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作为一个窗口单位,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求医问药服务的特殊行业。它是否和谐发展,事关百姓的生命健康,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医院医院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职工的素质培养,医院的精神,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正确处理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在社医院形象。

近日,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医院院长韩传恩。

记者:40年来,医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赶超,谱写了一曲跨越发展的壮丽史诗,是怎样抢抓机遇,医院发展驶入快车道的?

韩传恩:医院始建于年,前身是加拿大圣医院,年6月更名为医院,迄今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院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接力奋斗,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赶超,谱写了一曲跨越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前,医院只有三台普普通通的X光机,设备十分简陋。年时,我第一次听说“CT”这个名词,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商丘人要到郑州、山东济宁去做“CT”检查,现在,我院有了6台“CT”设备。改革开放以后,该院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办院规模有序扩大。为了提升硬件水平,医院先后购入瓦里安直线加速器、GE64排宝石螺旋CT、飞利浦层极速CT、GE3.OT核磁共振、飞利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G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等大中型先进诊疗设备,可全面开展介入治疗、微创手术、腔镜技术等高难度技术服务,填补了多项省市空白,满足了群众的就医需求。

那时,马路旁边是低矮的小房子,到处是一些小商贩,早晨起来听到的都是吆喝声,周围环境脏乱差。现在,政府对过去陈旧、潮湿的门面进行改造,修造了一片片花园、一处处草坪。医院周围四季常青,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这是一大变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城市建设,文明城创建、卫生城创建等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商丘市市长张建慧多次亲临现场,帮助扩建、改善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规划。随着商丘古城亩湖面即将全部恢复,位于北侧的医院周围环境将更加优美。医院历史文物建筑原貌的前提下,先后建成门诊楼、病房楼、儿科医技综合楼、职工餐饮中心。医院的建筑从原来最高的3层发展到现在的17层,建筑面积从平方米拓展到现在的20多万平方米。

医院,医院现已经成为新技术应用基地,可让一方百姓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最新医疗技术服务。如今的医院,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已成为商丘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医院。我们要在成功创建医院、医院的基础上,医院将打造成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医疗中心。

记者:40年来,医院培育重点学科,注重人才培养,医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的?

韩传恩:从年到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当时医院只有两个省级特色学科。经过40年的发展,该院已有2个省重点学科,3个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级基地,21个市重点学科。当年我们不敢想象能拥有国家级培训基地,当然,这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争取能够有10个以上的学科进入省重点学科序列。医院由原来只能做阑尾炎、疝气、眼外科及简单的口腔治疗等手术,发展到现在可完成绝大多数重大手术。目前,医院的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小儿内科学、眼科学、内分泌学已成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和培育学科,并持续完善和壮大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症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5个中心建设。

40年来,医院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才。医院实施出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三名”战略,形成了“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重点”的发展格局,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带动了一批优势学科,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过去没有医学博士,以大学专科、本科生为主,通过制订高学历人才引进优厚条件和人才培养计划,先后引进医学博士、硕士人员余名。同时,每年选拔一批素质好、品行好、有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技术医院进修学习,为医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为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今天和明天的交会点上,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奋斗标注新时代,以奋斗描绘新画卷,向着区域性城市医疗中心的宏伟目标奋力拼搏,为实现美丽社会、健康中国再做新贡献。

记者:40年来,医院的院训、院歌、院徽、院旗等这些文化元素,实实在在地融入每个职工的脑海里,逐渐变成全院职工的积极行动,医院是怎样把院训和核心价值贯穿全院上下的?

韩传恩:医院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唯一不变的是救死扶伤的使命,40年来,医院的院训、院歌、院徽、院旗等这些文化元素,实实在在地融入每个职工的脑海里,逐渐变成全院职工的积极行动。我院历届领导班子遵循“重德、精业、求实、创新”的院训,8个字的院训:一个人品德要好;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要学习和勇于实践,经常接触患者,为患者着想,工作中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创新要尊重客观规律,代代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单位才能发展。

“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是我院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做到患者需求至上这一点?要求上至院长,下至清洁工,都要站在患者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医院的诊室没有门槛,诊室内设立围挡保护患者隐私,这都是“患者需求至上”的体现。

我院从细微处入手,考虑到病人匆忙而来,医院之后有了内急没有手纸怎么办?考虑到这一点,该院在每个卫生间配备了手纸和消毒液,还在每个电梯内配有一瓶酒精消毒液。并要求每个导医熟悉全院科室位置,对年龄大的患者或行动不便的要亲自送到科室门前。有的病医院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我们在这工作了几年,十几年,很熟悉,就像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样,尽管地点就在我们脚下,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哪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只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遇到病人问询,医务人员应该将其引领到具体位置。我院为适应快速发展需要,增强青年职工的沟通、协作意识,分批对全院职工进行拓展训练。通过拓展训练,提升了全院职工的团队战斗力,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全体人员对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重德、精业、求实、创新”“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院训和价值观真正得以贯彻。全院干部职工,始终以“严格管理、发展内涵、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科学求实、赶超一流”的医院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医院一直延续不变的“救死扶伤”使命。

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永远没有尽头。对医院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化,医院院长韩传恩用5个字总结,那就是“六变一不变”。何为“六变一不变”?即就医环境、医院建筑、医疗设备、医院等级、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与科研教学等六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朱群永)

来源:睿慧资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t/880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