里的百姓造福,这也是中国古代的百姓称州县官为“父母官”(爱民如子)的原因,同时也是官员们张口是“为民父母,当殚精竭虑”,闭口是“爱民如子,执法如山”的依据。这也是民众们需要清官、好官的理想和愿望。历史上“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的官员总是受到人们的拥护与爱戴,像海瑞、包拯等一些清官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他们执政的故事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不断地讲起。

然而,在历史上,官员能“爱民如子”、殚精竭虑地为老百姓着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老百姓的一种理想。年巴黎公社明确提出公社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置于主体和主人的地位,也是对人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科学认识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古代官吏的“爱民如子”虽然是一种比喻,但也反映了a其对人民俯视的潜在观念。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则是对人民仰视的,表现了对人民的尊敬和爱的真诚。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看到墙上“还没上班,谁叫你来这么早”等“服务忌语”,便说,服务中心现在很普遍,关键要有实效,最根本的是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就像焦裕禄一样。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就会说“忌语”,把老百姓看成父母、亲人,就不会说“忌语”。

某市在棚户区改造工作推进会上,书记说“棚户区改造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惠民工程,目的是切实解决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我们要把这件事情当作给自己的父母修房子”。“爱民如父”与“爱民如子”一字之差,反映出共产党的干部做人民公仆的明确观念,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爱民如父”——变俯视为仰视,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对民众的感情——变恩赐为反哺。

例句:“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作者简介

刘秀森,商丘人,中共党员,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民间文艺家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新故事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民俗学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理事,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商丘日报》主任编辑。作家、学者。从事商丘历史研究40多年,积累了大量有关商丘历史的文字、考古、口述资料,曾出版以商丘历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花木兰全传》《李香君外传》《乱世丹心谱》等12部,出版研究商丘历史的学术著作《商丘古城》《商丘德文化》《商丘成语典故》和与人合作的《阏伯台庙会》等书,并出版《廉洁修身》和《廉洁齐家》两部历史故事,在全国各地报刊和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里发表研究商丘历史的文章多篇。河南省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鼎奖、河南省民间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中国民间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作品‘最具收藏价值’终身荣誉称号”。

刘秀森近照

文章来源/京九晚报

编辑/王千一

商丘市委网信办发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t/884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