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吴克仁(-)字静山,吉林省(现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道湾人。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后入皖系边防军,后转投奉军,积功由排长累迁至营长。年,赴日本学习炮兵。回国后,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后改任东北炮兵第十八团团长。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退入关内,时任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

吴克仁将军

年,日军侵犯热河,继犯长城,遂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初与敌战于古北口,后调至滦东组织防御。在第六十七军广大官兵的拼死抵御下,日军一时无力进展,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但由于冷口方面守军溃败,日军进至滦河上游,向该军发起猛攻,正面之敌也乘势以猛烈炮火掩护渡河,从中央突破守军防线。

六十七军各部腹背受敌,应战不支,先后撤离战场,退至丰润县城。日军尾随追击,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军长命吴克仁率部占领丰润县城外南北之线,构筑工事,阻敌前进,掩护其他两师撤退,并担负收容任务。吴克仁深知丰润阻敌关系着全军的命运,他亲临前线指挥,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第一一七师伤亡严重,却没有一个人退却。全师官兵以重大代价在丰润城外坚守了一日,成功掩护大部队撤退。战后,吴克仁晋升为一一七师师长。

日军坦克

年4月,升为六十七军副军长,西安事变爆发后,王以哲留西安协助张学良处理军政大计,吴克仁则率六十七军移驻陇东平凉地区,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被蒋扣留,东北军内部因此发生混乱,王以哲竟被孙铭久等少壮派所杀。六十七军官兵闻耗,极为愤激,纷纷要求进兵西安为王以哲报仇。吴克仁与王以哲友谊素笃,虽亦极悲痛,但为顾全大局,力予劝阻,使东北军避免了一场更大的自相残杀的灾难,不久,吴克仁升为六十七军军长。

年2月,东北军被调离陕甘,东移苏北、皖北和豫东地区。六十七军军部移驻界首,各部分驻阜阳、涡阳、沈丘等地。所辖五个师经过整编,合并为一零七、一零八两个乙种师。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1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布动员令,东北军刘多荃、吴克仁两个军皆在动员之列。吴克仁接到动员令后,即集结全军经商丘、徐州开赴沧州,接替自平津南撤的二十九军正面阵地。

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规模南侵

8月下旬,六十七军又奉命驰赴大城,接替二十九军王长海部,堵击独流出动的日本侵略军。当时二十九军在西起姚马渡、中经马厂迄小卫庄一线构筑阵地防守,六十七军开到大城后,即在左翼姚马渡扼守拒敌。当年夏季,我国北方大雨为灾,平地水深没膝,六十七军辗转跋涉,行军备极艰苦。

8月21日,日军向津浦线发动新的攻势。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对沿子牙河南下之日军中岛师团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但因正面二十九军于9月11日向南撤退,六十七军亦不得不于16日放弃姚马渡,辗转经献县到达邯郸,拨归商震指挥,担任防守临名关的任务。

中国军队利用简单掩体,顽强抵御日军的进攻

10月15日,日军土肥原师团猛攻临名关,六十七军在敌军猛烈炮击下,死伤惨重,渐不能支,要求商震增援,商震拒不派援。16日,吴克仁被迫率军南撤,到达新乡休整。吴克仁对河北前线各军将领保存实力、怠于作战,致被日军各个击破,非常痛心,前往南京向蒋介石陈述,要求调离北战场。这时上海战局吃紧,蒋正苦于无兵可调,遂将该军迅速运至安亭。淞沪抗战自8月13日爆发后,南京统帅部为了打破日本侵略军迫我作城下之盟的企图,提出了不惜任何牺牲守住大上海的口号,先后投入了八下五个师的兵力,在北起宝山,中经江湾、闸北,东迄浦东、川沙约一百公里的弧形陈地上,与日军展开了极其惨烈的搏斗。日军虽然投入了二十余万人,挟其优势的火力,历时两个多月,攻势迄开进展。但至10月下旬,淞沪战场形势开始逆转。

淞沪会战概图

10月31日,日军突破我左翼方面军大场防线,威胁中央方面军侧背。适于此时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开到战场,经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陈诚拨归右翼方面军张发奎指挥,作为右翼的总预备队,驻军青浦。

11月5日,日军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等三个师团及第五师团之国崎登旅团在金山卫登陆,获得滩头阵地后即直扑松江。张发奎当即命令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协同四十三军郭汝栋部及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玙死守松江三日,以掩护上海守军撤退。

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情景

6日傍晚,吴克仁率六十七军赶到松江。当时郭汝栋所率四十三军仅存残部五六百人,武器又窳陋不堪,而六十七军则军容严整,装备齐全。吴克仁向王公(王与)了解敌情后,即命令一零八师师长张文清率部防堵城西之敌,一零七师师长金奎壁出新东门迎击北犯之敌。金师出击后,与日军谷寿夫师团先头部队遭遇,杀敌人五六百人,敌被迫后撤。该师三一九旅旅长吴骞负重伤,三二一旅旅长朱之荣光荣牺牲,团、营长亦伤亡多人。

7日下午,敌谷寿夫师团大队开到,将金师击溃,直趋苏州河左岸。张文清率一零八师开出城外,敌人崎登旅团即已接近松江城垣,乃令三二二旅旅长刘启文率部占领松江城至石湖荡之线。

日军在坦克掩护下,发起进攻

7日中午,刘旅在三十号桥附近与敌遭遇,刘启文力战阵亡。敌军遂突进到松江城西关大桥附近,与夏树勋三二四旅展开激战。

至8日下午,战况愈趋激烈,夏旅伤亡惨重。吴克仁以战况紧急,乃亲自出城督战。坚持到8日半夜,吴克仁以守城任务已经达成,遂与郭汝栋、王公(王与)商定突围,令六十七军向昆山撤退。

9日黄昏,吴克仁在指挥部队渡河时不幸中弹牺牲。

中国军队利用简单掩体,顽强抵御日军的进攻

67军在松江会战遭遇的是日军强大的第6、18、师团和第5师团国崎支队,特别是第6师团被冈村宁次评为日军第一,能顶住三天,也属不易,67军在松江至昆山白鹤港的战斗中,牺牲了五位将军,掩护了全军从上海撤退。

吴克仁在国难当头之际,以凛然的军人气节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淞沪战前,他立遗书给多病的妻子和三个未成年的子女,自云此役凶多吉少,又素无积蓄,嘱夫人善自督率子女,今后皆须勤俭以赴,以继其志。

由于67军在松江城战斗中伤亡过大,其番号被陈诚取消,残部被改编为中央军的一个师。由于军长吴克仁的遗体被河水冲走,导致了将军的牺牲有很多说法,最初的说法是战场叛变投敌,这是军委会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军统刺杀,还有说战场牺牲的,但没有找到遗体。有很多疑问至今没解决。如果说他投敌,那么后来怎么再没有公开活动?而且他在抗战后并无和日本人接触的机会。如果说他阵亡,恰好是中炮弹被打得粉身碎骨,有这么巧的事?还有一种说法是敌人便衣乱枪打死,军参谋长同时阵亡,当时部队撤退混乱,竟然尸首也顾不上抢。 

吴克仁

年,原67军副军长贺奎和师师长张文清为吴克仁及各级战死官兵请恤时,竟遭无情拒绝。军委会在发给各战区的《敌情通报》中说:“确讯:原东北部队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在我大军撤离上海后,已率部叛变投降日军,此次侵占南昌,即是吴克仁亲自指挥所部,为日寇前导。”

年,迁台后的王公屿发表《八一三之役——吴克仁将军殉国纪实》一文,以当事人身份回忆当年与吴克仁合作抗战的情景。年,著名报人田雨时在《传记文学》上著文《忠烈泯没昭恤无闻的吴克仁将军》,再次介绍吴克仁抗战事迹,申诉将军的不白之冤。

67军徽章

年3月,经台湾当局查证,终于追认吴将军为抗日烈士,并批准入祀台北圆山忠烈祠。

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颁发了烈士证书。

抗战论坛kz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fz/861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