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云中刀锋网友的情报支持,耗时4小时终于基本完工,如有错误,还望大家指正)

1.图中红色为不属路所辖两堡八城大同镇城、聚落城、许家庄堡、王家庄堡、浑源州城、灵丘城、广灵城、广昌城、蔚州城、高山城。2.朱红色为阳和道新平路所辖四堡平远堡、新平堡、保平堡、桦门堡。3.浅蓝色为阳和道东路所辖七堡两城永嘉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镇门堡、守口堡、靖鲁堡、天成城、阳和城。4.绿色为分巡冀北道北东路所辖八堡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得胜堡、镇羌堡、拒墙堡、镇鲁堡、镇河堡。5.黄色为大同左卫道北西路所辖九堡拒门堡、保安堡、助马堡、云冈堡、破鲁堡、灭鲁堡、威鲁堡、宁鲁堡、云西堡。6.棕黄色为大同左卫道中路所辖十一堡两城左卫城、右卫城、三屯堡、云阳堡、破胡堡、牛心堡、马堡、残胡堡、杀胡堡、黄土堡、红土堡、马营河堡、铁山堡。7.图左侧浅蓝色为大同道威远路所辖四堡一城祁家河堡、威远城、云石堡、威胡堡、威平堡。8.粉色为分守冀北道西路所辖三堡一城平鲁城、败胡堡、迎恩堡、阻胡堡。9.深蓝色分守冀北道井坪路所辖四堡六城井坪城、朔州城、马邑城、山阴县城、应州城、怀仁县城、灭胡堡、将军会堡、乃河堡、西安堡。10,白色各堡不属72堡中。

首先是红色标记的不属路。

不属路所辖两堡八城分别是大同镇城、聚落城、许家庄堡、王家庄堡、浑源州城、灵丘城、广灵城、广昌城、蔚州城、高山城。

1,大同镇城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虽然城墙损毁严重,但城市骨架基本完整,痕迹依然可循,从现存的各种遗迹,依然可见当年的辉煌。明大同城是在北魏都城、唐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从南截1.38公里,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方为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砖分大、中、小三号,中号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重18公斤,为现代砖的7倍。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垛口为磐口和射击口,共米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   城设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上各建重檐九级歇山顶、三层重楼一座,外有廊柱环绕,平面均为凸字形,面积约平方米。城墙四角各建角楼,西北角楼称“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城墙四面还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外轮廓凸凹排列有序,突出部分为城墙垛子,每边计12个,外加角墩计52个,墩距米,墩作梯形结构,底边长32米,顶边长20米,顶面积平方米。四角墩相距6.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以发挥侧射、策应和多角度瞭望的作用。四门之外是瓮城,面呈方形,面积为平方米,瓮城旁设城门,拐旋出入。门洞进深约30米,门上建“箭楼”或称“匾楼”。东瓮城内建岳王庙、王狱庙;西瓮城有老爷庙、白衣庙;南瓮城有药王庙;北瓮城有眼光寺、关帝庙。   城外侧修有壕堑,深约5米,宽10米,俗称护城河。波光涟漪,环绕古城。各门设吊桥。城东、南、北各设小城(关城)。景泰年间筑北小城,周3公里,高12.6米,东西北各辟一门(长春、玄冬、大夏)。天顺年间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周长2.5公里,池深5米,多次增修加高,包砖加女墙。南小城开四门,东迎晖、南永和、西永丰、北文昌,门上各建阁,小东门上建“四仙阁”,小西门上建“三星阁”,北门上建“文昌阁”。阁内正殿、配殿、牌坊、旗杆及钟鼓楼应有尽有,雕梁画栋,小巧精致。东小城三门:东迎恩、南园、北园。迎恩门外有万寿厅。独西门外未建小城,故有“凤凰单展城”之称。   

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绵绵巷”,条街衢规整通达,保持了北魏坊的格局。大街巷口多建二层小角楼。四大街路宽12米,两边人行道各6.56米,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西有钟楼,南有鼓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建四牌楼。全城共建各种牌坊56座,乐楼戏台26座,较大的寺庙神祠70余座,还有朱衣阁、青龙阁、三官阁、赐福阁。县楼等楼阁10多座。大同府、帅府、都察院、户部分司、县治、山西行都司、卫所等公署都设在城内。明大同城“壮丽雄观”,郭固城坚,各种防御设施配套自成体系,为我国古代军事建设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洪武二年()左副将军常遇春攻取大同。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九年()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治大同县,辖浑源、应、朔、蔚四州,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河北涞源)七县。宣宁县并入大同县。洪武四年()置大同都卫沼白关城(左云县东2.5公里古城村)。洪武八年()改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朱元璋先派十三子朱桂于洪武二十五年()十月就藩大同,成为九塞王之一。   洪武二十九年()置公守冀北道,驻大同,嘉靖中移驻朔州。永乐六年()置巡抚都御史。永乐七年()置大同镇,设镇守总兵官,成化七年()设巡抚。正德八年()设总制,辖13卫所,堡寨,座墩台。大同分4道(阳和道、分巡冀北道、大同左卫道、分守冀北道),辖9路(新坪路、东路、北东路、北西路、中路、威远路、西路、井坪路、不属路),驻军最多时达员,战马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以上资料由度娘支持)

2,聚落城

聚落城,在既是今天大同冬眠的的聚乐堡。这个卫城非常重要,它与高山城一坐一右成为拱卫大同的两翼。(谷歌上观察半天,没有找到城墙的遗迹。始终觉得寻找位置有问题,如有知道详细情况的朋友,还请指教)弘治十三年()创,隆庆六年砖包,城周长3里3分,城墙高3丈七尺,内驻守备及大同后卫中前所等官,官军名,马骡头,本城为大同左辅,与高山城为大同两翼。

3,高山城高山城有两座,一个是旧高山城,一座是高山城,72城堡中的高山城,应该指的是是高山城。3.1,高山城从地图上看,高山城墙体隐约可见,古城范围大体可以分辨出来。,高山城为明朝天顺六年(公元年)建置,嘉靖十四(公元年)年改建,万历十年(公元年)砖包,该城周长4里3分,高3丈5尺,。内驻守备、把总各一员及卫所镇抚等官员,有军士名,马骡匹。3.2旧高山城

旧高山城给我的震撼极大,很难想象,这个地方会有如此大的城池。旧高山城基本呈正方形,每面墙体的长度达到了1米左右,(大同市的主城城墙墙体为米左右)地图上看旧高山墙体痕迹清除,城市轮廓清晰可见。

4,许家庄堡

许家庄堡在今天大同县的许堡镇,呈长方形,墙体可见,城堡轮廓清晰。许家庄堡嘉靖39()年更置,万历29()年包砖,许家庄堡周长3里68步,高3丈6尺,内驻操守一员,官军名,马骡匹头。

5,浑源城

史书记载浑源城为八角龟壳形,这点从地图上道路可看出些许痕迹,很遗憾,没能找到城墙遗迹。浑源为唐州治,洪武元(8)年因之,万历元()年包砖,城周长4里步,高四丈,内驻知州、守备、及安东中前二所官军。旗军名,马骡48匹。

6,广灵城

广灵城即今广灵县城,地图上未能发找到城墙遗迹。广灵城为洪武十六年()土筑,万历元()年包砖,周长2里7尺15步,高四丈,驻知县、操守各一员,官军名。

7,蔚州城

蔚州城即今天的河北蔚县,城墙,护城河痕迹依稀可见,城市轮廓大致可以分辨,蔚州城形状十分特殊,像什么呢???????蔚州城为周天象二年创建,洪武七()年包砖,周长7里12步,高4丈1尺,内驻知州、守备各一员,兵马具属宣府。

8,王家庄堡

王家庄堡在今灵丘县王庄堡镇,平面呈长方形,南、东墙体依稀可见,北西墙损毁严重。王家庄堡嘉靖十九()年土筑,万历三十三()年包砖,周长3里68步,高3丈6尺,内驻操守、把总各一员,军名,马10匹。

9,灵丘城

灵丘城即今灵丘县城,未能找到城墙痕迹。灵丘城,唐开元年间创,天顺三()年土筑,万历二十八()年包砖,周长4里13步,高3丈5尺,内驻守备、知县各一名,官军名,马骡匹。

10,广昌城

广昌城即今河北涞源县,依然未能发现城墙痕迹。广昌城洪武七()年砖包,嘉靖二十七()年重修,周长3里5分,内驻守备、知县各一员,兵马俱隶宣府。

第二部分是朱红色的阳和道新平路,阳和道新平路所辖四堡,分别是平远堡、新平堡、保平堡和桦门堡。

1,平远堡

平远堡位于大同镇最东段,城墙痕迹可见,城堡整体布局基本可见。平远堡嘉靖二十五()年土筑,隆庆六()年包砖,周长2里8分,高3丈5尺,堡内驻守备,把总,坐堡各一名,旗军名,马骡头。

2,新平堡

新平堡位于天镇县最北端,与河北、内蒙接壤,新平堡各种媒体介绍较多,大家比较熟悉。地图上看,城堡南墙、东墙、北墙依稀可见西侧损毁较严重。新平堡嘉靖二十五()年土筑,隆庆六()年包砖,周长3里6分,高3丈5尺,内驻参将、守备各一员,中军千把总7员,内驻旗军名,马骡匹。

3,保平堡保平堡位于天镇县北,墙体保存较好,马面清晰可见,城堡轮廓基本清晰。保平堡嘉靖二十五()年土筑,隆庆六()年包砖,周长1里7分,高3丈5尺,内驻守备,坐堡各一名,旗军名,马18匹。

4,桦门堡可能是所处的位置原因吧?桦门堡可能是我找到的城堡中保存状况最好的一个,桦门堡坐落在一座山的山顶,远离人群,城堡轮廓清晰,南、西侧部分墙体上的包砖依然清晰可见。大同地区至今存有包砖的城堡,十分罕见。桦门堡万历九(1)年设,万历十九()年包砖,周长7分,高3丈9尺8寸,内驻防守一员,旗军名,马8匹。

第三部分是蓝色的阳和道东路,东路辖七堡二城,分别是永嘉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镇门堡、守口堡、靖虏堡、天成城、阳和城.

1,永嘉堡

永嘉堡为嘉靖三十七年()设,万历十九年()砖包。堡周2里5分,高3丈6尺。永嘉堡东、北、西三面墙体保存完整,南面墙体已被洋河冲毁,(永嘉堡堡城坐火车去北京路上可以看到.)

2,瓦窑口堡瓦窑口堡为嘉靖三十七年()设,隆庆六年()砖包,堡周1里6分,高3丈5尺。很遗憾地图上未能找到堡墙遗迹,只留下了瓦窑堡村这个名称。

3,镇宁堡镇宁堡位于今天镇县,北侧紧靠长城,镇宁堡为嘉靖四十四年()设,隆庆六年()砖包。堡周1里2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1员,旗军名,马16匹。

4,镇口堡镇口堡位于今天镇县,保存状态不佳,仅北部能看到些许堡城遗迹。镇口堡为嘉靖二十五年()设,隆庆六年()砖包。堡周1里3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各1员,旗军名,马17匹。

5,镇门堡镇门堡位于今天镇阳高交界一带,北、东两侧墙体保存较好,城堡轮廓依稀可见。镇门堡为嘉靖二十五年()设,隆庆六年()砖包。堡周丈5尺,高3丈5尺。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旗军名,马45匹。

6、守口堡守口堡位于今阳高境内,守口堡本人亲测,城堡建在山口之内,长城自西向东横扼山口,甚为壮观。东侧山势险要,山上不少杏树,杏花开时甚为美丽,值得一去。只是堡城保存不佳。守口堡为嘉靖二十五年()设,隆庆六年()砖包。堡周1里步,高3丈5尺。内驻守备、把总各1员,旗军名马45匹。

7、靖鲁堡靖鲁堡位于阳高境内,堡墙依稀可见。靖鲁堡为嘉靖二十五年()设,隆庆六年()砖包。堡周2里4分,高3丈3尺。内驻守备1员,旗军名,马86匹。

8、天成城天成城即是今天的天镇县,天镇的名字是天成卫与镇鲁卫合并各去名字一字得来,天镇的地图隐约可看到从前的城墙轮廓,但地图上未能找到城墙遗迹。不知有无朋友可否告知:1,天镇是否还有城墙遗迹?2,如有城墙遗迹在何位置?感谢大家。天成城为洪武三十一年()砖设,万历十三年()重包。城周9里有奇,高2丈9尺。本城为路将所在地。内驻参将、守备各1员,坐堡、千把总8员,天成、镇鲁二卫官军名,马匹。

9,阳和城阳和城即为今天的阳高县,阳高名字为阳和卫与高山卫合并得来,阳和卫城轮廓基本清晰,南部,东部城墙似有部分遗存,阳和城为洪武三十一年()砖建,万历三十年()重修。城周9里2分,高3丈7尺。内驻阳和道、军门中军、左右游击、都司、同知、守备。内驻军员口,马骡0匹头。

第四部分绿色为分巡冀北道北东路所辖八堡分别为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得胜堡、镇羌堡、拒墙堡、镇鲁堡、镇河堡。此段长城分为内外两条,八堡分两线延两道长城分布。

1,镇边堡镇边堡位于今阳高县长城梁乡,采凉山北麓,本人亲测,镇边堡保存尚可,最近堡内正大规模修缮,值得一观。镇边堡为嘉靖十八年(9)更筑,万历十一年()砖包,初名镇胡,后改此名。堡周3里80步,高4丈1尺。内驻守备1员,官军员名,马骡82匹头。

2,镇川堡镇川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堡城于南郊区,隔万泉河与方山相对,堡城保存基本完整,西侧损毁较为严重。镇川堡为嘉靖十八年(9)创筑,万历十年()砖包。堡周3里5分,高4丈1尺。内驻守备1员,官军员名,马骡70匹头。

3,宏赐堡宏赐堡位于今南郊区,堡城在方山西麓拒马河畔,堡城轮廓依稀可见,保存状态不佳。长城自此堡侧分为南北两道。弘赐堡为嘉靖十八年(9)筑,万历二年()砖包。堡周4里32步,高3丈6尺。内驻守备1员,官军员名,马骡92匹头。

4、得胜堡得胜堡的名字想必大家最为熟悉,此堡位于大同新荣区(上面几宝也是位于新荣,错打为南郊了,大家见谅)得胜堡在大同的历史上非常重要,是明代互市的重要关口,也是大同镇城的北大门,它依托长城与镇羌堡、德胜口,马市、宏赐堡组成了完整的防御系统,非常值得一观。得胜堡为嘉靖二十七年()设,万历二年()砖包。堡周3里4分,高3丈8尺。内驻参将1员,官兵员名,马骡匹头。史载此堡外接镇羌,内联弘赐,击柝相闻,烽火一传,两堡依附,矢镞可及,虏终不能独窥。

5,镇羌堡镇羌堡位于得胜堡西北,与德胜堡互为犄角,拱卫德胜口。(图中堡城西北角为德胜口关城遗址)。镇羌堡为嘉靖二十四年()设,万历二年()砖包。堡周1里7分,高3丈8尺。内驻守备1员,官军员名,马骡匹头。分边22里,边墩28座。为边塞首冲之地,又为阖镇大市集。

6,拒墙堡拒墙堡位于今新荣区,堡城仅北部可看到堡墙遗迹。拒墙堡为嘉靖二十四年()设,万历二年()砖包。此堡挺出三边之外,为极冲。堡周1里8分,高3丈6尺。内驻守备1员,官军员名,马骡34匹头。

7、镇鲁堡镇鲁堡位于今新荣区,本人亲测,堡城保存基本完整,堡城外西南侧高地有石碑两通,为古代寺庙遗址,。堡内居民大多外迁,所剩无几。镇鲁堡为嘉靖十八年(9)土筑,万历十四年()砖包。堡周2里9分,高4丈。内驻守备1员,官军员名,马骡47匹头。

8、镇河堡镇河堡位于今新荣区,堡城坐落于淤泥河南岸,堡城保存状况较好,夯土墙体清晰可见。镇河堡为嘉靖十八年(9)设,万历十四年()砖包。堡周2里8分,高4丈。内驻操守1员,官军名,马骡7匹头。

第五部分:黄色为大同左卫道北西路所辖九堡拒门堡、保安堡、助马堡、云冈堡、破鲁堡、灭鲁堡、威鲁堡、宁鲁堡、云西堡。

1、拒门堡拒门堡位于今新荣区,因堡城已无人居住保存情况较好。拒门堡为嘉靖二十四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1里7分,高2丈7尺。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名,马18匹。初为乱草营堡,改为拒门,为镇城门户。

2、保安堡保安堡位于今左云境内,保存情况较差,北侧西侧可见部分堡墙。保安堡为嘉靖二十五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1里3分,高3丈7尺。内驻操守、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名,马骡66匹头。

3、助马堡助马堡位于今左云,规模为本路最大保存情况尚可,堡城轮廓基本清晰。助马堡为嘉靖二十四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2里4分,高3丈8尺。内驻参将、守备、中军、坐堡各1员,千把总8员,军名,马骡驼匹头只。

4、云冈堡云冈堡想必大家很熟悉了,在云冈石窟山上。云冈堡分上下两堡,下堡为嘉靖三十七年()土筑(现仅存西北角部分墙体)上堡为万历二年()于武州山石窟寺顶新驻。堡周1里4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66匹。本堡东西当镇城与左卫之孔道。云冈下堡遗迹

5、破鲁堡破鲁堡位于今新荣区堡城北西侧保存较好。南东侧损毁严重。破鲁堡为嘉靖二十二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2里2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骡匹头。

6、灭鲁堡灭鲁堡位于今左云县,堡城仅东南角能看出些许遗迹,保存不佳。灭鲁堡为嘉靖二十二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2里4分,高3丈8尺。内驻守备、座堡各1员、把总2员,军名,马骡匹头。

7、威鲁堡威鲁堡位于今左云。堡城轮廓基本完整。东南侧保存不佳。威鲁堡为嘉靖二十二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2里2分,高3丈8尺。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名,马匹。

8、宁鲁堡宁鲁堡位于今左云,堡墙保存基本完整,保存情况较好。宁鲁堡为嘉靖二十二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2里7分,高3丈7尺。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名,马匹。

9、云西堡云西堡位于今左云,堡城轮廓清晰,形状怪异云西堡为嘉靖三十七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1里3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66匹。

第六部分为大同左卫道中路所辖十一堡两城分别为左卫城、右卫城、三屯堡、云阳堡、破胡堡、牛心堡、马堡、残胡堡、杀胡堡、黄土堡、红土堡、马营河堡、铁山堡。

1、左卫城左卫城即是今天的左云县城,左云是左卫与云川卫合并得名,左卫城为不规则方形,城墙遗迹轮廓清晰,城墙大部完好。左卫城为永乐七年()设,砖砌,万历六年()修。城周11里3分,高4丈2尺。内驻兵备道、副总兵、通判、守备、千把总等官、左云川三卫所官。官军名,马骡匹头。本城初为镇朔卫,永乐七年()始设左卫,正统后云川内徙,因附焉。本城东蔽镇城,西控右卫,联络沿边诸堡,实为云西重障。

2、右卫城右卫城位于今右玉县右卫镇,右卫城保存完好,本人亲测,四城门已修复三面,北侧城墙黄沙淤积严重,右卫城是北虏犯边重灾区,著名的右玉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以下摘自百度)这次战争发生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年),战争爆发是由“桃松寨事件”引起的。桃松寨是俺答之子辛爱的小妾,一次,她与辛爱的部下私通,被辛爱发觉。事后,桃松寨怕被问罪杀头,就私自出逃投奔了明朝。桃松寨跑到大同后,明朝的大同总督杨顺就把她收留起来,送到京城,请功邀赏。辛爱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向明朝要人,被明朝拒绝。于是,鞑靼以此为借口,从杀虎口(今右玉北)大举南下,包围了右玉城。杨顺见事情弄大了,怕不好收场,想把桃松寨放回,但又不好在皇帝面前开口。后来,他撒谎说:鞑靼愿意以赵全、邱富(白莲教头目,起义失败后逃到鞑靼)交换桃松寨。明朝大臣许论认为这样做两全其美,极力劝说嘉靖皇帝采纳杨顺的意见。嘉靖帝也以为放走桃松寨,就会停止战争,就把桃松寨驱赶出境。桃松寨走后,杨顺马上送信给辛爱,希望鞑靼退兵,结果,辛爱派人把桃松寨捉拿后处死,并未放松对右玉城的攻击,并且又分兵向大同、宣府进攻,扩大了战事。   当时,右玉城远离内地,孤悬边境,兵少粮缺,处于不利地位。在鞑靼军队的多次围攻下,右玉城军民浴血奋战,伤亡严重,右玉守将王德在作战中阵亡。在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右玉城军民团结一致,“悉力捍御”,“士卒无变志”(《明史·鞑靼列传》),誓死不投降,决心与城共存亡。守将王德战死后,众军无首,缺乏指挥。有一位在家休息的武将尚表,自愿担任了右玉城的临时指挥。在明朝援军到来之前,尚表积极组织军民修缮城堡,坚守阵地,与鞑靼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尽管条件极其艰难困苦,但尚表指挥有方,勇敢善战,打退了鞑靼军队的数十次进攻。他还和右玉城守军选择有利时机,出城偷袭敌营。有一次,尚表带领右玉守军在战斗中俘虏了俺答的一个孙子、一个女婿及其部将,打击了鞑靼军队的嚣张气焰。但是,鞑靼军队一直不退,把右玉域包围了好几层。据明代《平云西碑》(见清代《朔平府志》)记载: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年)农历九月到第二年农历四月,右玉城被鞑靼军队围困长达八个月之久(《明史·鞑靼列传》记载被围困六个月)。由于长时间被围困,又缺乏支援,城内军民粮断柴缺,只得杀牛马牲畜充饥,拆掉房屋用木料当柴烧。其后,牲畜也被杀光了,军民没吃的,饿死许多人。有的士兵饿得没办法,煮着有皮革做的弓充饥,所有能吃的东西几乎都吃光了。士兵的不断伤亡及粮食的断绝,使形势更加危急,有几次城池几乎被攻破。   右玉城被围困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嘉靖皇帝让大臣们发表意见,专门讨论了这次战事。大学士严嵩与许论等妥协派,在鞑靼军队的威胁之下,主张放弃右玉城,反对出兵进行援助。但是,大多数官员驳斥了妥协派的种种谬论,主张让兵部尚书杨博带领明军亲自出征。宫廷里争论相当激烈,嘉靖帝也犹豫不决,曾几次放弃出兵的决定。最后,由于多数官员坚持,他才下了决心,对鞑靼宣战。正值右玉城危急之时,明朝政府决定让兵部侍郎江东代替大同总督杨顺的职务,与大同巡抚杨选、总兵张承勖率领先遣部队向右玉进军。接着,嘉靖帝又命令兵部尚书杨博调集各镇兵马,筹备粮饷,统率大军随后增援。江东等人带领的先遣部队于农历四月十一日从大同出发,十三日到了左云城。十四日,江东与明军将领在左云城歃血宣誓,作好了临战前的准备。十五日,明军开始向右玉城挺进。与此同时,兵部尚书杨博带领的大部队也从北京向右玉而来,并且一天下了数十道通告,对鞑靼的进犯提出警告,声言要北伐出塞,给鞑靼以必要的惩罚。鞑靼久围右玉不下,损兵折将,毫无进展,又听到明朝大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无心恋战,随即解除了对右玉城的包围,又从杀虎口撤退而去,这时,右玉城中已经断粮多日,不少人奄奄一息。杨博出兵前,曾让士兵各带炒食三升,明军一入城,马上用炒食救济城内军民,使许多濒于死亡的人得救。随后,明朝又运来大批粮食,安定了城内军民,使他们免除饥饿的威胁。城内军民欢呼雀跃,共同庆贺这场艰苦保卫战的胜利[1]。   鞑靼与明朝发生战争以来,明军常常失利,士气十分低落,有几次,明军见了鞑靼军队就不战而逃。右玉城保卫战在左右无援、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坚持守城达八个月之久,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讲了不起的事,影响很大,所以,当时人们赞扬右玉城军民有常山、睢阳之风(注),并在右玉城立碑建坊,以示纪念。右卫城为永乐七年()始设,万历三年()砖包。初为定边卫,永乐七年始设右卫,正统后徙玉林内附。城周9里8分,高3丈5尺。内驻参将、守备、中军、把总、右玉林卫所等官。官军名,马骡匹。

3、三屯堡三屯堡位于今左云,堡城较小保存较好,墙体清晰。三屯堡为隆庆三年()土筑,万历二年()砖砌女墙。堡周7分,高3丈5尺。内驻防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16匹。

4、云阳堡云阳堡位于今左云,现已无人居住,保存情况较好。云阳堡为嘉靖三十七年()土筑,万历二十四年(1)砖包。堡周1里6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68匹。

5、破胡堡破胡堡位于今由于境内,保存状况较好。破胡堡为嘉靖二十三年()土筑,万历二年()砖包。堡周2里,高3丈8尺。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旗军名,马骡89匹头。

6、牛心堡牛心堡位于今右玉境内,保存状况较好,堡城轮廓清晰,牛心堡为嘉靖二十七年()土筑,隆庆六年()石包。堡周2里5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匹。

7、马堡很遗憾没能找到马堡的痕迹,只是找出了该堡大概的位置。马堡为嘉靖二十五年()土筑,万历元年()石包。堡周1里1分5厘,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各1员,军名,马29匹。

8、残胡堡残胡堡位于今左云境内,堡城东南角损毁严重,轮廓基本清晰。残胡堡为嘉靖二十二年()土筑,隆庆六年()砖包。堡周1里6分,高3丈6尺。内驻操守、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名,马32匹。

9、杀胡堡杀胡堡位于今右玉境内,杀胡堡这个名字大家听着可能陌生,其实他还有一个名字,杀虎堡。著名的杀虎口(西口)就在堡城山下西北侧,无数山西老乡就是从这里走出了西口。杀胡堡为嘉靖二十三年()土筑,万历二年()砖包。堡周2里,高3丈5尺,内驻守备、坐堡、把总各1员,骑军名,马骡匹。本堡当西北之极边。

10、黄土堡黄土堡位于今右玉,堡城轮廓尚存,堡墙湮没严重。黄土堡为嘉靖三十七年()土筑,万历十二年()砖包。堡周1里6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66匹。

11、红土堡红土堡位于今右玉,堡城清晰,堡墙被黄沙凐没。红土堡为嘉靖三十七年()土筑,万历二年()石包。堡周1里8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33匹。

12、马营河堡马营河堡位于今右玉境内,堡城轮廓清晰。马营河堡为万历元年()土筑。堡周8分,高3丈3尺。内驻防守、把总各1员,军名,马11匹。

13、铁山堡铁山堡位于今右玉,保存基本完好,铁山堡为嘉靖三十八年()土筑,万历二年()砖包。城周1里4分,高3丈5尺。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骑军名,马42匹。

第七部分为大同道威远路所辖四堡一城祁家河堡、威远城、云石堡、威胡堡、威平堡

1、威远城威远城位于今右玉县威远镇,墙体基本完整。威远城为明正统三年()砖建,万历三年()增修。城周5里8分,高4丈。内驻参将、守备、中军各1员、千把总7员及卫所镇抚等官,军名,马骡匹头。2、祁家河堡祁家河堡位于今右玉境内,踪迹全无,只能标注大体位置。祁家河堡为明嘉靖四十一年()土筑,万历元年()石包。堡周2里,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骡匹。3、云石堡(分为新旧两座)云石堡在今右玉县境内,堡墙基本完整,云石堡为嘉靖三十八年()土筑,万历十年()改建砖包。堡周1里7分,高4丈。内驻守备、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27匹。4、威胡堡威胡堡位于右玉境内,堡墙基本完整,威胡堡为嘉靖二十三年()土筑,万历九年(1)砖包。堡周1里5分,高4丈。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名,马39匹。5、威平堡威平堡位于右玉境内为,堡墙基本完整,嘉靖四十五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周1里4分,高3丈5尺。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名,马匹。









































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内蒙古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lt/819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