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出版的《商丘日报》,刊登重要消息:5月13日,市委召开市级领导干部会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辖市干部处处长胡战坤出席会议并宣布省委决定:张建慧同志任商丘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李公乐同志不再担任商丘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也就是说,张建慧在商丘正式履新。 5月4日,河南省委全委会议在郑州举行,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省委常委会提名的部分省辖市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其中,时任郑州市委常委,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建慧,拟作为商丘市政府市长候选人人选。这位曾在洛南新区建设、郑州城建、郑东新区建设过程中,留下深深痕迹的官员,受到提拔重用在情理之中,又让郑州市民,特别是郑东新区民众有些不舍。 “张建慧曾就读同济大学,中国最好的规划土木工程类高校,可以说全国最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人才都出自同济大学!郑东新区是中国中西部建设水平最高的城市新区,张建慧担任商丘市长之后,必定又是大放精彩!”记者注意到,在商丘当地论坛上,网民热议张建慧的履新,无一例外都表达了对其仕途发展的看好。 来郑州之前,在洛阳有23年的丰富历练 张建慧,汉族,年8月生,河南嵩县人。 翻看张建慧的履历,年7月参加工作后,因为“专业对口”,他先后在洛阳市城乡规划设计室、洛阳市城建局、洛阳市土地局等部门工作。从年2月到年9月,张建慧担任洛阳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在张建慧的履历中,专业屡屡发挥重要作用。参加工作后的第15个年头,也就年9月,张建慧调任洛阳市洛龙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年3月,张建慧正式担任洛阳市洛龙区委书记;年8月到年3月,张建慧担任洛龙区委书记、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年到年,历任洛阳市洛龙区区长、区委书记的8年,正是洛阳市当时最重要的新区——洛龙新区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阶段之一。 到年3月调任郑州之前,张建慧在洛阳23年间,经历了丰厚的历练。 回顾履历不难看出,从洛阳城乡规划设计室助理工程师,到主政洛阳洛龙区,再到升迁郑州市副市长主管城建工作,继而主政河南名片、郑州骄傲的“郑东新区”,直到现在的商丘市长候选人人选,张建慧一路升迁,却始终与城市建设结缘,堪称城建专家。 可以说,张建慧是一名从基层走出,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的干部。始终任职和主持河南城市规划、建设最前沿工作的他,也因此留下了不少让人称道的足迹。 履新郑州副市长之初,便接过“烫手的山芋” 年3月,初到郑州履新副市长的张建慧,接手的是“畅通郑州”这项急难险重的工作,说是“烫手的山芋”并不为过。 年5月22日,京沙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正式动土开工建设,这标志着郑州中心城区交通破题正式打响。 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畅通郑州”决策部署,道路支线路网打通工程、国道辅道道路及下穿隧道工程、北三环下穿铁路编组站工程、黄河路下穿北编站隧道工程等一系列市政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期间,张建慧多次深入工地视察,要求市、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全局出发,从市政工程对“畅通郑州”的重要作用考虑,给予大力配合支持,确保市政工程有序施工、加快推进,早日建成通车。并推行了“以建促拆”“见缝插针”“山不转水转”“借周边之路、借周边之地、借工程之路保通”等工作理念,使工程工期比计划工期缩短数月。 张建慧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专业特长,得到了普遍认可。年来到郑州之初便拥有“党组成员”的身份,年5月更进入郑州市委常委行列,是最好的见证。 主持郑州城建的几年,正是郑州交通大发展的几年 年12月底,地铁1号线和三环快速路主体高架的部分开通,不仅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同时也缓解了郑州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郑州媒体对此有着这样的描述:“这一年,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将于12月28日投入试运营。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将填补我市公共交通史上的一项空白,对于缓解市民出行难、提升出行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年,累计投资达88.96亿元的三环快速化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其中北三环、西三环、南三环高架路段将于12月28日通车,郑州的快速路网将真正“动”起来;这一年,我市完成了体育路、宏达东路、青年路等共50条断头路打通工程,目前已具备通车条件……” 身为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张建慧是重要参与者,也是重要推动者之一。 当然,因为城市发展阶段、车辆持续增长等主客观因素所致,近年来,郑州交通经历着屡被吐槽的“阵痛期”。特别是道路工程的密集施工,让很多市民难以习惯和适应。但正像我们看到的,随着近年来主要道路工程的完工,交通“阵痛期”有逐渐缓解的趋势。 “上合总理会”,让郑东新区惊艳亮相世界 年6月,张建慧辞去郑州市副市长职务,主政郑东新区。 任职洛阳市最重要的新区洛龙新区的经历,无疑为张建慧任职郑州市最重要的新区郑东新区,增添了很大的筹码,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一系列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年,郑东新区金融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中原经济区金融机构最集中、金融业态最丰富区域。 在年上半年,东区再度高歌猛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8亿元,规模居郑州第一。 成绩斐然的背后有着共同点:从郑东新区开建至今的十多年间,郑州市历经四任市委书记和五位市长的变更,发展规划从未改变。 年9月25日,李克强总理视察郑东新区。 站在新区地标性建筑的千玺广场大厦顶层,张建慧与总理对话:当年您亲自主导建设郑东新区,采取全球招标方式,并以法律形式确定规划,确保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今天您看到的新区面貌,与您当年的规划一点都没有走样。 “这个规划没有变这是很重要的,”李克强说,“这就是当年讲的‘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在如意湖畔,总理由衷感叹“这里是郑州最美的地方!”这既是对东区的赞美,对郑州的肯定,也是对河南的认可。 年12月14日、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召开。 首次在中部城市郑州召开的重量级国际性会议,让郑东新区以让人惊叹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 很多细节,让人印象深刻。12月15日下午,在如意湖畔,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对李克强总理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的中原地区,但留下的印象却异常深刻。“祝贺你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梅德韦杰夫说,“我知道,这是李总理曾经长期工作的地方,您也为这个地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克强总理介绍说,我们所在的郑东新区在开发前是一片荒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这里已成为集商业、金融、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百万级人口新城,也是郑州乃至中原地区重要的中心商务区。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如意湖畔,总理们的聚会,时间过得很快,12月15日下午13时11分,李克强总理与各国领导人握手道别,准备乘车返回下榻饭店,但好几国领导人仍然流连在如意湖畔“意犹未尽”。 “我们合个影吧!”李克强总理提议道。在郑东新区的湖光城影中,上合组织各国领导人留下一张别开生面的合影。 一张蓝图绘到底:“两个国际化”让郑东新区更加绚丽 认清形势才能把握大局,站位高远方能成就伟业。 根据空间布局及发展,郑东新区要成为郑州金融城。目标就是要将其打造成为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区域性要素市场交易中心、全国重要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国际商品期货定价中心。对此,张建慧曾多次表示,郑东新区将以“两个国际化”为引领,突出抓好产业体系构建,强化金融业的主导地位和总部经济的基础地位,大力培育科研研发产业,加快中央商务区和白沙园区产业发展谋划。 “两个国际化”让郑东更加绚丽。年,为了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河南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服务业“两区”建设。三年砥砺前行,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实现了四个“一”的突破——即辖区累计入驻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万余家,总部企业达家,金融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全口径税收突破亿元。 在今年4月18日召开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获得省政府隆重表彰,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六星级”服务业“两区”,同时被授予年度十强服务业“两区”称号。 作为后起之秀的“白沙园区”,今年将重点推进白沙商业中心、郑开中学等52个项目,完成投资84.7亿元,同时安排路桥项目个,完成投资56亿元。未来五年里,白沙园区将建成象湖吉祥文化公园,中原云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投用,建成省考古博物院、省图书馆、省科技馆、省会规划展览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全省公共文化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站位高,有思路,讲方法,会鼓劲!”这是郑东新区基层领导干部对张建慧的一致评价。 有媒体同行告诉记者,张建慧“站位高,有思路,讲方法”等身为官员的优秀特质,也体现在总结和汇报工作时。 据介绍,不管是给中央领导,还是省、市各级领导总结和汇报工作,张建慧总能提纲挈领、切中肯綮、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总能受到一致好评。主抓郑州城建,以及主政郑东新区期间,其探索和采用的一些做法与措施,更是被当做经验,在河南全省推广。 在郑东新区党工委年度工作会议上,张建慧思路清晰,他说,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突出“大开放、大创新、大建设、大管理”的工作主线,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国际商都奠好基、起好步。具体到东区来讲,就是要围绕大开放,深入推进产业培育和对外交流,夯实“两个国际化”发展基础;围绕大创新,加快“双创”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围绕大建设,持续聚焦三大主战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围绕大管理,突出城市建设管理20项重点任务落实,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向国际化迈进。这些话宏观微观兼顾,让人回想起来历久弥新…… 郑州7年,弹指一挥间。而今,离开郑东新区,张建慧履新商丘,对这位“业务精湛”的专家型官员来说,一个全新的开始,在等他开拓。 来源:郑州观察 编辑:小网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白癜风介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qiuzx.com/sqfz/787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