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蒙昧时代,或未开化的部落里,用活人作祭祀品分而食之,或将俘获的敌人杀来吃掉的习俗,是屡见不鲜的。这种食人恶俗,至今还流行于西非、中非及南太平洋群岛等地。据说苏门答腊的巴塔克人,在由荷兰人完全控制以前,还在市场上出售人肉;而打了胜仗的毛利人,将战斗中死去的人的尸体切碎,摆出人肉宴席,也是常见的。但是,社会进入文明状态以后,这种骇人行径,已普遍被视为反人类的罪恶。 中国历史上的食人记录作为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历史上却也有持续不断的食人记录: ?《管子》:“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春秋时代的名厨易牙,是专管齐桓公饮食的近臣。齐桓公北伐归国,感叹吃遍天下,就是没吃过人肉,于是易牙就把自己的长子烧成了一道菜献上去。 ?《史记》记白起在长平围攻赵军,使其断粮四十六天,自相杀食。“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后汉书》记袁绍兵围臧洪,久攻不下,但城中粮尽,臧洪杀了爱妾给将士充饥,大家都哭得很厉害,誓死不叛逃。“杀爱妾,以食兵将,兵将成流涕,无能仰视。” 连唐朝也有这种事情,白居易有诗云“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讲的就是人吃人的惨剧。 ?《新唐书》写安史之乱睢阳被围,饿死多人,张巡干了和臧洪同样的事情——把爱妾杀了分给手下充饥,另一位守城将领许远则杀了奴僮给士兵吃,这还不够,被围困到后来,范围逐渐延伸到了妇人老弱,最后很有可能变成了大规模的自相残杀。几万人的睢阳城,最终只剩了四百来人。 黄巢军队的“人肉军粮”不少记录在册的食人都发生在王朝末代、农民起义和统治者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而疯狂镇压的对峙期中;但所有发生在王朝末代的这类人间惨剧,莫过于唐末,而唐末的所有食人者中,又都比不上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祖上三代都是私盐贩子,他精于骑射,也读过些圣贤书,但几次应试皆名落孙山,只好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乾符二年(年)六月,昔日的盛世大唐已是千疮百孔,黄巢在冤句聚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起义,从此走进了晚唐历史,掀起了最后的血雨腥风。 他本人大概比较偏爱菊花,两首代表诗作都跟这有关,大家应该不陌生,一首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题菊花》,另一首则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出处《不第后赋菊》,分别写于起义前与鼎盛时期。菊在许多文人笔下是人格高洁的象征,黄巢却赋予它气势逼人的杀气。但尽带黄金甲过后,黄巢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黄巢入长安) 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的时间里,采用机械化方式,粉碎活人,以人肉作军粮,供应围城部队,以保证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食人纪录,这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 失去京师后,黄巢的军队仍十分强大,却在打陈州时,遇上了刺史赵犨的顽强抵抗,大小数百战,始终未能攻下。宠将孟楷中俘遇害,黄巢大怒,率军猛攻陈州,誓死报仇。为了解决全军的粮食问题,出现了上面史书描绘的情形,即设置了几百个巨大的石臼(舂磨砦),将活人投入捣碎,以此为食。韦庄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也提到了这件骇人听闻的事:“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 到底这座食人工厂,共吃掉多少人,史无记载,但持续三百天,至少得消耗掉十倍于张巡守睢阳城时的被食人数。 最后,奉上20世纪初奥地利出版人A.Hartleben发布的一张食人族群分布地图,红色为当时的分布,绿色为历史上曾经的分布。 内容来源 和阅读出版频道责编:咕咕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