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老年人都说拜年的风俗起源于唐朝。据说李世民起义后,南征北战,经历了创业的艰难,最后终于做了皇帝。他即位以后,对百姓减少赋税,免除徭役,老百姓安居乐业,一时国泰民安。可是一件事情使他犯愁,那就是文武之间常闹不和,这件事是从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人身上引起的。程咬金很早就起义上了瓦岗寨,不久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唐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他常因自己是老牌的“瓦岗派”在别人面前卖老资格,尤其是看不起后加入李世民队伍的尉迟恭。尉迟恭也不是一般人物,他跟随李世民虽然没有程咬金早,但武艺却不比程咬金弱。论起给唐朝立下的功劳,也不比程咬金少。程咬金看不起他,他还看不起程咬金呢!两个人都是粗鲁脾气,一见面就顶牛,恼起来甚至拼个你死我活。两个人都有一帮相好的,时间长了,就由两个人之间的不和,变成了文武大臣的不和。常言道“上不安则下不宁”,文武大臣不能团结在一起安帮治国,黎明百姓哪会同心同德,为国效力?李世民整天为这事愁得唉声叹气。

眼看春节快到了,谏议大夫魏征来到李世民的寝宫。他见李世民愁容满面,问道:“万岁为何愁眉不展?”李世民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给他。并说:“眼下就要过年了,此事办不妥,大家怎么过好年呢?”魏征说:“我就是为了这件事才来见万岁的。”李世民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魏征说:“不知万岁愿不愿意屈驾?”李世民说:“只要对治理国家有好处,我有什么不愿意的?”魏征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李世民听了十分高兴。

年三十儿这天,李世民下令要召见满朝文武,大家都到齐了,李世民突然从屏风后面走出来,未等大家向他行君臣之礼,他首先向众人作揖,然后便跪下叩拜。大家一时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李世民拜罢,起来说道:“世民少德无才,多有过失,平时对不起众位的地方在所难免,今天我向大家拜年,请大家原谅吧!”大臣们不知他的用意,连忙说道:“臣罪万死,平时对万岁多有触怒,望万岁恕罪。”李世民一见,心中十分欢喜,对大家说:“就是这样,从现在起,咱们立个规矩,以后每逢过年,每个人都要去别人家拜年,别人见人家来拜年了,一定要客客气气地答礼,各人只需说自己的不是,都要真心实意,不能虚情假意。今天我不是先向大家拜年了吗?明天就要过年了,人人都得照今天这样办。”皇上立下规矩,而且自己先试行了,谁敢不从?第二天一早,大臣们就互相串门,拜起年来。

再说程咬金一早起来,就去别人家拜了年,唯有尉迟恭家没去。他想:我和尉迟恭的恨并非一日,我怎么能屈膝去拜他?但又一想:皇上下令要这样做,我若不做,明天皇上会不会怪罪?想来想去,最后拿定主意:反正我不去他家,他也不会到我家来。明天万岁问起这事,也不能怪我一个。哼!不去了,看他怎么样!说话不及,老家院进来报说,尉迟恭到他家来拜年了。程咬金吃了一惊:我说他不会来我家,他真的来了。我如果怠慢,明天在万岁面前只怕会让我吃不了兜着走。他一时慌了手脚,急忙整了整衣帽出外迎接。尉迟恭一见程咬金,先作一揖,然后跪下磕头说道:“尉迟恭学识浅薄,平时对程将军多有得罪,今天向程将军拜年,多请见谅。”程咬金一是后悔自已刚才心胸狭窄,没拿定主意,结果让尉迟恭占了先;二是佩服尉迟恭不计前仇,主动到他家给他拜年,心里激动得不知怎样才好,紧紧拉住尉迟恭的手,非留他在家吃酒不可。

从此,两个人重新和好。满朝文武之间也都互相谅解,形成一种亲热和美的好风气。大家看互相拜年确有好处,以后过年时都坚持这样做,慢慢成了一种风俗。这种风俗流传到民间,一直坚持到现在。

讲述人:刘孟氏,女,农民。

搜集整理:刘秀森

流传地区:河南商丘

编   辑:彭蕾排   版:彭蕾初   审:李先霞终   审:王纲投稿邮箱:sqqyg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t/883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