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集剧情:

  梁王与梁国内史韩安国密商关于削藩的对策。宫中王美人的弟弟田蚡来看望王美人,谈论削藩问题,认为对王美人之子、十皇子刘彘(后景帝改其名为刘彻)有利,要姐姐支持皇帝。景帝邀梁王狩猎,向梁王征询对削藩策的意见,得到梁王的支持。汉景帝举行朝议。在朝议中,晁错的削藩策受到多数大臣的激烈反对。景帝力排众议,支持晁错,决策先对楚国、赵国、胶西等四小国实行削减。同时决定对匈奴坚持合亲政策,并安抚诸侯中势力最大的吴王。

本集主要人物:

田蚡、韩安国、梁王刘武、王美人、汉景帝、晁错

必须把梁国拉来挡子弹

上集说了汉景帝即位后面临的三重困境(匈奴、削藩和储君)五个矛盾。让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这五个矛盾:

A、汉匈矛盾;

B、晁错与诸大臣的矛盾;

C、汉景帝与诸侯王的矛盾(重点是吴国国王);

D、汉景帝与母亲窦太后关于立谁为储君的矛盾;

E、汉景帝与梁王因为削藩和立储两事引发的矛盾。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上述五大矛盾的深化、爆发和解决。站在汉景帝角度,如果不讲策略,同时应对这三大困境和五大矛盾,那就相当于同时被压在“三山五岳”下,比当年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还要悲催,他的帝位还能保吗?不能!怎么办?当然只能各个击破,在削藩时稳一个、拉一个。

稳谁?匈奴。

拉谁?梁王刘武。

于是,我们在第二集立即看到,汉景帝被老妈窦太后算计后,正在宫里发火,晁错及时来给他打气,灌输正能量:“陛下破格接待梁王,不就是要争取拉住梁王吗?陛下这一招棋是对的!今天的回应,也是高明的。陛下还是要以手足情拉住梁王,结下骨肉之盟。那么北起泰山,西到皋阳,梁国这一大片土地,就可以成为拱卫京师至关重要的屏障……”

晁错给汉景帝输送正能量

晁错这番话的中心意思,是说皇上您今天虽然被窦太后摆了一道,但收获还是很大的,只要拉拢梁王,那么削藩就有了战略准备。晁错的话对不对?只能说对了一半。

先说不对的一半。晁错此时的心思全在削藩,如果胜了,不仅可确保汉家天下长远利益,也能成就自己一世英名。这可是汉景帝即位、晁错就任御史大夫以来干的最大一票事。但皇帝面临的问题,却比他多。除了削藩,还有边境问题、还有遗产继承问题。好比一个家族企业老板,既要考虑怎么打败竞争对手,又要对付黑社会的敲诈勒索,还要考虑自己OVER后企业不落入近亲之手,中间有微妙的尺度和平衡需要把握。窦太后这个时候提出让梁王做储君,很可能离间刘启刘武兄弟俩的亲密关系,置削藩策于危险境地。而削藩是以放弃对匈奴开战、牺牲边境子民为代价的,一旦失败,就是内外双输,汉景帝将落下的就不是“用人不慎”,而是“懦弱”的名声。而晁错却只顾为社稷和个人考虑。这就是晁错不通人情、情商不高、为皇帝考虑不周全之处。

再说他对的另一半:要削藩必须拉拢梁王。不仅是因为梁王与汉景帝同父同母,血缘最近,是唯一可以上阵打虎的亲兄弟,更重要的原因是梁国是“拱卫京师至关重要的屏障”,是真正意义上的“藩国”。怎么讲?梁国是西汉最强大的诸侯国,面积最大时拥有40余座城市,辖地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县,地理上居于牵制东方诸国、屏蔽朝廷的关键位置。此次削藩的重点是吴国,梁国正处于吴国与首都长安正中间。吴王刘濞要造反,必先攻克梁国,才有可能打到长安(用今天的地图看,相当于从江浙经安徽和河南打到陕西)。梁国不能不仅反,而且与朝廷和大哥刘启站在同一战壕里。你说梁国重不重要?

婚姻才是最大的创意经济

汉景帝这样盘算,梁王是否就心甘情愿上套呢?站在梁王角度,匈奴和削藩是一个千载难逢争帝位的机会,但老妈的提议毕竟太仓促,事先没有通报,陷饼太大太重,梁王当场被砸晕了,还没有时间完全消化,尤为关键的,是京城的王公大臣、郧爵贵戚对削藩是什么态度。对削藩一事,不摸清他们的态度,不能轻易表态,梁王想了想,决定先派心腹重臣悄悄打探一番。

于是,韩安国出场了,与他演对手戏的是田蚡,他们相会的地点在蹴鞠场。这里顺便提一下,“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到汉代非常流行。不仅娱乐,还用于练武。汉高祖刘邦父亲刘太公就特别爱这一口,自从刘邦当皇帝,刘太公搬到宫里整天闷闷不乐,刘邦一打听,才知道缺少娱乐,没人陪他蹴鞠、斗鸡、六博。刘邦大手一挥,说这还不好办,小CASE,你就是要建鸟巢水立方都没问题,立即拨了一笔钱,在首都仿照老家丰邑新建了一座新城,把刘太公的老邻居全部迁过来,成天陪他玩,从此以后,刘太公又开始Happy起来。

刘太公行乐图(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要在紧张的削藩前夜插入蹴鞠这段闲戏?其实一点不闲。一则田蚡和韩安国是本剧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田蚡是汉景帝王美人的同母异父弟弟、未来皇上汉武帝刘彻的舅舅。作为皇亲,田蚡虽然后来官高至太尉、丞相,但结交韩安国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郎官(皇帝护卫、侍从),而韩安国是梁国内史(相当于梁国都城睢阳市的市长),是梁王刘武最重要的谋士,两人地位悬殊,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二是因为前几集其实不只是“削藩”一个主题,同时还伴随着另一个重要主题——“夺嫡”,从追逐皇权与捍卫皇权这个角度,“削藩”与“夺嫡”压根就是一回事。削藩前,主要矛盾是汉文帝的两个儿子合伙对付其他堂兄弟和叔辈,是“硝烟弥漫的外战”,削藩后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两亲兄弟之间,是“流血流泪的内战”。虽然削藩还没正式开始,蔓延胜负结局未定,但乐观主义者田蚡已经在开始未雨绸缪。

田蚡与韩安国聚在一起,代表着是两股势力的出场,拉开了后面交锋、竞争与合作的序幕,一股势力是刘彻的老妈王美人,另一股势力是梁王刘武。他们的目标都一样:皇位。既然都是争皇位,应该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才对,为什么还要提“合作”二字?因为此时王美人的地位相对低下,也不为人注意,相反梁王现在全天下瞩目的政治名星。所以,此时“合作”是主旋律。

田蚡人在台下踢球,心却在台上看球的韩安国大人身上,先是派人还去酒肉,然后再来套近乎。韩安国问他是谁,田蚡这才说他是后宫王美人的弟弟:“韩大人是皇上的远客,也当然是我田蚡的客人,我代我姐姐招待内史大人,也是分内的事啊。”

田蚡结交韩安国

田蚡这句话既可解读为“我擅自作主代表我姐姐招待韩大人”,也可解读为“我姐姐派我来招待韩大人”,无论哪一种,都是给韩安国一个天大的面子(汉初,外戚的权势都非常惊人,皇帝对外戚也非常倚重)。真实情况到底是哪一种重要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明,田蚡和王美人都极富政治头脑。事实上,王美人后来借助“金屋藏娇”这个SLOGAN(品牌广告),成功运作让汉景帝立她的儿子刘彻为太子,主要借的就是汉景帝三个最亲近的人——母亲窦太后、姐姐长(念[zhǎng])公主刘嫖(音[piáo],瓢)和弟弟梁王刘武之力,只不过窦太后是“顺借”,长公主是“正借”,而梁王是“反借”(至于怎么个“顺借”、“正借”和“反借”,后面我们会详细解说)。完全可以说,王美人是刘彻当上皇帝的总策划师和首席运营官。可见,在一夫多妻时代,孩子摊上一个聪明能干的老妈,是多么重要。

谁给了田蚡和王美人这一对同母异父的姐弟这么牛X的政治头脑?说起来应该归都于他们的母亲。田蚡与王美人的老妈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臧儿——刘邦时代七位异姓王之一臧荼(音[zāngshū],赃书)的孙女。臧荼是燕国旧将,秦末投靠项羽,被封燕王,后归顺韩信,投降刘邦。刘邦称帝后大肆捕杀项羽旧部,令臧荼非常恐惧,于汉五年(前0)起兵造反,被刘邦一举平定,全家被诛,但孙女臧儿侥幸存活,长大后嫁给一个叫王仲的人,生下一儿二女,分别是王信、王娡(音[zhì],志)和王儿姁(níxǔ,泥许)。然而好景不长,王仲病故,失去生活来源的臧儿果断选择改嫁到长陵田家,又生了两个儿子——田蚡和田胜。也就是说,臧儿嫁了两次,生了五个孩子。

汉武帝刘彻之母王美人

可能因为自己有成功案例在先,臧儿决定在女儿身上复制自己的传奇。大女儿王娡嫁入金王孙家,生了一个女儿,原本婚姻已定形,但臧儿有一天遇到一位算命大仙,说她“两女当贵”,立即决定让王娡离婚重新嫁人。汉代风气开放,婚嫁自由,女子丧夫离异后改嫁,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但臧儿此举也着实大胆前沿。更富传奇色彩的事,臧儿不仅办成了,而且嫁了一个“超级金龟婿”——当时的汉太子刘启、未来的汉景帝。王娡虽然是跟妹妹王儿姁先后被送入太子宫的,但一个生过孩子的离异女人居然能成为太子妃,(当然王娡肯定对刘启隐瞒了生过孩子这件事,后来刘彻即位后还找过这位同母异父的姐姐),实在是太励志了!可见婚姻才是最大的创意经济,而母亲才是女儿最好的榜样。王娡嫁给刘启后生了一个儿子(刘彻)和三个女主,景帝即位后被封“美人”,她妹妹王儿姁也给刘启生了四个儿子。在汉景帝的十四个皇子中,他们两姐妹就占了五个指标。可见臧儿——由此上溯到燕王臧荼——的基因真不是一般的强大。臧荼在九泉之下也许在跟刘邦玩笑:“你不是要杀了我全家吗?我让你后继的皇帝都掺上我的基因!”

(第二集·上完,待续。。。)









































安徽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杭州哪家医院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t/820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