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释   ①刘邦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②“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③安得:怎样得到。   ④威:威力;威武。加:凌驾。   ⑤“守四方”守卫祖国的边疆。

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   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汉高祖刘邦是建立汉王朝的第一代君主,史称“匹夫崛起而有天下者,自高祖始。”他的《大风歌》激越慷慨,气势沉雄,开汉代楚辞体诗歌的先河。   据《史记·高祖本纪》所载,刘邦在他称帝后的第十二年(即前年)十月,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反叛,返回时途经故乡沛县(今江苏沛县以东),在沛宫设置酒宴,邀请款待父老子弟,当酒喝得十分畅意的时候,他站起来击筑伴奏,乘兴唱出了这首历久交赞不衰,被后人称许的《大风歌》。   第一句是起兴,也是象征,它高度地浓宿了刘邦扫除群雄,建功立业的不凡历史和他奋其智勇的风云际会,生动地描绘了目下创业初定的一片胜利气象和他又奏凯旋,衣锦还乡的愉悦心理。大风吹起来啊云彩飞扬,这局势的发展、变幻是可等的快速而尽如人意呀!   第二句是言志,也是纪实,《高祖本纪》中曾写道:“高祖常徭咸阳,从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青年时代的刘邦就羡慕秦始皇,怀有征服天下的大志。这里的海内,即天下,古人误为中国四面是海,故称中国为海内。威,指威力,武力。加,强加,凌驾。威加海内的大志,如今已经实现,回想当年的斩蛇起义,西进洛阳,四年来的楚汉之争,缓和平息匈奴的侵扰,为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而断然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接着又平定了英布的反叛,真是威镇天下,荣归故里啊。此句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的开国君主对大业已就的踌躇满志,对回归故乡的炫饰和对未来励精图治的笃信,这一句简质雄浑,气魄博大,非同凡响。   第三句是真实的体验,也是精心的部署。安得,怎能得到。猛士,英勇的将士。全句说,怎得英勇将士啊守卫四方!进一步表明作者并没有满足了已取得的胜利,没有一味陶醉在衣锦还乡的酣梦里,他希望所有英勇的将士能守卫住四方,以防止一切坏人的谋图不轨。创业难,守业更难,汉高祖刘邦深深懂得了夺取政权的艰辛和进一步巩固政权的重要。这是他对未来的忧患思虑和对群臣、子弟的再三叮嘱,一个有能力的封建帝王的韬略和雄姿,至此全面地绘形绘声地刻画出来了。   这首诗写得气势轩昂,笔力雄健,第一句的起兴,使诗的意境升腾向上,又在内涵上与下两句紧相绾接,他赞叹大业的荣耀,期盼贤臣良将巩固大业,将开国君主的胸襟、奋力向上的大风的意蕴相交融,构成了一首旋律高昂、节奏明快、风格独异的短歌。

《大风歌》是汉朝刘邦所作的诗歌。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矛盾的心情。鉴赏   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此过程中,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屋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后世影响   后人纪其盛,日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作者简介   汉高祖刘邦(前—前),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公元前—公元前年在位,共8年。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因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汉高祖,后世多沿用此。创作背景   汉高祖十二年末平定了英布后,路过家乡沛县,置酒召父老宴,酒酣,刘邦击筑歌大风,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这里,刘邦唱响了《大风歌》(沈嘉禄)地处江苏西北角的沛县,自古以来因“沛泽”而得名。但它令人神往的原因则在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同时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故而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沛县历来有“汉汤沐邑”、“千古龙飞地”和“明先世家”等美誉。刘亭长在这里举起大旗徐州原属山东省,建国后不久,中央政府考虑到江苏省矿产资源匮乏,不利于工业发展,就将徐州划归江苏,因为徐州的煤、铝和岩盐储量相当丰富。从地图上看,徐州在江苏省的西北地区,像一只犄角顶着山东,在它的西南面就是河南和安徽了。当巴士急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我从指路牌上发现,距河南开封、商丘和山东济宁都相当近。近年来形成的淮海经济区概念,涵括了鲁、苏、皖、豫交界处的城乡,人口超过1·2亿,它的中心城市就是徐州。金秋送爽时节,我随几个朋友踏访沛县。在徐州下火车,再坐一小时巴士就到沛县了。我曾经两次往访徐州,对古城印象颇佳,尤其是龟山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博物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沛县,也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所谓沛,最早的意思就是水草丰茂。后来我得知,佐助刘邦得天下的张良被封为留侯,他的封地就在沛县东北的微山湖一带,在那个时候就是一片湿地。距黄河故道不远的沛县,曾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地区,为中华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许由、商汤、老子、孔子等上古圣贤都在这里留下足迹——老子在此隐居十年,一心想克已复礼的孔子特地跑来向他请教。公元前年,齐、楚、魏三国灭宋,“楚得沛地以为县”。秦统一中国后,建沛县,属泗水郡。西汉时改为沛郡,辖沛县。由来可见,沛县是我国最早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近年了。秦末烽火四起,身为泗水亭长(沛县的朋友戏称这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的刘邦率沛县三千子弟,联络各路义军,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灭暴秦、翦霸楚,建立了大汉政权。繁荣昌盛的汉王朝全面总结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主体称为汉民族,以汉语、汉字、汉音、汉书、汉服、汉药等为基本构架的汉文化,都与这个王朝的建立有着直接关系。而且从汉朝开始,中国的疆域概念才得到明确。这一切改变,都从刘邦剑斩白蛇、振臂高呼开始。有一次,在泗水亭长任上的刘邦押送几十名徒隶前往咸阳去给秦始皇修陵墓,途中突遇大雨,被阻于芒砀山下。就在大家愁眉不展,密谋逃生之时,刘邦叫人抬来一坛酒,与几十个徙隶一起畅饮。酒尽后对大家说,愿走的就走吧,到了咸阳也是死路一条。于是,有人死里逃生,也有十几个青壮年徙隶跟着他隐入芒砀山中。半路上刘亭长还挥剑斩了一条挡道的白蛇,树立起义军领袖的威望。这一年,刘亭长已经四十多岁,胡子一大把了。公元前年,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沛县的小官吏萧何、曹参等人和父老子弟一起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的小股部队,并拥立刘邦为“沛公”,三千子弟投奔到他的麾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书写……

毛泽东对刘邦是很有好感的,他说过:“老粗出人物,但是没有几个知识分子也不行。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他老人家还说:“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与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事实正是如此,刘邦的智商并不比项羽高多少,但鸿门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荥阳对峙、四面楚歌等故事,则说明刘邦善于任用贤才,善于审时度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刘邦借了司马迁的《史记》而名扬四海,他的“龙兴历史”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然而传奇还没有结束,一千多年后的元末年间,朱元璋起兵,绞杀了陈友谅、张士诚的各路枭雄,建立了大明政权,而这个做过和尚讨过饭的麻子皇帝的祖籍也是沛县。所以,明代诗人王嶼在游历了沛县后感慨万千地写下:“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大风起兮云飞扬沛县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县城,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城内名胜古迹颇多,有汉高祖原庙、歌风台、歌风碑、泗水亭、吕墓、樊井、泗水故道、安国寺、周田、灌婴寺、刘邦店、汉画像石、射戟台、三义拒吕布处等。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在《史记》、《汉书》、《西京杂记》、《楚汉春秋》等重要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为凭吊古人,寄兴畅怀,千百年来,班固、庾信、柳宗元、贺铸、梅尧臣、文天祥、李东阳、归有光、唐寅、文征明、袁枚等文人墨客都在沛县并留下不巧的诗篇。到沛县的第二天,沛县的县委宣传部长胡成彪先生就以自己的诗作示我:大沙河畔觅诗情,古沛城头歌大风。一代帝王千古韵,至今依旧话英雄。旧亭得识真龙气,深巷来寻老将踪。若使相逢台上宴,也随天子赴西征。大沙河就是流经城内的一条很古老的河流,诗中所说的旧亭、深巷等也是古遗址。胡成彪先生是一位书法家,我们在沛县游访的几天里,他给我们并讲了不少历史故事,使这次文化之旅充满了传奇色彩。沛县是一座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古老城池,但也因为靠近黄河而屡次被洪水淹没,最严重的是在清代咸丰年间,短短七年中,黄河三次决堤,整个县城化为泽国,老建筑毁于一旦。沛县的冯兴振县长指着我们的脚下说:老县城就在地下五至十米。前些年,为了修复一些典型的历史遗迹,沛县的文物部门从地表下挖出了不少文物,比如歌风碑等。县博物馆里珍藏着历史文物多件,从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到汉画像石,展开了沛县壮丽的史书画卷。即使今天在修公路时,也经常能挖出明清时期的民居部件和日用器物。所以,沛县今天的历史建筑就是在原址上恢复兴建的。这天,我们一行人先参观了汉高祖原庙。公元前年10月,建立西汉政权后的汉高祖刘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谋反,途经故乡时稍作逗留,沛县的县令在城南建造了行宫,后称沛宫。刘邦到后便在沛宫设宴酬谢父老乡亲,酒酣后看到一股大风在宫门前卷过,尘土蔽日,一时兴起,起身击筑并吟唱了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毕泣数行下。”一百多个少年和而歌之,场面相当的动人。这首歌就被后人称为《大风歌》。回故乡后不久,刘邦就去世了。他儿子刘盈继位即惠帝,这个小皇帝及群臣们认为,先祖出身卑微,有意神化他,再说平定天下,功最高,应该敬尊号高皇帝,于是在惠帝五年,下诏将沛宫改建为汉高祖原庙。同时各地也建立高祖庙。沛县的高祖原庙,前殿有高祖庙,后有寝宫,春秋享祭。两千多年来,战争频仍,沛县焉能幸免于难?所以原庙屡圮屡修,直至清末咸丰年间被黄水彻底冲毁淹没。现在我们见到的建筑是年重建的,文管部门忠实地继承了汉代的建筑风格,青砖黛瓦粉墙,汉代阙楼式格局令人怀想悠远。门额为当代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大殿“乐沛殿”为徐州书法家王冰石所题写。大殿立有高祖铜像并全身鎏金,极具皇者气势。两侧墙上悬有两汉二十四帝画像。院中植青松翠柏,立有一块碑,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所书的“汉高祖原庙铭”碑。毛泽东教会女儿的第一首诗

一街之隔的歌风台就是这个时候所筑。此台原筑于旧城东南,泗水西岸,千百年来,因水患、地震、兵燹等原因,屡建屡毁。建国后,沛县政府建亭保护,但又毁于文革。年,江苏省政府立将碑和台列为重点保护单位。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风歌石碑,是从淤积的河泥下挖出来的,是一块珍贵的汉碑,仅存上部四分之三,但因石质坚致,刻工精良,字迹仍相当清晰。立于歌风台正中。在它的边上还有一块元代大德年间摹刻的大风歌碑,略小于原碑,字迹神似,足以乱真。在碑阴还有当时重刻的缘起、过程等文字记述,但因石质稍松,有些字迹漶漫不清了。于是在年,沛县政府又刻了一块同等大小的石碑,立于汉碑前方,俗称“甲子碑”。同年,沛县政府还请雕刻家用汉白玉雕刻了刘邦的立像,像高1·8米,举爵按剑,神采奕奕,既有凯旋还乡的兴奋,又有高歌新朝的慷慨。年,歌风台重建于高祖原庙东侧,与汉城公园隔街相望。台高近十米,分上下两层,底层是一个以书画形式展示的汉高祖胜迹展,二层辟为陈列有数千件文物的展厅。这也是国内最大、最高的台式建筑。据说,汉代以后,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沛县瞻仰歌风台和歌风碑,题词咏诗,评古论今,托景寄情,留下了大量启人深思、发人深省的名篇佳作。现在沛县的文管部门就将部分作品勒石镶嵌在碑廊内,供人观览。冯兴振县长告诉我,年,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来到沛县参观,说起毛泽东确实是很欣赏刘邦的。她说:“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是父亲教我的《大风歌》。”那是在延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把她抱到马背上,一起在黄土地上遛达。毛泽东提出要教女儿背诗,便兴致所至地高声吟诵大风歌。李讷问:“大风歌为什么只有三句?”毛泽东以他一贯的幽默说:“这就叫千古绝唱嘛。”猛士们喝干了一口井泗水亭在泗水亭公园内,虽说也是新建的,但亭内的碑则是老的,是一块清碑,仍用班固《高祖泗水亭碑铭》的原文,记载了刘邦的前半生事迹,也算聊胜于无吧。泗水亭为刘邦“试为吏”时的遗迹,乾隆年间编纂的《沛县志》中有记载:“汉高祖为泗水亭长,即此亭也。”而实际上是后世沛县老百姓为纪念刘邦发迹而建造的。不远处有一口稍稍突出平地线平的水井,白石井圈已被勒出无数绳痕。井旁立一碑,上书“琉璃井”三字。据当地老百姓说,那是因为刘邦的军队追杀英布残部后汇聚在此,一时口渴难忍,争先恐后汲水解渴而留下的痕迹。明代沛县籍诗人阎尔梅曾有一诗写道:“军多汲尽琉璃井,无数绳痕泐石干。”传说总是极具传奇色彩的,后人也愿意相信这一幕曾经发生过。园内还有一处景点也值得一看,那就是乐沛堂,刘邦在酒后高唱大风歌后对乡亲们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所以沛县政府在重修泗水亭时就造了这个乐沛堂,以资纪念。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征战过程中,家乡人着实帮了他不少大忙,其中有两个是他的少年朋友,一个是安国集的王陵,一个是周田的周勃。年长后刘邦又结识了从睢阳贩卖丝绸的年轻商人灌婴,他们住得很近,现在都属于安国镇,离今天的刘邦店不到五里路。在刘邦南征北战时,他们三个人都成了刘邦的左臂右膀,后来都被封为诸侯,历史上称他们为“安国五里三诸侯。”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另一个沛县人,老百姓更加熟悉了,那就是力大无穷、脾气却很臭的樊哙。在今天沛县境内,老百姓还可以为我们指示樊巷的旧址,在故城东南,古泗水东岸,旧时有石碑标志。不过另一处古迹则有幸保存下来了,那就是樊井。据说那是樊哙当年屠狗肉时用过的,并用此水煮狗肉,味道格外鲜香,刘邦发迹前与樊哙也是好朋友,想必白吃了不少狗肉吧。妙的是,我听文汇报驻江苏记者站站长张梅女士说,樊哙的七十二世孙还在沛县,早几年就是卖狗肉起家的,现在经营着一家养狗场,专门供应狗肉店。她曾经采访过这位樊哙后人。泗水亭是近年重建的在沛县的短短三天里,我分明感受到沛县朋友的热情好客与淳厚质朴,使我们一行人在饱览了汉文化遗存的同时,还获得了极大的畅想空间,意犹未尽处,是很值得再次拜访的。说起沛县的民风民俗,冯县长认为有两个字可以概括:近鲁。这里与山东接壤,无论建筑、饮食、风俗、方言,以及当地百姓的待人接物,特别是敦尚礼义——简单地说就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重乡里感情,讲哥们义气,都与山东极为相似。如果再给我几天时间,真想进一步探访民间。沛县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柳琴戏、四平调、牌子戏、落子、花船、渔鼓等民间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至于武术的兴盛,则更有渊源可寻,早在春秋时就形成规模,“沛县自古尚武力,轻生死,以气节著闻,疏财仗义,虽捐弃顶踵而不恤。”今天沛县的武术师在县城内外开设武馆多达一百多家,有大洪拳、梅花拳、少林拳、西阳掌、八卦拳、形意拳等十二武术门派及正宗传人,涌现出十二位世界冠军。近些年来,沛县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提振古城的文化形象,对以汉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文化文化遗址遗存进行了整理与修复,除了上述的著名景点外,还辟建了一个占地近千亩的汉城,囊括了歌风台、高祖原庙等核心景点,还在汉城里修了一条长达一公里的汉街,石板铺路,两边全是青砖黛瓦的仿汉建筑,小吃店、古玩店、书画店、工艺品店鳞次栉比。城外不远的景点还有吕母冢(即吕后母亲的墓葬)、吕布射戟台(即辕门射戟遗址)、虺城(商汤时左相仲虺的封地)、微子墓、栖山汉墓等。自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刘邦文化节以来,沛县政府每隔两年要举办一次世界刘氏宗亲大会,邀请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刘氏后裔到高祖原庙祭拜先祖,以增进世界华人的凝聚力。(沈嘉禄)









































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t/826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