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豫政﹝﹞71号),现将我市政策有关要点解读如下: 为什么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农村义务教育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脱贫攻坚目标、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出台《意见》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出台《意见》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1.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到年,基本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学校规模适度、办学效益和质量提升。 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到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在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 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到年,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 4.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如何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工作? 1.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由县级政府制定,在当地媒体公示,经省辖市政府审核后,报省政府备案(省直管县〔市〕直接上报)。省政府将对各地规划编制情况进行通报。 2.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初中原则上按24班规模,其他地方原则上按18班规模,每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原则上按24班规模;在人口比较密集平原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8班规模;鼓励和支持农村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在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村小学和教学点。要统筹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行走读和寄宿相结合,各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和当地环境等因素,安排好需要寄宿的学生,尤其要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初中可优先举办中心小学,闲置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可优先举办学前教育。 3.加大投入,整合资金,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今后五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寄宿制小学的规划和建设要与“全面改薄”和“十三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中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相衔接,优先安排改扩建或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完善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使其达到标准化要求。规划和建设寄宿制学校时,要考虑配套建设教师住房。 4.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着重加强农村教师编制管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三个方面的建设。 《意见》出台后如何推动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县(市、区)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3.建立激励机制。对成效显著的单位,省政府给予表彰激励。 4.加强督导检查。省、市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每年开展一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落实情况专项督导。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件全文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t/826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