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摄影作品均于年连州摄影节《交界线·腾讯影像力》摄影展上展出。 《多子家庭》摄影/项新平选自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栏目第期 从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40多年。急剧膨胀的人口得到了抑制,独生子女家庭渐渐成为社会主流。然而,一些出生在贫困山区的家庭仍然在“多子多福、生儿养老”的思想影响下,养育着成群儿女。摄影师近几年走访了在浙江打工的多个来自西南部地区的多子家庭,他们大多生活艰难,常常为了躲避计生部门的处罚而四处流动,户口问题难以解决,生活与教育环境也落后许多。 杨洪江,49岁,妻子乐惠敏,45岁,老家在江西乐平县观峰乡。他们五年前来到浙江金华,寄居在乡下一个阴冷、潮湿的破旧民房里。男人由于没文化,年纪大,工厂技术活干不了,只能打零工,做过木工、打梁、上门装修、敲洞等等,一般每天工资-元,下雨下雪天就没活干,一个月收入只有元左右,而一家9口人基本的生活费就要多元。 杨洪江和乐惠敏生有7个儿女,他们坚持要生两个以上的儿子,几乎一年生一个。乐惠敏怀上第七胎时,本不想要了,医院做手术要花多元钱,没有钱一直拖着到生下来,这更给此后的生活带来不可想像的困扰。如今,小孩子读书、生病都要常常借钱,衣服也穿换季的或好心人送的旧衣服,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朱振军,28岁,老家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乡杨坪村朱家组。朱振军和妻子生有4个儿女。朱振军几年前跟随舅舅从贵州到浙江,在舅舅厂里做煅造工,月收入元左右,但很累、很脏,特别是夏天,车间温度超过60度。妻子田美荷在另一个工厂做工,月收入元左右。 朱振军的妻子带着孩子们做工。 ————————————— 《江南弃儿》摄影/韩萌选自腾讯新闻《活着》栏目第期,谷雨出品 她们出生在人口控制的年代。她们生于江南地区,长在异乡。她们刻意地回避“被遗弃的”,而用“抱来的”、“要来的”描述自己的身世。缺少亲生父母的爱,成了她们生命中残缺的部分。直到她们生儿育女,做了母亲,慢慢地放下“为什么扔掉的是我?”的怨恨。胡薇,年初出生,安徽萧县的养父母将她从靖江市孤山福利院收养。小时候,曾经恨过父母为什么把她丢掉,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做了母亲,所有的怨恨都消失了,只想见到他们,喊他们一声爸妈。 河南商丘,马彩霞和小儿子欣赏梨花。马彩霞,年3月出生,养父母从小对她宠爱有加,直到养父去世前她才知道自己是被抱养的。曾经有邻居想换马彩霞的儿子,但她拒绝了,她不想让儿子和她一样有被遗弃的经历。 安徽宿州,陈开静等着老公和三个孩子回家。陈开静,年2月15日出生,被抱到安徽,由养父和姑姑养大,养父终身未娶。3年前,养父临终前,告诉她来自江苏江阴附近。因为没有母亲,她很小的时候知道自己是抱养来的,对于“我从哪里来”,“为什么被遗弃”等很多问题,一直埋在心里。 王培芳,年11月18日出生,11月26日,在江阴要塞染织厂门口被发现。38年后,王培芳第一次坐上回家乡的火车。王培芳是带着两个儿子到江阴的家里的,家人用江南地区欢迎贵宾的方式欢迎三女儿回家。在当地,老年人一代仍然残存着重男轻女的观念,30多年前,江南地区开始控制人口,丢掉孩子并不鲜见。 杨玉芹4年前开始寻亲,但没有得到丈夫的支持,因为寻亲,他们常常吵架,她想过自杀,但不希望儿子像她一样从小没有亲妈。有时候,她会把这些归于命运的安排,“我的命有些苦,我不想抛弃任何人,只有别人抛弃我。” 江阴,费丽华和亲生父母家人团聚。她年6月27日出生,因为家里已经有两个女儿,希望能有个儿子,身为老三的她被丢在江阴街头。费丽华做了母亲之后深感母子情深,觉得即使是女儿,自己也会把她养大。 ————————————— 《弃儿新生》摄影/吴家翔选自腾讯新闻《活着》栏目第期 根据美国政府相关收养管理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名孤儿被海外家庭收养,他们大多是有各类“出生缺陷”的弃儿。外国父母们知道,长大后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同”是难以避免的,但他们依然愿意付出爱去照料和保护他们成长,帮助他们走向新生。Katie一家来自美国,自己有两个儿子。今年1月8日,Katie开始寄养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Alee。“寄养”是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得等到收养程序完成,她才真正享有Alee的监护权。 Katie给Alee讲故事,Alee高兴地掀起了衣服,露出了做手术留下的伤痕。据美国国务院国际收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共有个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收养,其中88%是女孩。 三个女孩儿在浴缸中洗澡,Suzanne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培养她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Suzanne家的客厅里摆着她们在上海外滩拍摄的合影。她知道在中国有好多孩子因为生病之后才被爸妈抛弃,原因是他们的家庭不能负担他们的医药费。 ————————————— 《触不到的丈夫》摄影/赵赫廷选自腾讯新闻《活着》栏目第期 她们出于爱的憧憬选择了自己的丈夫,然而婚后才错愕发现丈夫是同性恋,异性婚姻只是其掩盖性取向的工具。她们被称为“同妻”。同妻毫无防备地跌入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夫妻关系冰冷到形同陌路,极端者更有家暴发生。据保守估算,中国大陆已有0多万女性嫁给了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男子,但大部分保持沉默。这次,她们中的一些勇敢者选择站出来坦陈自己的故事,拒绝继续隐忍。年1月27号,山西霍州。王玉梅同儿子站在窗前用窗帘遮盖着面部,她不希望别人知道她的同妻身份。她和丈夫结婚十五年,婚后有了两个孩子,在一次偶然翻阅丈夫手机聊天记录的时候,发现丈夫的同志身份。她说自己曾想过无数次离婚,摆脱同妻的身份,但是因为孩子,始终没下定决心,只能在这十几年的同妻生活里挣扎。 婚后五年,丈夫曾把一名同性恋者带回家坐客。当时丈夫称那是他的大哥,王玉梅并没有当回事儿。在生下两个孩子后,丈夫出柜,并跟她提起当时那位大哥是丈夫的“初恋”,王玉梅听了以后立刻崩溃抓狂,她将家里故意弄得乱七八糟的,目的是不想让外人来到家里。 年2月2日,福建泉州,32岁的小德兰曾经因家庭压力,在父母介绍下跟一名同性恋者结婚,婚后半年她的丈夫跟她出柜。两人从认识到结婚从没发生过性关系,丈夫出柜后,小德兰才意识到自己跟一名同志结了婚。后来,她提出了离婚。离婚后她开始从事同妻群体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治疗医院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