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光荣的群体,他们在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巨大威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带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人民群众健康而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河南医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落实省、市相关工作指示精神,全面部署、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请战一线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选择穿上防护服“逆流而上”,全力加强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临床、检验检查、药品、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 “医院护理部请战,医院党委调遣,义无反顾奔赴第一线,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月24日,农历除夕,医院烧伤科护士长肖岩在“请战书”上重重按下了自己的手印,与业界无数同仁一样发出了铮铮誓言: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医院党委在1月24日发出“动员令”:“国家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我院将适时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留观病房,急需一线救治人力,期待大家积极报名参战!” 医院党委的“动员令”一出,各科室医务人员纷纷提交“请战书”——“我们深知自身责任重大,自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斗。”“医院党委调遣,义无反顾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严阵以待,医院安排,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机关科室到临床一线科室,从科室集体到医护个人,从医院领导到基层员工,大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写下一份份“请战书”,按下一个个鲜红的手印,表明自己参加疫情防控的决心。一份份“请战书”,每份“请战书”上的数个鲜红的手印,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最动人的情景。疫情当前,他们负重前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不辱使命。 肠胃肝胆外科二病区第一批参战护理人员刘学颖放弃休息,安排好正在发高烧的孩子,迅速站在了疫情防控一线。她说:“我的孩子有人看,父母有人照顾,有家里人鼎力支持,能全心全意在一线工作。”耳鼻咽喉科第一批参战护理人员刘俐冲锋在前:“我作为党员第一个去战场。其他同事的孩子小,身体不好,她们别去了,我去支援!”内分泌科护士方金赢下夜班后,克服皮肤过敏的不适,冲上了抗疫一线;王丽,两位孩子的妈妈,也在下夜班后第一时间到发热门诊报到。 请战冲锋在一线,这是全院各科室不约而同的行动。医院内科二支部党支部书记王战胜带领党员,在国旗、党旗下宣誓:听从党中央的统一安排和指挥,听从上级党组织的一切调遣,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场,当“集结号”吹响时,挺身而出,永不退缩,这是战士的豪情;当疫情警报拉响时,夜以继日,守护生命,这是医者的温情;当求助的声音响起时,谆谆叮嘱,殷殷关切,这是侠者的柔情。医院一个个抗疫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场迟到的婚礼 “今天是5月20日,‘’,一个浪漫的日子,我们有幸在今天见证对新人共结连理……”5月20日10时8分,一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担任证婚人的“疫往情深”百对抗疫新人“云婚礼”正式举行,来自全国抗疫一线,因疫情推迟结婚、推迟领证的百对新人参加活动,与全国人民共享这一幸福时刻。这一刻,陈尚和田奎杰终于兑现了相守的承诺——“等你安全回来,我们再举行婚礼!” 2月13日,在医院第医院医疗队出发前,田奎杰将辗转多处买到的一捧玫瑰花送到了陈尚手里。陈尚是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一名“90后”护士。她和男朋友田奎杰两人在春节前就订下了婚约,要在2月2日举办婚礼。谁料临近婚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们两个再次约定在2月14日去领证结婚。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医院要组成医疗队奔赴一线时,陈尚第一时间就写下请战书:“其实我对男朋友是愧疚的,但是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到病人,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早在该院第一批征集志愿者的时候,陈尚就报了名。这次被选入医疗队,陈尚第一时间就给田奎杰发了一条信息:“要去一线支援抗疫。”陈尚原本以为男朋友会有怨言,没想到田奎杰迅速回复了一条信息:“户口本早就准备好了,等你回来我们就去领证,一定要安全回来。” “她是个很善良的女孩,我们双方的父母都支持她的决定。”田奎杰说。田奎杰是商丘市公安局建设分局的一名民警。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两人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聚少离多。但听说女朋友要去抗疫一线,他还是专门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去送行。在医疗队出发前,田奎杰给了陈尚一个大大的拥抱:“你一定要安全回来,等疫情结束,我们就结婚。”医院连续工作了12天,于2月25日离开抗疫一线开始接受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隔离结束后的3月12日,陈尚和田奎杰领到了结婚证。没有特别的庆祝,没有喜庆的假期,两人在领证后的第二天恢复了正常工作。又是一次长时间的等待,因为两人职业的特殊性,一直拖到5月2日,两人才在老家办了一场极其简单的婚礼。 5月20日,田奎杰说:“今天能参加这个特殊的婚礼,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能得到全国网友的祝福,我俩真的很开心。”当天上午,他和妻子陈尚在家里通过手机连线了网络直播平台,和另外99对新人一起完成了婚礼仪式。 医院 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病区,一名经过治疗病情明显好转,但核酸检测始终未转阴的老年患者,情绪急躁不安起来。 见此情景,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开导和疏解。金石为开,看到医护人员的付出,老人慢慢消除了焦虑和恐惧,全力配合救治。 “在我们即将离开武汉时,老人依依不舍,说,‘舍不得你们走,把我也打包一起送到河南吧’。”说起这事,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韩传恩也是感慨颇多。 在武汉期间,太多类似感人的故事不断呈现在韩传恩眼前…… 一名老年患者,医院转到重症病区后,总是担心、害怕,情绪低落。队员们每天给他“话疗”,以减缓他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一天,他拉着护士小方的手,要唱首歌给她听,‘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老人的歌声感动了我们所有人。”韩传恩说。 除了心理治疗和生活上细致关心,医疗队更需要给患者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在考医院东院区的救治需要和队员实际情况后,韩传恩提出“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专科带综合,兼顾区域性”的组队原则,将来自26家医院的名队员,分为4组,分别对接4个国家医疗队。在每组中,根据队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经历,选出组长。其中,由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小组,与李兰娟院士团队合作,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驰援武汉,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机会,能够与李兰娟院士团队合作,又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队员们感到自豪和高兴。”韩传恩说。 治疗中,李兰娟院士团队采用的是“四抗二平衡”救治原则。在领会救治方案后,第一小组队员认真配合李兰娟院士团队,精准施治,发挥敢打敢拼的作风,与病情争分夺秒,与疫情作斗争。 能够在短时间内,用自己的技术和敬业精神救治患者,发挥团队协作,是李兰娟院士团队对河南医疗队给予了肯定。他们说:“交代给河南医疗队的任务,只说一遍即可,不用安排第二遍,任务完成出色。” 并肩作战,携手抗疫,治愈率明显提升。其它3个小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韩传恩说:“我们这支医疗队,没有辜负重托,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投诉的目标。” 对于完成援鄂任务,韩传恩认为,这些医院“十年磨一剑”的重症学科建设和学科人才的培养机制,医院在人才引进、设备购进、技术提升上给予的支持。 “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敢于亮剑。”韩传恩说。 最开心的是那温情对视 “医生。”病房里的护士通过对讲机喊道。 “在。” “21床小章,ECMO(体外膜肺氧合)准备撤机。” “收到。” 3月9日,医院东院区三病区又发生了一次令所有人都欣喜的对话。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辛留锋说,整个病区值班的医生、护士早已做好准备,就等着这一声令下。 2月21日,医院63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抵达武汉后,辛留锋所在的小组进入医院东院区,与辽宁医疗队共同负责三病区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辛留锋对小章的印象特别深,因为他是整个病区里病情最重的患者,已持续ECMO应用25天了。 对于小章来说,这25天是极其困难的。气管切开、胸腔引流管、中心静脉管,各种管子插在他的身上。医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